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zhōu
wéi
shǐ
使
jūn
xīn
táng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jiāng
wéi
qióng
kān
yán
yuān
chí
jiāo
zhī
zhōng
niǎn
shān
shí
gōu
jiàn
líng
jué
xiǎn
rén
nǎi
yǒu
wéi
rán
ér
qiú
tiān
zuò
shēng
zhī
zhuàng
xián
yān
rén
yīn
quán
tiān
zhī
suǒ
nán
jīn
shì
zài
yǒng
zhōu
shí
wéi
jiǔ
zhī
shǐ
duó
zhě
huán
shān
wéi
chéng
yǒu
shí
yān
ào
cǎo
yǒu
quán
yān
shé
huǐ
zhī
suǒ
pán
shǔ
zhī
suǒ
yóu
mào
shù
è
jiā
huì
luàn
ér
zhēng
zhí
hào
wéi
huì
wéi
gōng
zhī
lái
yuè
shèn
shì
wàng
qiě
zhī
shǐ
mìng
shān
xíng
zhī
qiū
juān
zhī
liú
fén
shī
shì
dié
chū
qīng
zhuó
biàn
zhì
měi
è
wèi
shì
zhí
qīng
xiù
shū
shì
róng
yàng
guài
shí
sēn
rán
zhōu
huò
liè
huò
guì
huò
huò
qiào
xué
wēi
suì
duī
nǎi
zuò
dòng
wéi
guān
yóu
fán
lèi
xíng
shì
xiào
táng
zhī
xià
wài
zhī
lián
shān
gāo
yuán
lín
zhī
jiàn
yǐn
xiǎn
ěr
yán
绿
yuǎn
hùn
tiān
xián
huì
qiáo
mén
zhī
nèi
nǎi
yán
guān
yàn
huò
zàn
qiě
yuē
:“
:“
jiàn
gōng
zhī
zuò
zhī
gōng
zhī
zhì
gōng
zhī
yīn
ér
shèng
yīn
chéng
huà
gōng
zhī
è
ér
měi
chú
cán
ér
yòu
rén
gōng
zhī
juān
zhuó
ér
liú
qīng
fèi
tān
ér
lián
gōng
zhī
gāo
wàng
yuǎn
jiā
ér
xiǎo
rán
shì
táng
cǎo
shí
shuǐ
quán
zhī
shì
shān
yuán
lín
zhī
guān
jiāng
shǐ
使
gōng
zhī
zhě
shì
zhī
。”
。”
zōng
yuán
qǐng
zhì
zhū
shí
cuò
zhū
biān
wéi
èr
qiān
shí
kǎi

译文

如果打算在城邑营造幽谷、峭壁和深池,那就必须运载山石,开凿山涧沟壑,逾越险阻,耗尽人力,才可能办到。可是要想有那种天造地设的景致,则不能做到。而不必耗费民力,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美,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如今在这里出现了。永州在九嶷山麓,最初在这里测量规划的人,也曾环绕着山麓建起了城市。这里有山石,却被茂密的草丛遮蔽着;这里有清泉,却埋藏在污泥之下。成了毒蛇盘踞,狸鼠出没的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因此被称为荒凉的地方。韦公来到永州,过了一个月,州政大治,没有多少事情。望着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于是让人铲除荒草,挖去污泥。铲下来的草堆积如山,疏通后的泉水晶莹清澈。烧掉了杂草,疏通了清泉,奇特的景致层出不穷。清秀和污浊分开了,美景代替了荒凉。看那树木,则清秀挺拔,枝叶舒展;看那湖水,则微波荡漾, 曲折萦回。怪石森然繁密,环绕四周。有的排列成行,有的如同跪拜,有的站立,有的卧倒,石洞曲折幽深,石山突兀高耸。于是在此建造厅堂,作为观赏游玩的地方。所有的怪石,无不适应地形地势,献技于堂庑之下。新堂的外边,高原和山连接,林木覆盖的山脚悬崖,穿插交错,或隐或现。绿色的原野从近处伸向远方,跟碧蓝的天空连成了一体,这一切,都汇集在门楼之内。新堂盖好后,使君便邀请客人前来参观,接着又设宴娱乐。有的边赞誉,边祝贺说:“看到您修建这新堂,便知道您的心志。您随着地势开辟出胜景,难道不就是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形成教化吗?您铲除恶木毒草而保留嘉树鲜花,难道不就是想铲除凶暴而保护仁者吗?您挖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难道不就是想除去贪污而提倡廉洁吗?您登临高处而纵目远望,难道不就是想让每个家庭都安定和富饶吗?既然这样,那么建这个新堂,难道仅仅是为了草木土石清泉流水怡人心意吗?或是为了观赏山峦、原野和树林的景色吗?该是希望继使君后治理这个州的人,能够通过这件小事,懂得治民的大道理啊。”宗元请求把这篇记文镌刻在石板上,嵌在墙里,编入书中,作为刺史的楷模法式。

逐句剖析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如果打算在城邑营造幽谷、峭壁和深池,

# 渊池:深地。,嵁岩:峭壁。,穹谷:深谷。

"则必辇山石":那就必须运载山石,

# 辇:人推或拉的车,这里用如动词,用车装载的意思。

"沟涧壑":开凿山涧沟壑,

# 沟:这里用如动词,沟通,开凿的意思。

"凌绝险阻":逾越险阻,

# 凌绝:超越。

"疲极人力":耗尽人力,

"乃可以有为也":才可能办到。

"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可是要想有那种天造地设的景致,

"咸无得焉":则不能做到。

"逸其人":而不必耗费民力,

"因其地":顺应地形,

"全其天":且能保持天然之美,

"昔之所难":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

"今于是乎在":如今在这里出现了。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永州在九嶷山麓,

# 九疑: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内。

"其始度土者":最初在这里测量规划的人,

# 度:量度,这里有勘测规划的意思。

"环山为城":也曾环绕着山麓建起了城市。

"有石焉":这里有山石,

"翳于奥草":却被茂密的草丛遮蔽着;

# 奥草:深草。,翳:遮蔽。

"有泉焉":这里有清泉,

"伏于土涂":却埋藏在污泥之下。

# 涂:污泥。

"蛇虺之所蟠":成了毒蛇盘踞,

# 蟠:盘屈而伏。,蛇虺:一种毒蛇。

"狸鼠之所游":狸鼠出没的地方。

"茂树恶木":嘉树和恶木,

"嘉葩毒卉":鲜花与毒草,

# 卉:草。,葩:花。

"乱杂而争植":混杂一处,竞相疯长,

"号为秽墟":因此被称为荒凉的地方。

"韦公之来":韦公来到永州,

"既逾月":过了一个月,

"理甚无事":州政大治,没有多少事情。

# 理:治理。

"望其地":望着这块土地,

"且异之":感到它很不平常。

"始命芟其芜":于是让人铲除荒草,

# 芜:荒草。,芟:割除。

"行其涂":挖去污泥。

# 行:流通,流动。这里是疏导的意思。

"积之丘如":铲下来的草堆积如山,

"蠲之浏如":疏通后的泉水晶莹清澈。

# 浏如:水清澈的样子。,蠲:清洁,使动用法。

"既焚既酾":烧掉了杂草,疏通了清泉,

# 酾:疏导。

"奇势迭出":奇特的景致层出不穷。

"清浊辨质":清秀和污浊分开了,

"美恶异位":美景代替了荒凉。

"视其植":看那树木,

"则清秀敷舒":则清秀挺拔,枝叶舒展;

"视其蓄":看那湖水,

# 蓄:指积蓄的湖水。

"则溶漾纡余":则微波荡漾, 曲折萦回。

# 纡余:曲折萦绕。,溶漾:水动荡的样子。

"怪石森然":怪石森然繁密,

"周于四隅":环绕四周。

# 四隅:这里指四方。

"或列或跪":有的排列成行,有的如同跪拜,

"或立或仆":有的站立,有的卧倒,

"窍穴逶邃":石洞曲折幽深,

# 逶邃:曲折深远。,窍穴:这里指山洞。

"堆阜突怒":石山突兀高耸。

"乃作栋宇":于是在此建造厅堂,

# 栋宇:堂屋。

"以为观游":作为观赏游玩的地方。

"凡其物类":所有的怪石,

"无不合形辅势":无不适应地形地势,

"效伎于堂庑之下":献技于堂庑之下。

# 庑:堂下四周的屋子。

"外之连山高原":新堂的外边,高原和山连接,

"林麓之崖":林木覆盖的山脚悬崖,

"间厕隐显":穿插交错,或隐或现。

# 间厕:参加,这里是交错的意思。

"迩延野绿":绿色的原野从近处伸向远方,

# 迩:近。

"远混天碧":跟碧蓝的天空连成了一体,

"咸会于谯门之内":这一切,都汇集在门楼之内。

# 谯门:古代建筑在门楼上用以了望的楼。

"已乃延客入观":新堂盖好后,使君便邀请客人前来参观,

# 延:邀请。

"继以宴娱":接着又设宴娱乐。

"或赞且贺曰":有的边赞誉,边祝贺说:“

"见公之作":看到您修建这新堂,

"知公之志":便知道您的心志。

"公之因土而得胜":您随着地势开辟出胜景,

"岂不欲因俗以成化":难道不就是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形成教化吗?

"公之择恶而取美":您铲除恶木毒草而保留嘉树鲜花,

# 择:应作“释”,舍弃。

"岂不欲除残而佑仁":难道不就是想铲除凶暴而保护仁者吗?

"公之蠲浊而流清":您挖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

"岂不欲废贪而立廉":难道不就是想除去贪污而提倡廉洁吗?

"公之居高以望远":您登临高处而纵目远望,

"岂不欲家抚而户晓":难道不就是想让每个家庭都安定和富饶吗?

# 晓:据另本,晓应作“饶”,富裕。

"夫然":既然这样,

"则是堂也":那么建这个新堂,

"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难道仅仅是为了草木土石清泉流水怡人心意吗?

"山原林麓之观欤":或是为了观赏山峦、原野和树林的景色吗?

"将使继公之理者":该是希望继使君后治理这个州的人,

"视其细知其大也":能够通过这件小事,懂得治民的大道理啊。”

"宗元请志诸石":宗元请求把这篇记文镌刻在石板上,

# 宗元请志诸石:“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句:《柳宗元集》作“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以为二千石楷法。”。屋漏,西北隅之谓也。

"措诸壁":嵌在墙里,

# 措:放置。这里是嵌置的意思。

"编以为二千石楷法":编入书中,作为刺史的楷模法式。

# 二千石: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后来习惯也称州郡一级的长官为二千石,这里指州刺史。,编:指编入书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古文名篇之一,创作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彼时,柳宗元正贬任永州司马,而永州刺史韦宙是他的上级。这篇文章记述了韦使君主持修建新堂的全过程,以及新堂落成前后环境的巨大转变。作者借景喻政,赞颂韦使君高瞻远瞩,推行顺应民情的善政,在任内铲除奸邪、惩治贪腐、保护贤良、造福百姓。其笔触细腻精妙,既展现了韦使君新堂落成的欣喜,也歌颂了他清明的治理成效,让读者感受到顺应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积极进取的蓬勃力量。全文行文流畅自然,文辞优美,画面感十足,既彰显了韦使君的政治抱负,也暗含了作者自身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顺宗李诵在位时,33岁的柳宗元任职礼部员外郎,积极投身王叔文政治集团发起的“永贞革新”。他年少有为、锐意改革,却因此招致宦官与旧官僚集团的嫉恨。永贞元年(805),太子李纯即位,“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谪至偏远的永州(今湖南零陵),担任“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这一职位并无实际政务职权,近乎闲职。在永州十年贬谪生涯中,柳宗元寄情山水,借景抒怀,留下诸多散文佳作。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约创作于柳宗元任职永州的第七年(811)。虽非柳宗元的巅峰之作,但文章在写景抒情方面颇具功力,生动展现了湖南零陵地区的生态风貌,赞颂了当地官吏改造自然、修养心性的美好追求。柳宗元借此褒扬善政,更通过韦使君的政绩,表达自己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记物言志的散文,文章记述了韦使君修建新堂的过程,描绘了新堂建成前后环境的深刻变化,通过描写自然景观的改造,赞颂了韦使君居高望远、顺应民情、铲除残暴、废除贪污、保护贤良和富民的政策,借景喻政,既彰显了韦使君的清明之治,也暗含了作者自身的政治抱负与理想追求。

2. 写作手法

拟人:文中将永州新堂周边的怪石赋予人的行为姿态,用“或列或跪,或立或仆”来描述,使原本静止的怪石仿佛具有了人的动作与神态,让景观更具生动性和画面感,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巧妙展现出自然景物的独特意趣。比喻:作者把改造前草木杂乱、善恶难分的永州之地比作“秽墟”,生动展现出环境的荒芜与无序;又以新堂经整治后“清浊辨质,美恶异位”的景象,暗喻政治上应去除奸邪、弘扬正气,使抽象的政治理念变得具体可感,让文章说理更加形象透彻。联想:作者由韦使君修建新堂“因土得胜”的实际行动,联想到其“因俗成化”的治理理念;从“择恶取美”的环境改造,联想到“除残佑仁”的施政举措;由“蠲浊流清”的景观变化,联想到“废贪立廉”的吏治追求;以“居高望远”的视角,联想到“家抚户晓”的民生理想。通过层层联想,将新堂修建与政治理想紧密相连,深化文章主旨。反问:文中以四个连续的反问句“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强化语气,无需正面作答却暗含肯定答案。通过反问句式,将新堂治理与吏治思想深度勾连,既凸显韦公施政的深层意涵,又借诘问之势增强议论的感染力,有力凸显“美、仁、清、廉”的政治理想,使文章立意更具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文章以清晰的三段式结构展开。首段中,生长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柳宗元,委婉地表达了对永州奇异风光的深刻印象。他深知在城郊之地,峭壁深谷般的自然景观极为罕见,即便人工修筑,也必然“疲极人力”。想必柳宗元在长安时曾见过人工营造的景观,故而对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深有体会。永州的奇景天然自成,让他不禁感叹“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此段作为全文的根基,不仅奠定了情感基调,更为后续文意的拓展埋下伏笔。“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等短句,简洁凝练,充分展现出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第二段,作者对永州州治所在地的自然景观进行了简要勾勒:“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唐朝时期,永州辖区涵盖今湘、桂两省交界区域,下辖零陵(约当今湖南零陵、东安)、祁阳(约当今湖南祁阳、祁东)、湘源(约当今广西湘源)三县,州府设于零陵,地处九嶷山西北麓。这片区域属于丘陵山区,气候温和湿润,在唐代却是人迹罕至、荒凉冷僻的未开发之地,草石交错,水土相依,虫兽出没,自然风光虽秀丽,却因草木横生、杂乱无章,未受时人青睐。柳宗元“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的评价,正反映了当时的审美倾向。在这里,柳宗元笔下的景物描写暗含深意,通过好坏杂陈、善恶难辨的自然景象,巧妙地暗示了他对朝政的不满以及个人的爱憎,成为画龙点睛之笔。所幸新来的刺史韦公独具慧眼,“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自此开启了新堂的开发之旅。韦公不仅有敏锐的洞察力,更付诸行动,组织人力修缮整治,依照审美标准优化环境,使自然景观焕然一新,令人赏心悦目,实现了“清浊辨质,美恶异位”。尽管唐朝改革者大多命运坎坷,但柳宗元始终对自己的政治理想抱有美好憧憬与坚定追求。文中借“新堂”的“清浊美恶”之变,寄托了他对改革派政治理想的向往。对于治理后的“新堂”,柳宗元细致描绘道:“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外。”此段灵活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采用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的描写顺序,生动地展现出风光佳景的独特韵味,文字短促有力,尽显柳宗元的语言风格特色。前两段中,作者先是赞叹自然美景的鬼斧神工,继而对其不和谐之处提出疑问,由景及世、由景及人,构思精巧,先扬后抑,另辟蹊径,深刻表达了写景背后的真实意图。末段中,柳宗元别出心裁,由韦公的所作所为引发联想,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抒发了他“善政益民”的封建吏治思想:“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四个反诘句构成排比,情感强烈,虽名为写“新堂”,实则意不在此,而是全文立意的关键所在。这些反诘句看似突兀,实则与前文紧密呼应。柳宗元认为,韦公对“新堂”的治理,充分体现了其远大志向,正所谓“视其细知其大也”,从小事便能窥见一个人的品德气节。“美、仁、清、廉”作为封建道德的核心,柳宗元将“新堂”景观与韦公的吏治实践与这些思想相联结,期望以此作为地方官员的楷模,“为二千石楷法”,鲜明地展现了他的政治抱负与殷切期望。

4. 作品点评

文章立意新颖,结构严谨有序。行文巧妙融合赋体特征,骈散结合,于铺陈渲染间尽显笔力。文章行文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辞藻清丽雅致,画面感跃然纸上,语言灵动洒脱,音韵和谐优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散文。金圣叹曾评价此文:“奇特在起笔,斗地作二反一落,如槎桠怪树,不是常观”,精准点出其开篇构思的独特之处。文中论议部分更彰显出作者进步的政治理念,难能可贵的是,柳宗元不仅在文字中宣扬理想,更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真正做到了文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子昂《度荆门望楚》

下一篇: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