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fēng
biàn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zhī
zhuàn
zhě
yǒu
yán
chéng
wáng
tóng
xiǎo
ruò
yuē
:“
:“
fēng
。”
。”
zhōu
gōng
wáng
yuē
:“
:“
。”
。”
zhōu
gōng
yuē
:“
:“
tiān
。”
。”
nǎi
fēng
xiǎo
ruò
táng
rán
wáng
zhī
dāng
fēng
zhōu
gōng
shí
yán
wáng
dài
ér
chéng
zhī
dāng
fēng
zhōu
gōng
nǎi
chéng
zhōng
zhī
rén
xiǎo
ruò
zhě
wéi
zhī
zhǔ
wéi
shèng
qiě
zhōu
gōng
wáng
zhī
yán
gǒu
yān
ér
cóng
ér
chéng
zhī
shè
yǒu
xìng
wáng
tóng
jiāng
ér
cóng
zhī
fán
wáng
zhě
zhī
zài
xíng
zhī
ruò
shè
wèi
dàng
suī
shí
zhī
wéi
bìng
yào
dàng
shǐ
使
ér
kuàng
ruò
ér
xíng
zhī
shì
zhōu
gōng
jiào
wáng
suì
guò
zhōu
gōng
chéng
wáng
dào
cóng
róng
yōu
yào
guī
zhī
zhōng
ér
féng
shī
ér
wèi
zhī
yòu
dāng
shù
zhī
chí
zhòu
zhī
shǐ
使
ruò
niú
rán
bài
qiě
jiā
rén
shàng
néng
kuàng
hào
wéi
jūn
chén
zhě
shì
zhí
xiǎo
zhàng
quē
quē
zhě
zhī
shì
fēi
zhōu
gōng
suǒ
yòng
xìn
huò
yuē
fēng
táng
shū
shǐ
chéng
zhī

译文

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小弟弟开玩笑,说:“把它封给你。”周公进去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不可以开玩笑。”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小弟弟。我认为事情不会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竞促成了他那不合适的玩笑,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小弟弟,让他做了君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难道一定得要遵从办成这件事吗?假设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妇人和太监开玩笑,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他的行为怎么样。假设他做得不恰当,即使多次改变它也不算是缺点,关键在于是不是恰当,恰当就使它不能更改,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铸成过错啊。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他,使他的举止行动以至玩笑作乐,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必定不会去逢迎他的过失,为他巧言辩解。又不应该管束成王太严,使他终日忙碌不停,对他像牛马那样,管束太紧太严就要坏事。况且在一家人中父子之间,还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是君臣关系呢!这只是小丈夫耍小聪明做的事,不是周公应该采用的方法,所以这种说法不能相信。有的史书记载说:封唐叔的事,是史佚促成的。

逐句剖析

"古之传者有言":古书上记载说:

# 传者:书传。此指《吕氏春秋·重言》和刘向《说苑·君道》所载周公促成桐叶封弟的故事。

"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小弟弟开玩笑,

# 小弱弟:指周成王之弟叔虞。,成王:姓姬名诵,西周初期君主,周武王之子,十三岁继承王位,因年幼,由叔父周公摄政。

"曰":说:“

"以封汝":把它封给你。”

"周公入贺":周公进去祝贺。

#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朝开国大臣。

"王曰":成王说:“

"戏也":我是开玩笑的。”

"周公曰":周公说:“

"天子不可戏":天子不可以开玩笑。”

"乃封小弱弟于唐":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小弟弟。

# 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一带。

"吾意不然":我认为事情不会是这样的,

"王之弟当封邪":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

"周公宜以时言于王":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

"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

"不当封邪":不应该受封的话,

"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周公竞促成了他那不合适的玩笑,

# 不中之戏:不适当的游戏。

"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小弟弟,让他做了君主,

"其得为圣乎":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

"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

# 苟:轻率,随便。

"必从而成之邪":难道一定得要遵从办成这件事吗?

"设有不幸":假设有这样不幸的事,

"王以桐叶戏妇寺":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妇人和太监开玩笑,

# 妇寺:宫中的妃嫔和太监。

"亦将举而从之乎":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

# 举: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

"凡王者之德":凡是帝王的德行,

"在行之何若":在于他的行为怎么样。

"设未得其当":假设他做得不恰当,

"虽十易之不为病":即使多次改变它也不算是缺点,

# 病:弊病。

"要于其当":关键在于是不是恰当,

"不可使易也":恰当就使它不能更改,

"而况以其戏乎":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

"若戏而必行之":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

"是周公教王遂过也":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铸成过错啊。

# 遂:成。

"吾意周公辅成王":我想周公辅佐成王,

"宜以道":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他,

# 道:指思想和行为的规范。

"从容优乐":使他的举止行动以至玩笑作乐,

# 优乐:嬉戏,娱乐。,从容:此指举止言行。

"要归之大中而已":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

# 大中:指适当的道理和方法,不偏于极端。

"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必定不会去逢迎他的过失,为他巧言辩解。

# 辞:解释,掩饰。

"又不当束缚之":又不应该管束成王太严,

"驰骤之":使他终日忙碌不停,

# 驰骤:指被迫奔跑。

"使若牛马然":对他像牛马那样,

"急则败矣":管束太紧太严就要坏事。

"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且在一家人中父子之间,还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自我约束,

# 自克:自我约束。克,克制,约束。

"况号为君臣者邪":何况名分上是君臣关系呢!

"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这只是小丈夫耍小聪明做的事,

# 缺缺:耍小聪明的样子。缺,原文“垂夬”。,直:只是,只不过。

"非周公所宜用":不是周公应该采用的方法,

"故不可信":所以这种说法不能相信。

"或曰":有的史书记载说:

"封唐叔":封唐叔的事,

# 唐叔:即叔虞。

"史佚成之":是史佚促成的。

# 史佚:周武王时的史官尹佚。史佚促成桐叶封弟的说法,见《史记·晋世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桐叶封弟辨》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借辨析“成王以桐叶戏封弟”的传说,探讨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及政治行为的正当性。文章质疑周公是否真的因一场戏言便促成封弟之事,认为若弟本应受封,应循礼明言,不应借戏成事;若不应受封,则周公不应以戏言促成不当之举。柳宗元借此表达对史实求真、对权力行使须合礼制的看法,强调政治决策应以道义为本,不可轻率随意。文章逻辑严密,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设问、反问等方式层层推进,体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意识和理性批判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潜心研读古今史书,深入思考历史与现实问题,辨析其谬误,察知其失当,这篇史论正是在此背景下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论述大臣如何辅佐君主的议论文,作者通过评析“桐叶封弟”这一典故,驳斥了“天子无戏言”的荒谬性,既质疑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又透露出改革朝政的政治诉求。

2. 写作手法

对比:“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家人父子”​​与​​“君臣”​​的关系对比,说明如果连最亲近的父子都无法用强制方式约束,那么君臣之间更不应该盲目服从君主的戏言。比喻:​“使若牛马然”​​将君主被臣子严加管束比作“牛马”,形象地讽刺了僵化的君臣关系。周公若真如传言般强迫成王执行戏言,就如同驱使牛马般粗暴,必然导致“急则败矣”。这一比喻暗示辅政应以“道”引导而非强制。

3. 分段赏析

开篇“古之传者有言”点明所辨之事源自典籍记载,建立辩驳目标。典故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其中“戏”字为全文关键,点出此事本属玩笑。“曰:‘以封汝’”交代玩笑内容涉及封地,随即“周公入贺”,郑重其事,显与“戏”形成强烈反差。“王曰:‘戏也。’”明确指出原是游戏之言,但“周公曰:‘天子不可戏’”则提出“君无戏言”的庄严主张,并“乃封小弱弟于唐”,使戏言成真。此段为全文铺设争议背景,设立立论对象。紧接着作者以“吾意不然”转入正面反驳,从两种可能设问入手层层推进。一为“王之弟当封邪”,若确应封,则“周公宜以时言于王”,即应依礼正告,不应“待其戏而贺以成之”,批评其为人臣者不应逢迎玩笑之言;一为“不当封邪”,则“成其不中之戏”更属大错,用“以地以人”之重作戏言兑现,不配称“圣”。接着又进一步反驳“王之言不可苟焉”之说法,指出若仅因成王一时言戏便须奉行到底,甚至“戏妇寺”也要“举而从之”,显然荒谬可笑。“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为全文立论核心,主张政治决策的价值在于执行是否得当。“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指出政策可多次更改以趋合理,而不应以一时玩笑轻率决定,“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点明问题根本,即此举实为助长君主之误。论证至此已层层深入,文势转而正面陈述“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认为周公应以道义辅佐君主,不应因戏而顺从,亦不应强行逼迫。“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以“牛马”形象指出对君主操控过度必致失败。“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则由家庭伦理推及君臣之道,强调不能以戏言束人,更不能拘君臣之情于苛刻的形式中。“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则斥此种做法近于小人拘泥,不合圣人之行。“故不可信”是对典故最终的否定。最后以“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收笔,引出史书中尹佚所为的异说,为前文辩诬提供另一种可能,既补充史实,也使论述留有余地,含蓄指出“古之传者”本非定论,收束得当,更添余味。整篇文章三层反驳,两次转折,逐步深入,理势贯通,由驳而立,逻辑严谨,推理清晰,最终归结于“在行之何若”的根本标准,体现了柳宗元对史实求真、对政治应以道义为本的深刻认识。

4. 作品点评

全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立论鲜明,令人读后深感佩服。尤其结尾“或曰”一语,为通篇论证保留余地,更添深意,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篇文字,一段好如一段。大抵做文字,须留好意思在后,令人读一段好一段。

宋理学家吕祖谦《古文关键·总论看文字法》

# 一篇短幅文字,读之却有无限锋芒。妙在前幅连设三层翻驳,后幅连下四五层断案,于是前幅遂有层波叠浪之势,后幅亦有重冈复岭之奇。

清刑部给事中宋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下一篇:唐·王绩《古意六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