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庭春昼":宫廷春日白昼漫长,
"莺羽披新绣":黄莺的羽毛如同披着新绣的彩衣。
# 新绣:新的衣服。这里指“新的羽毛”。,披:长叠;新长出。
"百草巧求花下斗":宫女们精心挑选百草,在花丛中嬉戏斗草,
# 百草巧求花下斗:斗百草是一种中国民间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常于端午行之。巧求:挖空心思去找。花下斗:一种中国民间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常于端午行之。
"只赌珠玑满斗":赌注是装满玉斗的珠宝。
# 珠玑:珠宝。,只:语助词,用于句尾或句首。
"日晚却理残妆":日暮时分梳理未整的妆容,
# 残妆:残缺的装饰;残馀的打扮。
"御前闲舞霓裳":在君王面前悠然舞起霓裳羽衣。
# 霓裳:霓裳羽衣舞。
"谁道腰肢窈窕":谁说她腰肢纤细,
# 窈窕:妖冶的样子。,腰肢:比喻女人。
"折旋笑得君王":旋转舞动时,连君王也含笑凝眸。
# 笑得:欢笑了;逗乐了;调戏了。,折旋:不久便折服。
"禁闱秋夜":深秋宫廷的夜晚,
# 闱:后宫妃子住的地方。
"月探金窗罅":月光从雕花窗缝间悄然透入。
# 罅:空隙。
"玉帐鸳鸯喷兰麝":绣着鸳鸯的玉帐中香气弥漫,
# 兰麝:用兰花制成的麝香。,鸳鸯:类似鸳鸯状的香炉。
"时落银灯香灺":烛泪点点滴落,灯花渐熄。
# 灺:烧蜡烛头时的馀灰。,灯:烧灯芯时的馀烬。
"女伴莫话孤眠":莫向女伴诉说孤枕难眠,
"六宫罗绮三千":这深宫中罗衣绸缎三千,寂寞何止一人。
# 罗绮:一种丝织品,这里以物喻人,穿这种华丽丝织品的娇媚、佳人和妃嫔。,六宫: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
"一笑皆生百媚":一笑间百般妩媚丛生,
# 百媚:献出媚宠,阿附皇上。
"宸衷教在谁边":君王的宠爱最终落在谁身上。
# 教:介词,“为”的意思。,宸衷:帝王的心意。(这里“宸”原指北斗星的居所,唐朝时引申到皇帝的居所,后多指帝王。这里“衷”原指初衷,后引申至心情,心意。)
"烟深水阔":烟波浩渺水天辽阔,
"音信无由达":思念的书信无处可寄。
"惟有碧天云外月":唯有碧空云外的明月,
"偏照悬悬离别":偏照着这漫长的离别之苦。
# 悬悬:遥远。《易林·晋之坎》:“悬悬南海,去家万里。”
"尽日感事伤怀":终日感伤往事,
# 尽日:整天。
"愁眉似锁难开":愁眉紧锁难以舒展。
"夜夜长留半被":夜夜留着半边锦被,
"待君魂梦归来":只为等待梦中与你相会。
# 待:等候,逗留,迟延。
"鸾衾凤褥":华美的鸾被凤褥,
# 凤褥:皇后的褥子。褥,坐卧时垫身的工具。,鸾衾:皇帝的被子。鸾,原指皇帝车架系在镳上的铃,这里代指皇帝。衾,被子,特指大而厚的被子。
"夜夜常孤宿":夜夜独眠无人共。
# 宿:过夜。
"更被银台红蜡烛":红烛垂泪如我珠泪,
# 银台:宫门名,古代唐时翰林院、学士院等都在银台门内。韩偓诗《雨后月中玉堂闲坐》:“银台直北金鸾外。”说的就是这里。,被:穿着(衣服)。,更:夜间报更的鼓。
"学妾泪珠相续":似在模仿我夜夜垂泪不休。
# 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
"花貌些子时光":青春容颜转瞬即逝,
# 些子:一点儿。,花貌:“花容月貌”的省称。
"抛人远泛潇湘":你却远赴潇湘,留我独守空闺。
# 潇湘:湘水。,泛:漂浮(水上)而行。
"欹枕悔听寒漏":斜倚枕头后悔聆听更漏,
# 寒漏:寒天漏壶的滴水声。
"声声滴断愁肠":每一声都敲碎柔肠。
"画堂晨起":清晨从画堂醒来,
# 画堂:华丽的堂舍。
"来报雪花飞":侍女禀报雪花飘落。
"高卷帘栊看佳瑞":卷起帘子赏雪,
# 佳瑞:瑞雪。,帘栊:窗帘或门帘。栊:窗棂。
"皓色远迷庭砌":皓白覆盖庭院,天地恍若一色。
# 庭砌:庭阶。,皓色:洁白的颜色。
"盛气光引炉烟":雪光映得炉烟更盛,
# 光引炉烟:那景象好像引发的炉烟。,盛气:雪花狂舞的气势。
"素草寒生玉佩":寒霜覆草如玉佩生辉。
# 素草寒生玉佩: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玉佩:玉石制的佩饰。
"应是天仙狂醉":这漫天飞雪,定是天仙醉后,
"乱把白云揉碎":将白云揉碎撒向人间。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李白的《清平乐》组词是一首词体诗,也是一首宫怨与宫廷生活的词,抒发了个体在命运束缚中的哀愁与幻想。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上片四句描绘宫廷春景与女子情态。“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以宫廷春日为背景,黄莺梳理彩羽的意象暗喻女子容貌。通过“兴”的手法,将禽鸟之美与人物之美相勾连。后两句“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具体展现宫人斗草场景:她们在花丛间仔细挑选百草,进行斗草游戏,赌注是装满玉盆的珠宝。这种以珍宝为注的豪赌,既暗示宫人物质生活的优渥,也透露出其精神世界的空虚。从“能歌善舞”的侧面描写到“一掷千金”的行为刻画,折射出宫廷女子被物化的生存状态。下片转写暮色中的歌舞场景。“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竞裳”展现时间推移下的生活片段:日暮时分重新整理残妆,在君王面前舞动衣裳。这里“霓裳”指代宫廷乐舞,暗示其艺术表演性质。“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通过肢体描写展现艺术感染力:旋转舞姿令观者开怀,纤细腰身与灵动舞步形成视觉美感。结句以动态场景收束,将女子定格为宫廷娱乐体系中的表演者形象。第二首:上片四句以秋夜禁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组合,勾勒出宫廷生活的静谧与奢华。首句“禁闱秋夜”点明时空,禁宫的深邃与秋夜的凉意形成隐喻,暗示宫闱的封闭与孤寂。次句“月探金窗罅”中,“探”字赋予月光以拟人化的动态,既暗示月光的轻盈侵入,又暗含窥探之意,与禁闱的森严形成微妙反差。后两句“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则转向物质描写:华美的玉帐、形似鸳鸯的香炉(“鸳鸯”或为香炉纹饰,非实指禽鸟)、兰麝的馥郁香气,以及银灯余烬中飘落的香灰,共同构成嗅觉与视觉的感官盛宴。其中“喷”字既写香炉焚香的动态,又暗含香气弥漫的绵延感;“时落”则通过香灰的零落,暗示时间的缓慢流逝,为下片宫女的孤寂埋下伏笔。下片四句由景及人,转向对宫女心理与宫廷权力结构的刻画。前两句“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以劝慰口吻开篇,实则暗含反讽。“莫话孤眠”表面是宽慰女伴勿叹寂寞,实则凸显六宫佳丽共处下的个体孤独;“罗绮三千”以丝织品的繁复象征后宫人数的众多,数字“三千”更强化了竞争与压抑的氛围。后两句“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则聚焦帝王恩宠的不可捉摸。“一笑百媚”极写宫女取悦君王的技艺,但“教在谁边”的疑问直指帝王心意的飘忽不定,既暗含对君王薄情的批判,亦流露对宫女命运的悲悯。全词以“宸衷”收尾,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封建宫廷制度的反思,语言含蓄却锋芒暗藏。第三首:上片“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两句以苍茫的烟水之景开篇,“烟深”与“水阔”既暗示地理距离的遥远,又暗含音信难通的无奈,通过环境渲染强化了离别之苦的沉重感。后句“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以明月为情感载体,将无形的思念具象化。明月本为团圆之象,却“偏照”离别,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命运的无奈与愁绪的不可排遣。此处的“偏”字尤为精妙,既暗含对自然规律的诘问,又强化了主观情感的投射,与苏轼“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异曲同工。下片“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直写思妇整日沉浸于哀伤中,以“愁眉似锁”这一典型意象刻画其心理状态,将抽象愁绪转化为具象形态,生动展现其郁结难舒的心境。末句“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则通过动作细节深化情感:留半被以待魂归,既体现对重逢的执念,又暗含现实阻隔的绝望。此句以“夜夜”的时间重复强化思念的绵延,而“半被”的意象更添孤寂感,与“待君”形成虚实对照,凸显痴情与现实的矛盾。第四首:上片以宫廷奢华的寝具“鸾衾凤褥”开篇,表面上渲染了皇后或妃嫔居所的华贵,但“夜夜常孤宿”却陡然转折,揭露了表面荣华下的深重孤寂。诗人通过“鸾凤”与“孤宿”的对比,暗示了主人公身份的高贵与情感的空虚。后两句“更被银台红蜡烛,学妾泪珠相续”进一步深化矛盾:“银台”既可指宫中楼阁,亦可暗喻宫廷的冰冷规矩;“红蜡烛”本是喜庆之物,却反衬出泪痕的刺目。“学妾”一词耐人寻味——皇后本无妾室之名,却需如妾般暗自垂泪,既点明其地位的微妙变化(或失宠,或被疏离),又以“泪珠相续”的动态描写,将无声的哀愁转化为具象的悲情。下片由景及情,从对现状的哀叹转向对往昔的追悔。“花貌些子时光”以“花貌”呼应上片的“鸾凤”,却用“些子”一词消解了美好,暗指青春与恩宠的短暂易逝。“抛人远泛潇湘”则通过空间转换(从宫廷到潇湘)隐喻失势或流放,潇湘在古典诗词中常为离愁别绪的象征,强化了命运的无常与孤独的不可逆。末两句“欹枕悔听寒漏,声声滴断愁肠”以听觉细节收束全篇:寒漏声本为时间流逝的客观存在,却被主观情感放大为“滴断愁肠”的利刃,通过“悔”字点明主人公对过往的懊悔,而“声声”与“滴断”的叠加强化,使愁绪具象化为可被听觉感知的实体,极具感染力。第五首:上片以晨起闻雪的日常场景开篇,语言简洁明快,却暗含动态张力。“画堂”点明环境之华美,与后文“雪花坠”的素净形成反差,暗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来报”二字赋予雪花拟人化的灵动,仿佛雪花主动叩响人间,打破画堂的静谧。后两句“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以动作勾连视觉:诗人急不可待地卷起帘栊,目光所及,皓白之色漫过庭阶,天地浑然一色。“远迷”二字既写雪势之大,又暗含诗人凝望之久,视线被雪景无限延伸,凸显其痴迷之情。下片由近及远,从视觉到想象,层层递进。“盛气光引炉烟”以炉烟蒸腾比拟飞雪的磅礴气势,将无形之风雪具象化为可感的烟火气;“素草寒生玉佩”则聚焦微观,白雪覆草如玉佩晶莹,冷冽中透出精致。两句一宏一微,构建出立体雪景。末两句陡转奇崛,“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以醉仙揉云的狂想收束全篇:雪花非自然凝结,而是天仙酩酊后的肆意创作。此喻既呼应上片“皓色”的纯净(白云揉碎为雪),又以“狂醉”赋予雪势癫狂的生命力,将自然现象升华为神话意象,尽显李白“想落天外”的浪漫主义特质。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的想象丰富新奇,没有常见的套路,用词带着浪漫主义色彩,在不受束缚的想象里还能看出雄健有力的气质。从用来比喻的事物看,都有高雅、纯净或雄奇传奇的特点,能感觉到作者当时的心境应该是很开阔、洒脱的。
# 寄情甚深,含怨言外。
清著名词家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一
# 成肇磨辑《唐五代词选》录太白《清平乐》一首,其词云:“烟深水阔(略)。”按《花庵词选》云:“唐吕鹏《遏云集》载应制词四首,以后二首无清逸气韵,疑非太白所作。”今观其“烟深水阔”一首,语近宫怨,与前二首不类,或他稿误入。
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有唐以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作者,无愧前人。
唐诗人欧阳炯《花间集叙》
# 《遏云集》曰:“李白《清平乐令》应制四首,如‘禁庭春昼’、‘禁闱秋夜’,脍炙人口。”杨慎曰:“后二首无清逸气,逸之。”
清词人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
上一篇:唐·杜牧《七夕》
下一篇:唐·裴迪《辋川集二十首·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