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乍起":春风忽地吹起,
# 乍:忽然。
"吹皱一池春水":吹的那池塘春水泛起涟漪。
# 皱:吹的那池塘春水泛起涟漪。
"闲引鸳鸯芳径里":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引着池中的鸳鸯,
# 芳径:花间小径。,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手挼红杏蕊":随手折下杏花蕊放在指尖轻轻揉搓。
# 挼:揉搓。
"斗鸭阑干独倚":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
# 独倚:独自。独:一作“遍”。,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斜坠":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 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终日望君君不至":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
"举头闻鹊喜":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 鹊喜:古人谓闻鹊喜为喜兆。,闻:听见。,举头:抬头。
五代南唐词人
冯延巳(903~960),五代南唐词人。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同平章事。善辨说,能文章,工书法,尤长于词。其词多写男女离情别恨,语言清丽,善于借景抒情,词风婉约,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等颇有影响。代表作品有《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谒金门·风乍起》等。 宋人辑为《阳春集》1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春日里一位女子百无聊赖的情态。通过风吹春水、闲逗鸳鸯的细节,含蓄地透露出她思念远人的淡淡愁绪。
2. 写作手法
双关:“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表面写春风拂过水面泛起涟漪的自然景象,实则暗喻女主人公内心因思念而泛起的波澜。细节描写:“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通过“挼蕊”这一细微动作,展现女主人公百无聊赖又暗含妒意的复杂心理。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词中“鸳鸯成双”“红杏含苞”等明媚春景,反衬出女主人公形单影只的孤寂。
3. 分段赏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开篇以春风拂水的瞬间入笔,一个“乍”字赋予画面突如其来的动感,而“皱”字则精准捕捉了涟漪泛起的细微变化。此处既是实景描绘,又暗含比兴——春水被风吹皱,恰似女子平静的心湖因思念泛起波澜。李璟戏问“干卿何事”,正因这看似无心的景物描写,实则暗藏深沉情感,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闲引”二字透露出人物慵懒无聊的心境,而逗引鸳鸯的动作,更反衬出自身形单影只的孤寂。红杏本为春日报春之花,却被“挼蕊”揉碎,这一细节极具张力——既暗示女子芳华正茂却无人欣赏的苦闷,又以摧折美好之物的动作传递出内心的焦躁。温庭筠《菩萨蛮》“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同样以禽鸟双栖反衬孤独,但冯词更添“挼蕊”的破坏性动作,使情感表达更具层次。“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斗鸭阑干”并非实写观鸭戏斗,而是贵族庭院雕栏的常见纹饰(考古发现南唐宫殿确有此类装饰),这一意象既点明主人公身份,又以禽鸟争斗的图案暗喻人间离恨。玉簪斜坠的细节尤为精妙:从“独倚”到“斜坠”,通过器物状态的变化,暗示女子凭栏久立、思绪游离之态。李清照后来写“日晚倦梳头”,与此异曲同工,但冯词以玉簪将坠未坠的瞬间,更显含蓄婉转。“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结句在漫长等待后忽起波澜,“闻鹊喜”化用《西京杂记》中“乾鹊噪而行人至”的典故,却不着痕迹。一个“举头”动作,将女子从恍惚中惊醒的刹那情态刻画如见。但“喜”字背后暗藏反讽——喜鹊报喜未必应验,希望与失望的循环正是闺怨的本质。这种含蓄收束与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直露不同,更近于韦庄“凝恨对残晖”的余韵悠长,体现了冯词“堂庑特大”(王国维语)的深沉境界。
# 《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与“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此语不可闻邻国。”然固是词林本色佳话。“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意似祖述之,而句稍不逮,然亦佳。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闻鹊报喜,须知喜中还有疑在,无非望幸希宠之心,而语自清隽。
明沈际飞《蓼园词选》
# 此词亦平耳,不知何以得名。
明茅暎《词的》
# 南唐主(李璟)语冯延巳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何与卿事?”冯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不可使闻于邻国。然细看词意,含蓄尚多。又云:“无凭谐鹊语,犹觉暂心宽”,韩偓语也。冯延巳去偓不多时,用其语曰:“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虽窃其意,而语加蕴藉。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
# 结二语若离若合,密意痴情,宛转如见。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卷一
# “风乍起”二句破空而来,在有意无意间,如柴浮水,似沾非著,宜后主盛加称赏。此在南唐全盛时作。“喜闻鹊报”句,殆有束带弹冠之庆及效忠尽瘁之思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唐·李白《庭前晚花开》
下一篇:唐·吴筠《高士咏·南郭子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