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ǐ
láng
zhōng
qīn
tīng
huáng
lóu
shàng
chuī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3
wéi
qiān
cháng
shā
西
wàng
cháng
ān
jiàn
jiā
huáng
lóu
zhōng
chuī
jiāng
chéng
yuè
luò
méi
huā

译文

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逐句剖析

"一为迁客去长沙":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

# 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迁客:被贬谪之人。

"西望长安不见家":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 不见:看不见。

"黄鹤楼中吹玉笛":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如怨如诉,

"江城五月落梅花":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 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七言绝句。“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诗人将自己比作西汉被贬的贾谊,点明迁客身份,“西望长安”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对故都的眷恋,以及被贬后无法回归的失落与愁苦。“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在黄鹤楼听到《梅花落》笛曲,运用通感手法,由听觉联想到视觉,仿佛看到五月的江城梅花飘落,营造出清冷氛围,含蓄地表达了去国怀乡的悲愁。先以迁客自比贾谊,诉说被贬境遇,后借黄鹤楼闻笛,描绘“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虚幻之景,表达了诗人遭贬的愤懑、对长安的眷恋以及去国怀乡的愁绪,体现出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又情感深沉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主流观点。一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受永王李璘事件牵连,被贬流放夜郎,途经江夏(今武汉武昌),游览黄鹤楼时所作;二是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遇赦东归,路经江夏时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发迁谪愁情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以贾谊自喻,写出自己被贬的无奈和对长安的思念;“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则借笛曲引发联想,描绘出凄清的景象,抒发了内心的孤寂与去国怀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引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与自身被贬的遭遇相类比,含蓄地表达了无辜被贬的愤懑,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借景抒情:借黄鹤楼听笛的场景以及想象中江城落梅之景,将迁谪的苦闷、对长安的思念和去国怀乡之情融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委婉动人。通感:由笛曲《梅花落》联想到梅花飘落的景象,将听觉转化为视觉,生动地渲染出凄凉氛围,强化了诗人的愁绪。

3. 分段赏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诗人将自己比作西汉被贬的贾谊,点明迁客身份,“西望长安”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对故都的眷恋,以及被贬后无法回归的失落与愁苦。“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在黄鹤楼听到《梅花落》笛曲,运用通感手法,由听觉联想到视觉,仿佛看到五月的江城梅花飘落,营造出清冷氛围,含蓄地表达了去国怀乡的悲愁。

4. 作品点评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短短四句,巧妙运用典故、通感等手法,将诗人复杂的情感融于景与事之中。诗歌语言自然流畅,意境开阔又不失细腻,前两句叙事直白,后两句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既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洒脱的一贯风格,又饱含深沉的身世之感,是其晚年作品中情感真挚、艺术精湛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无限羁情笛里吹来。

现代吴烻《唐诗直解》

# 蒋仲舒曰:无限羁情,笛里吹来,诗中写出。

现代凌宏宪《唐诗广选》

# 前思家,后闻笛,前后两截,不相照顾,而因闻笛益动乡思,意自联络于言外。意与《洛城下》同,此首点题在后,法较老。

《唐诗摘钞》

# 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致。至于《落梅》笛曲,点用入化,论者乃纷纷争梅之落与不落,岂非痴人前不得说梦耶?

《唐宋诗醇》

# 因笛中《落梅花》曲而联想及真梅之落,本无不可。然意谓吹笛则梅落,亦傅会也。复斋说虽稍泥,然考核物理自应有此,不当竟斥为妄。

《唐宋诗举要》

# 首句直叙;二句转,旅思凄然,于此可见。三句入吹笛;四句说落梅,以承三句。若非三句将“吹节笛”三字先见,则四句“落梅花”三字无根矣。且“江城落梅花”,足见笛声从楼上传出,“听”字之神,现于纸上。[品]悲慨。

《诗式》

# 严沧浪曰:凄远,堪堕泪。潘稼堂曰:登黄鹤楼,初欲望家,而家不见;不期闻笛,而笛忽闻;总是思归之情,以厚而掩。

《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下一篇:唐·王之涣《送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