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咸阳城":三月里的长安城,
# 城:一作“时”。,咸阳:借指长安。
"千花昼如锦":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谁能春独愁":谁能如我春来独愁,
"对此径须饮":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
# 径须:直须。
"穷通与修短":富贫与长寿,
# 穷通:困厄与显达。
"造化夙所禀":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一樽齐死生":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无差别,
# 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万事固难审":何况世上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醉后失天地":醉后失去了天和地,
"兀然就孤枕":一头扎向了孤枕。
# 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
"不知有吾身":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
"此乐最为甚":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怀诗。描绘了三月咸阳城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体现了诗人面对如此盛景却孤独愁苦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反衬:乐景衬哀情:开篇“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描绘出咸阳城春日繁花似锦的绚烂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在这美好春光中独自忧愁的孤寂心境,借景巧妙地抒发内心的孤独之感。直抒胸臆:“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直接表达出面对良辰美景却无人相伴,只能借酒消愁的愁苦,直白地展现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其情感。
3. 分段赏析
开篇“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描绘出三月咸阳城繁花似锦的美好春日景象。但如此美景下,诗人却忧愁难消,发出“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的感慨,他因内心的愁苦无法尽情享受这大好春光,只能借酒来宽慰自己,从这一句能看出诗人内心深深的孤独与失意。接着,诗人从人生观角度展开思索,“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他认为人生的穷达、寿命长短都是上天注定,一杯酒能让人看淡生死,世间万事难以捉摸,这看似是旷达乐观的言论,实则是诗人在精神上自我慰藉的表现。最后“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诗人醉后仿佛忘却天地与自身,觉得这是最大的快乐,可实际上,这“乐”字背后隐藏着诗人内心极度的痛苦。整首诗用表面的旷达乐观来写内心的牢骚与愁苦,以乐景衬哀情,鲜明地展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也体现出其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
4. 作品点评
《月下独酌其三》整首诗巧妙地以旷达之语写内心牢骚,借欢乐之态抒深沉愁苦,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手法完美融合,尽显其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与深刻的人生思索,在艺术表现上堪称一绝,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困境中挣扎与超脱的复杂心境。
上一篇:唐·孟郊《桐庐山中赠李明府》
下一篇:唐·白居易《除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