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ǐng
nán
jiāng
xíng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zhàng
jiāng
nán
yún
yān
wàng
jìn
huáng
máo
shì
hǎi
biān
shān
qíng
tiān
xiàng
tán
xīn
nuǎn
cháng
jiāo
xián
shè
gōng
qiǎo
yóu
rén
yǐng
piān
jīng
chuán
cóng
yōu
lái
fēi
shì
róng
huá
dài
liú
nián

译文

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逐句剖析

"瘴江南去入云烟":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

# 云烟:云雾,烟雾。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瘴江:古时认为腰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

"望尽黄茆是海边":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 黄茆:即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山腹雨晴添象迹":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

# 象迹:大象的踪迹。一说比喻白云形状。,山腹:山腰。唐皇甫曾《遇风雨作》诗:“阴云拥岩端,沾雨当山腹。

"潭心日暖长蛟涎":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 蛟涎:蛟龙的口液。唐李贺《昌谷》诗:“潭镜滑蛟涎,浮珠噞鱼戏。”这里指水蛭。,潭心:水潭中心。

"射工巧伺游人影":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

# 伺:窥伺。,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江南山溪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飓母偏惊旅客船":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 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飓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飓风将至,则多虹蜺,名曰飓母。”

"从此忧来非一事":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

"岂容华发待流年":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 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南朝宋鲍照《登云阳九里埭》诗:“宿心不复归,流年抱衰疾。”,华发:花白的头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岭南江行》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江上行舟时所见的岭南风物,于景物勾勒中寄寓了深沉的愁绪。诗中巧妙运用岭南特有的自然景象与奇异事物,如蛟涎、射工、飓母等意象,生动展现了当地蛮荒落后的自然风貌。同时,这些意象也暗含象征意味,委婉映射出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尽管此诗创作于诗人遭贬之际,然而其心境并未因此沉沦,情感亦非一味哀伤低沉。诗中隐隐透露出对未来的隐忧,更表达了诗人不甘于虚度光阴、决心在柳州刺史任上积极作为、为地方治理贡献力量的坚定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彼时柳宗元正踏上进入广西、奔赴柳州刺史任所的旅途。此前,他因遭人诋毁而被贬至柳州。在前往贬所的路上,他逆湘江而上,踏入岭南大地,而后又乘船经由灵渠,转入岭南水系,一路辗转,最终抵达柳州刺史的任职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诗。描写了南下途中所见的岭南风物、沿途山水景象,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不沉沦的心境,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与决心在柳州任内积极施政、治理地方的抱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通过这些带有岭南特色的荒凉、奇异之景,抒发了自己被贬谪到偏远之地的孤寂、苦闷之情,同时也为后文表达内心的忧虑和决心做铺垫。象征:“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这里以射工和飓母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恶劣环境,暗示自己在贬谪途中及未来的生活中会遭遇诸多磨难,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所处环境的险恶和内心的忧虑。

3. 分段赏析

首联“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描绘出诗人站在船头眺望,瘴江浩荡南流融入云烟,江畔黄茆无尽直至海边的空旷、迷茫且荒凉的岭南之景,尽显其被贬至此的孤寂、落寞与对未来迷茫,“望尽”更凸显旅途漫长艰辛。颔联“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刻画雨晴后山腹现象迹、日暖时潭心长蛟涎的奇异画面,进一步渲染岭南的荒凉与神秘,暗示所处环境恶劣未知,流露出新奇与不安。颈联“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借传说中含沙射人的射工窥伺游人、飓母云气惊扰旅客船,营造出紧张恐怖氛围,象征人生艰难险阻,体现旅途艰险与内心忧虑恐惧。尾联“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笔锋一转,直抒胸臆,表明忧虑不止于被贬,更不愿虚度光阴,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在柳州刺史任内有所作为的决心,使诗歌情感基调从孤寂忧虑转为激昂振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字栋梁。

元范梈《木天禁语》

# 此叙岭南风物异于中国,寓迁谪之愁也。言瘴江向南,直抵云烟之际,一望皆是海边矣。雨晴则象出,日暖则蛟游,射工之伺影,飓母之惊人,皆南方风物之异者。是以所愁非一端,而华发不待流年耳。

明廖文炳《唐诗鼓吹注解》

# 律诗掇拾碎细,品格便不能高,若入老杜手,别有熔铸炉鞲之妙,岂背屑屑为此?虚谷谓柳州五章比杜尤工一言,以为不知览者,母为所惑可也。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中二联俱写风土之异,不分浅深。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诗有通首贯看者,不可拘泥一偏。如柳河东《岭南郊行》一首之中,瘴江、黄茆、侮边、象迹、蛟涎、射工、飓母,重见叠出,岂复成诗?殊不知第七句云:“从此忧来非一事。”以见谪居之所,如是种种,非复人境,遂不觉其重见叠出,反若必应如此之重见叠出者也。

清薛雪《一瓢诗话》

# 虽亦写眼前现景,而较元、白所叙风上,有仙凡之别,此由骨韵之不同。五、六旧说借比小人,殊穿凿。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 五、六果有忧谗畏讥之意,旧说不为穿凿。

清许印芳《瀛奎律髓汇评》

# “山腹雨睛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凝”,柳州谪官以后诸诗,多纪岭南殊俗,此联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句,纪其风物之异也。《寄友》诗云:“林邑东回山似戟,舸南下水如汤”,纪山川之异也。《峒氓》诗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人。鹅毛御腊缝山闌,鸡骨占年拜水神。”纪俗尚之异也。就见闻所及,语意既新,复工对仗,非亲历者不能道之。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丁编》

# 写地,言瘴江、海外,一望云烟也。三、四写景,岭南山水皆在所望之中矣。五、六写物,即七之“忧非一事也。极官景物之异,以见所居之非地耳。

清朱三锡《东喦草堂评订唐诗鼓吹》卷一

# 中四语极写柳州风土之恶,故结语以“从此忧来”作收。

清汪森《韩柳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下一篇:唐·章孝标《日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