文章解析

dēng
jìng
tíng
běi
èr
xiǎo
shān
shí
sòng
féng
cuī
shì
bìng
dē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òng
xiè
tíng
běi
féng
jūn
zòng
jiǔ
huán
pán
bái
xiào
shàng
qīng
shān
huí
biān
zhǐ
cháng
ān
西
luò
qín
guān
xiāng
sān
qiān
yǎo
zài
yún
jiān

译文

我刚刚在谢亭北送客,就遇到你喝酒回来。戏弄着白马,大笑着上青山。马鞭回指落日处,那是秦地西安的方向。西安虽然只有三千里的距离,可感觉要回到那里却比登天还难。

逐句剖析

"送客谢亭北":我刚刚在谢亭北送客,

"逢君纵酒还":就遇到你喝酒回来。

"屈盘戏白马":戏弄着白马,

"大笑上青山":大笑着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马鞭回指落日处,

"西日落秦关":那是秦地西安的方向。

"帝乡三千里":西安虽然只有三千里的距离,

"杳在碧云间":可感觉要回到那里却比登天还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由唐代李白创作。诗中,首联点明在谢亭北送客后与崔侍御相逢纵酒的情景。颔联描绘二人骑马游乐、大笑登山的畅快。颈联借回鞭指长安,融入思乡之情。尾联叹帝乡遥远,难觅踪迹,尽显理想难及的遗憾。全诗以自然明快之笔,写友人相聚之欢,又暗藏思乡与失意之愁,情感真挚,意境开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融合送别、友人、思乡等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在敬亭山送客后与友人相逢同游的经历,营造出欢快又略带惆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自身漂泊异乡、壮志未酬的思乡之情与失意之感。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颔联“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通过“屈盘”“大笑”等细节,生动展现出李白与崔侍御骑马游乐、开怀大笑的场景,将二人的亲密无间与欢快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侧面反映出深厚友情。用典:颈联“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反用玄宗避乱回鞭指长安的典故,既表达与崔侍御的情谊,又借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巧妙地将友情与思乡情融合,丰富了诗歌内涵。借景抒情:“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诗人望着远方,感慨长安距离自己有三千里之遥,仿佛在那缥缈的碧云之间。这两句诗借景抒情,将诗人对长安的向往、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以及因距离遥远而产生的无奈和怅惘之情都融入到景色之中,景中含情,情韵悠长。虚实结合: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是实写,具体描述了诗人送客、遇友、登山等实际发生的事情和场景,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热闹与欢乐。“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则有虚写的成分。长安是当时的政治中心,象征着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诗人虽然回鞭指向长安,但实际上他身处敬亭山,长安在远方,“杳在碧云间”更增添了一种虚幻、缥缈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想象和憧憬,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李白直白地交代了自己在谢亭北送别客人后,恰好与醉酒前来的崔侍御相遇,这一相逢为后续的欢乐游玩拉开序幕,让读者感受到友人相遇的意外之喜。颔联“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生动描绘出两人相逢后的举动,他们骑着白马,在曲折山路上盘绕前行,一路欢声笑语,仿佛忘却了所有烦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二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友情,以及游玩时的畅快惬意。颈联“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视角一转,诗人回鞭指向长安方向,此时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秦关。这里借典故,既表达了他与崔侍御的深厚情谊,又勾起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李白一生漂泊,壮志难酬,望着遥远的故乡方向,满心都是感慨。尾联“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遗憾。长安距离故乡秦关路途遥远,仿佛在缥缈的碧云间难以触及,深刻体现出他对故乡的眷恋和无法回归的无奈,这份思乡之情深深打动着读者。

4. 作品点评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文学价值独特。写作上,叙事、细节、用典等手法结合巧妙,自然明快又饱含深意。虽未在常见选集中广泛流传,但于李白诗作中,展现出其丰富情感。诗中无特别突出名句,却胜在情感真挚,将相聚的欢乐与思乡的愁绪相融,虚实相生,体现出李白诗歌创作的高超技巧,为研究其生平与情感提供了珍贵样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贯休《春送僧》

下一篇:唐·李益《山鹧鸪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