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háo
shì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luò
yáng
sān
yuè
fēi
shā
luò
yáng
chéng
zhōng
rén
yuàn
jiē
tiān
jīn
liú
shuǐ
chì
xuè
bái
xiāng
chēng
luàn
dōng
bēn
xiàng
guó
yún
dào
shē
dōng
fāng
chū
zǎo
chéng
mén
rén
kāi
sǎo
luò
huā
tóng
yáng
liǔ
jīn
jǐng
lái
zuì
fēng
háo
shì
jiā
fēng
háo
shì
tiān
xià
xiāng
qīng
shān
zuò
rén
jiāng
jūn
shì
yǐn
jiǔ
shàng
shū
diāo
pán
shí
huì
zhòng
zhào
xiāng
fēng
chuī
yuán
cháng
chūn
líng
liù
guó
shí
kāi
xīn
xiě
jūn
suǒ
zhī
táng
zhōng
yǒu
sān
qiān
shì
míng
bào
ēn
zhī
shì
shuí
cháng
jiàn
yáng
méi
qīng
shuǐ
bái
shí
tuō
mào
xiàng
jūn
xiào
yǐn
jūn
jiǔ
wèi
jūn
yín
zhāng
liáng
wèi
zhú
chì
sōng
qiáo
biān
huáng
shí
zhī
xīn

译文

洛阳三月胡沙飞扬,洛阳城中人们怨恨悲叹。天津桥下流水泛着赤血,白骨相互支撑如乱麻。我也向东逃奔到吴国,浮云四面阻塞道路遥远。东方太阳升起早鸦啼叫,城门打开有人清扫落花。梧桐杨柳轻拂金井,来到扶风豪士家畅饮沉醉。扶风豪士是天下奇人,意气相投可使山移动。做人不依靠将军权势,饮酒哪管尚书的约期。精美的盘子丰盛的食物宴请众客,吴歌赵舞香风阵阵吹拂。像原尝春陵在六国时,敞开心扉抒发情意你知晓。他们堂中各有三千门客,明天报恩不知是谁。抚摸着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多么分明。脱下我的帽子,向你欢笑。喝你的酒,为你吟诗。张良没有跟随赤松子离去,桥边黄石知道我的心意。

逐句剖析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三月胡沙飞扬,

# 飞胡沙:指洛阳陷入安禄山叛军之手。胡沙:胡尘,指安禄山叛军。

"洛阳城中人怨嗟":洛阳城中人们怨恨悲叹。

# 怨嗟:怨言。

"天津流水波赤血":天津桥下流水泛着赤血,

# 波赤血:流水为血色染红,谓胡兵杀人之多。,天津:桥名。天津桥,在县北四里。隋大业元年初造此桥,以架洛水,田入缆维舟,皆以铁锁钩连之。南北夹路,对起四楼,其楼为日月表胜之象。然洛水溢,浮桥坏,贞观十四年更令石工累方石为脚。《尔雅》“箕、斗之?为天汉之津”,故取名焉。故治在今洛阳西南洛水上。波赤血:流水为血色染红,谓胡兵杀人之多。

"白骨相撑如乱麻":白骨相互支撑如乱麻。

# 白骨相撑如乱麻:谓尸首遍地之意。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安禄山攻陷洛阳,杀人如麻,骸骨成堆。

"我亦东奔向吴国":我也向东逃奔到吴国,

"浮云四塞道路赊":浮云四面阻塞道路遥远。

# 道路赊:道路长远。赊:远。

"东方日出啼早鸦":东方太阳升起早鸦啼叫,

"城门人开扫落花":城门打开有人清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梧桐杨柳轻拂金井,

# 金井:井口有金属之饰者。

"来醉扶风豪士家":来到扶风豪士家畅饮沉醉。

"扶风豪士天下奇":扶风豪士是天下奇人,

# 天下奇:天下奇士。

"意气相倾山可移":意气相投可使山移动。

"作人不倚将军势":做人不依靠将军权势,

# 作人不倚将军势:作人,为人。辛延年《羽林郎》:“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此句反其意而用之,谓扶风豪士为人不依仗权势。

"饮酒岂顾尚书期":饮酒哪管尚书的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精美的盘子丰盛的食物宴请众客,

"吴歌赵舞香风吹":吴歌赵舞香风阵阵吹拂。

"原尝春陵六国时":像原尝春陵在六国时,

# 原尝春陵:指战国时四公子: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开心写意君所知":敞开心扉抒发情意你知晓。

"堂中各有三千士":他们堂中各有三千门客,

"明日报恩知是谁":明天报恩不知是谁。

"抚长剑":抚摸着长剑,

# 抚长剑:“抚长剑”二句:咏自己才能非同一般。《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

"一扬眉":一扬眉,

"清水白石何离离":清水白石多么分明。

"脱吾帽":脱下我的帽子,

"向君笑":向你欢笑。

"饮君酒":喝你的酒,

"为君吟":为你吟诗。

"张良未逐赤松去":张良没有跟随赤松子离去,

# 张良未逐赤松去:“张良”二句:据《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怀抱着向强秦复仇的志向,在沂水桥上遇见黄石公,接受了《太公兵法》一编。后来,他辅佐汉高祖刘邦,立下了不朽之功。天下大定后,他不贪恋富贵,自请引退,跟着赤松子去学仙。这里作者以张良自比,暗示自己的才智和抱负。

"桥边黄石知我心":桥边黄石知道我的心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扶风豪士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歌行。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春天,李白受“扶风豪士”盛情款待,借此诗倾吐怀抱、抒发豪情壮志。全诗围绕“豪”字,分三层铺展:前四句叙世乱背景;中十六句刻画豪士形象;最后九句自抒胸臆并激励豪士为国靖乱。诗中抒情自然连贯,叙事、写人、抒怀衔接无痕,用典精审,纵横捭阖。其风格沉着顿宕又气概非凡,既生动展现了豪士风采,也彰显出诗人自身的壮志豪情,丰富的内涵与强烈的感染力,使其成为李白诗作中颇具特色的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正值安史之乱肆虐的第二年,春日里,李白一路辗转奔赴吴地避难。于当地一位被唤作“扶风豪士”的人家中做客时,他深受主人盛情款待。有感于这份热忱,也为抒发心中壮志,李白当即挥毫,写下了这首《扶风豪士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反映战争题材的诗。描绘了洛阳在战乱中的悲惨景象,如“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刻画了扶风豪士这一豪爽重义、不趋炎附势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诗中还借典故和自身表白,如“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抒发诗人渴望像张良一样建功立业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夸张:“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用夸张手法描绘洛阳战乱后血流成河、白骨堆积如山的惨象,突出战争的惨烈程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用典:“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运用战国时期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广纳门客的典故,将扶风豪士比作四公子,赞美其好客重才。“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以张良自比,表明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志。借景抒情:“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描绘江南清晨常见之景,在经历洛阳战乱惨象后,这种宁静画面反衬出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为下文到扶风豪士家的情节做铺垫。

3. 分段赏析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此句通过描写洛阳在安史之乱中的惨状,营造出一种悲惨、凄凉的氛围。“飞胡沙”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残酷和动荡,“人怨嗟”则直接表达出百姓的痛苦和哀怨。“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惨的氛围,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战争的罪恶和百姓的苦难。“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诗人讲述自己为躲避战乱而东奔吴国的经历,“浮云四塞道路赊”描绘出旅途的艰难和漫长。随后笔锋一转,描绘了一幅相对宁静美好的画面,东方日出、早鸦啼叫、城门开启、人们清扫落花,最后引出自己来到扶风豪士家中醉酒,展现出一种从动荡到安稳的情境变化,也体现出诗人对安稳生活的向往。“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热情赞颂扶风豪士的豪侠意气和慷慨情怀。“天下奇”突出了扶风豪士的独特和不凡,“意气相倾山可移”则强调了他与诗人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进一步体现了他的豪爽、洒脱,不倚仗权势,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描绘了扶风豪士宴请宾客的盛大场面,美食、歌舞一应俱全,让人联想到战国时期平原君、孟尝君等四公子养士的盛况。但同时也发出疑问,堂中众多门客,日后谁会报恩呢?流露出对人生际遇和报恩之事的感慨,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诗人通过抚剑、扬眉等动作,表达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清水白石何离离”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和坚定。“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则表现出诗人与扶风豪士之间的融洽关系。最后以张良自比,表明自己虽身处乱世,但也有自己的志向和选择,桥边的黄石公仿佛知晓自己的心意,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李白的七言歌行常以自由奔放之姿肆意挥洒,不拘泥于格律章法。其诗作中的思想情感,往往凝练于特定的字句与段落之中。而《扶风豪士歌》别具一格,开篇紧扣时局动荡,以深切的家国之思破题;结尾直抒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首尾呼应间,将诗人矢志报国的拳拳之心展露无遗,这也正是此诗的核心意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方叙东奔,忽著“东方日出”二语,奇宕入妙。

清毛稚黄《诗辨坻》

# 刘云:偶然一览,八句自佳(“城门人开”句下)。刘云:虽浅,浅切甚,然而亦险激也(“明日报恩”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流离中有如此风韵,如此调荡。高适《少年行》:“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已是佳句。及观太白“春陵原尝”数语,其逸气尤觉旷荡,比高警策。“抚长剑”以下,是太白真处。末句尤调笑入神,不可及。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洛阳如何光景,作快活语,在杜甫不会,在李白不可。

明胡震亨《李诗通》

# 陈继儒曰:歌咏豪士义侠,并己意气,开合揉错,具大神力。奇标千古,迥出天际,月峡虬松,总是寻常观耳。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扶风歌》方叙东奔,忽著“东方日出”二语,奇宕入妙。此等乃真太白独长。

清毛先舒《诗辩坻》

# 辣句(“白骨相撑”句下)。将转韵处微入律,参之(“梧桐杨柳”二句下)。二句近律,然音调妙绝(“堂中各有”二句下)。结以张良自寓,方与篇首相关。此歌行之极则,神变不可方物矣。

清赵执信《声调谱》

# 《扶风豪士歌》:“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以下若入庸手,便入扶风矣,却接“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日出鸦啼,城门洞开,梧桐金井,人扫落花,一种太平景象,与上之白骨如麻作反映;从闲处引来,第四句方趁势入题,用法用笔,最宜留心。

《老生常谈》

# 避难时,忽睹太平景象,故有此咏,然吴国何以有扶风人?尚须提明。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吴曰:接笔闲雅,章法奇变(“东方日出”二句下)。杨子见曰:“此太白避乱东土时,言道路艰阻,京国乱离,而东土之太平自若也(“梧桐杨柳”二句下)。此赞士之豪侠奇伟(“扶风豪士”六句下)。吴曰:轩昂俊伟(“原尝春陵”二句下)。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写出一个豪侠士如生(“扶风豪士”二句下)。

清王琦《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下一篇:唐·卢仝《扬子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