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xià
zhuó
shǒu
s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ān
yuè
xián
yáng
chéng
qiān
huā
zhòu
jǐn
shuí
néng
chūn
chóu
duì
jìng
yǐn
qióng
tōng
xiū
duǎn
zào
huà
suǒ
bǐng
zūn
shēng
wàn
shì
nán
shěn
zuì
hòu
shī
tiān
rán
jiù
zhěn
zhī
yǒu
shēn
zuì
wéi
shèn

译文

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无差别,何况世上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逐句剖析

"三月咸阳城":三月里的长安城,

# 城:一作“时”。,咸阳:借指长安。

"千花昼如锦":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谁能春独愁":谁能如我春来独愁,

"对此径须饮":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

# 径须:直须。

"穷通与修短":富贫与长寿,

# 穷通:困厄与显达。

"造化夙所禀":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一樽齐死生":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无差别,

# 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万事固难审":何况世上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醉后失天地":醉后失去了天和地,

"兀然就孤枕":一头扎向了孤枕。

# 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

"不知有吾身":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

"此乐最为甚":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月下独酌四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通过对春日独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豁达。这首诗整体上表达了诗人旷达乐观的情怀,但字里行间仍流露出内心的失意与悲观。诗人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这种反差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月下独酌四首(其三)》由李白创作,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当时李白身处长安。那时的他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正处于官场失意的苦闷阶段。面对黑暗现实,他既未沉沦,也不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在此心境下创作了此诗。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表明这四首诗作于长安,此诗便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怀诗。描绘了三月咸阳城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体现了诗人面对如此盛景却孤独愁苦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反衬:乐景衬哀情:开篇“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描绘出咸阳城春日繁花似锦的绚烂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在这美好春光中独自忧愁的孤寂心境,借景巧妙地抒发内心的孤独之感。直抒胸臆:“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直接表达出面对良辰美景却无人相伴,只能借酒消愁的愁苦,直白地展现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其情感。

3. 分段赏析

开篇“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描绘出三月咸阳城繁花似锦的美好春日景象。但如此美景下,诗人却忧愁难消,发出“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的感慨,他因内心的愁苦无法尽情享受这大好春光,只能借酒来宽慰自己,从这一句能看出诗人内心深深的孤独与失意。接着,诗人从人生观角度展开思索,“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他认为人生的穷达、寿命长短都是上天注定,一杯酒能让人看淡生死,世间万事难以捉摸,这看似是旷达乐观的言论,实则是诗人在精神上自我慰藉的表现。最后“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诗人醉后仿佛忘却天地与自身,觉得这是最大的快乐,可实际上,这“乐”字背后隐藏着诗人内心极度的痛苦。整首诗用表面的旷达乐观来写内心的牢骚与愁苦,以乐景衬哀情,鲜明地展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也体现出其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

4. 作品点评

《月下独酌其三》整首诗巧妙地以旷达之语写内心牢骚,借欢乐之态抒深沉愁苦,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手法完美融合,尽显其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与深刻的人生思索,在艺术表现上堪称一绝,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困境中挣扎与超脱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桐庐山中赠李明府》

下一篇:唐·白居易《除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