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灵明潜启悟":一丝灵性的光明在内心悄然引发了觉悟。
"天上人间":无论在天上还是人间,
"不见行藏处":都看不到隐现或踪迹。
"四海八荒惟独步":在天下四方广阔天地间,它独自存在、前行。
"不空不有谁能睹":它既非虚无也非实有,有谁能真正看见呢。
"瞬目扬眉全体露":眨眼、扬眉的瞬间,便完全显现出来。
"混混茫茫":在混沌迷茫的广阔境界中,
"法界超然去":超脱于世间一切而离去。
"万劫轮回遭一遇":这样的境界在无数次的生死轮回中,才能有幸遇到一次。
金代道士,道教“全真七子”之一,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
丘处机(1148~1227),金代道士。一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卒后,元世祖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他与刘处玄、谭处端、马钰、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合称为“全真七子”,是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的诗作体裁多样,所作绝句含蓄凝练,律诗工稳流畅。其诗风格豪迈飘逸、婉丽清秀。内容以记录修行生活、阐述全真教理为主体,其中咏物、写景与述怀三类作品成就较高。代表作品有《报师恩》《玉炉三涧雪》《月中仙·赏月》《水龙吟·夜晴》等。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磻溪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道教修行词。全词表达了对道教修行中“灵明启悟”的深刻体悟,以及对超越凡俗、摆脱轮回、臻于至高道境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全真教“明心见性”的修行理念与对三清信仰的尊崇。
2. 写作手法
用典:渐扣南华排菊会”句化用《南华经》典故。《南华经》作为道家经典,蕴含着顺应自然、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其中“南华”为《庄子》别称,其文常以寓言、象征表达对精神自由与天地大道的追求。在词句中,化用此典故既暗合了道教对道家经典的传承与尊崇,又以“扣南华”“排菊会”的意象,将《南华经》中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与修道者的体悟相勾连,既丰富了词作的文化内涵,又使抽象的修行感悟借助经典的厚重感得以具象化,强化了全真教思想与文学表达的融合。比喻:以“灵明”比喻道心与觉悟,“四海八荒”“三清路”等意象隐喻修行境界与终极目标,“不空不有”“万劫轮回”暗合道教哲理。
3. 分段赏析
上片“一点灵明潜启悟。天上人间,不见行藏处。四海八荒惟独步。不空不有谁能睹”,以“灵明”起笔,点出内心灵性悄然带来的觉悟。随后用“天上人间”“四海八荒”这样广阔的空间概念,描绘出觉悟后那种超越尘世、难以寻觅行迹且独来独往的状态。“不空不有”则以简洁的语言,道出这种状态难以被常人感知的特质,整体围绕觉悟后的独特境界展开,意象抽象却指向明确。下片“瞬目扬眉全体露。混混茫茫,法界超然去。万劫轮回遭一遇”,承接上片的境界描写。“瞬目扬眉全体露”将抽象的觉悟具象化,写其在不经意的细微动作中便能全然显现。“混混茫茫,法界超然去”营造出苍茫的氛围,展现出在广大境界中超脱的状态。最后“万劫轮回遭一遇”,从时间维度强调这样的觉悟与境界在漫长轮回中极为难得,凸显其珍贵,深化了对灵性与超脱的思考。
上一篇:元·马致远《拨不断·布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