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
·
cǎi
sāng

朝代:唐作者:刘希夷浏览量:1
yáng
liǔ
sòng
xíng
rén
qīng
qīng
西
qín
shuí
jiā
cǎi
sāng
lóu
shàng
shèng
chūn
yíng
yíng
shuǐ
chūn
fāng
绿
hóng
liǎn
yào
耀
míng
zhū
jiàng
chún
hán
bái
huí
shǒu
wèi
qiáo
dōng
yáo
lián
chūn
tóng
qīng
jiāo
luò
xiāng
nòng
chūn
fēng
xié
lóng
cháng
tàn
wēi
chí
liàn
chūn
kàn
huā
ruò
yǒu
qíng
shù
yōu
yōu
shǐ
使
jūn
nán
tóu
xiāng
féng
xiāng
shí
guī
mèng
qīng
lóu

译文

杨柳枝条摇曳,仿佛在送别远行的人,青翠的枝叶一直延伸向西边的秦地。不知谁家的采桑女子,独自在楼上,面对满园春色竟感到难以承受。灞水河湾处春波荡漾,她步步前行,周围是绿意盎然的春花芳草。她红润的脸庞如明珠般闪耀,绛红的嘴唇似含着白玉般莹润。回头望向渭桥东边,遥想远方的春色是否与这里相同。乌黑的发丝在落日余晖中轻柔飘动,浅黄色的丝质衣裙随风轻摆,与春风嬉戏。她提着竹笼长声叹息,脚步迟缓,留恋这春日美景。凝视花朵时似有无限情意,倚靠树干时却仿佛因疲惫而显得无力。暮色渐深,思绪悠长,有位官员正伫立在南边的道路旁。两人相遇却已互不相识,最终只能带着遗憾归去,在梦中重访旧日的青楼。

逐句剖析

"杨柳送行人":杨柳枝条摇曳,仿佛在送别远行的人,

"青青西入秦":青翠的枝叶一直延伸向西边的秦地。

# 青青:柳色。

"谁家采桑女":不知谁家的采桑女子,

"楼上不胜春":独自在楼上,面对满园春色竟感到难以承受。

# 楼上:采桑女所居之处。

"盈盈灞水曲":灞水河湾处春波荡漾,

# 曲:水流曲折之处,泛指水边。,灞水:在陕西东中部,源出秦岭,流经过西安市东,过灞桥北流入渭河。,盈盈:仪态美好。

"步步春芳绿":她步步前行,周围是绿意盎然的春花芳草。

"红脸耀明珠":她红润的脸庞如明珠般闪耀,

"绛唇含白玉":绛红的嘴唇似含着白玉般莹润。

"回首渭桥东":回头望向渭桥东边,

"遥怜春色同":遥想远方的春色是否与这里相同。

# 春:一作树。,怜:怜爱。

"青丝娇落日":乌黑的发丝在落日余晖中轻柔飘动,

# 青丝:指提竹篮的青丝络绳。

"缃绮弄春风":浅黄色的丝质衣裙随风轻摆,与春风嬉戏。

#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缃:浅黄色。

"携笼长叹息":她提着竹笼长声叹息,

# 携笼:提着盛桑叶的篮子。

"逶迟恋春色":脚步迟缓,留恋这春日美景。

# 迟:一作迤。

"看花若有情":凝视花朵时似有无限情意,

"倚树疑无力":倚靠树干时却仿佛因疲惫而显得无力。

"薄暮思悠悠":暮色渐深,思绪悠长,

# 思悠悠:思绪深远悠长。,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之时。

"使君南陌头":有位官员正伫立在南边的道路旁。

# 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

"相逢不相识":两人相遇却已互不相识,

"归去梦青楼":最终只能带着遗憾归去,在梦中重访旧日的青楼。

# 青楼:华丽精致的楼房。古代诗词中常用以指妇女居住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相和歌辞・采桑》是初唐诗人刘希夷创作的乐府诗。此诗开篇以杨柳、行人入秦起笔,引出采桑女形象;中间描绘春日灞水之畔,采桑女的娇美容颜与婀娜身姿,以及她对春色的留恋;结尾写薄暮时分,采桑女思绪悠悠,偶遇使君却不相识,归家后梦中忆及此情此景。全诗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春日劳作场景,展现采桑女的青春之美与内心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刘希夷(651~679?),唐代诗人。汝州(今属河南)人。少有文华,善弹琵琶,落魄不拘常格,高宗上元进士。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从军之作,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另一些从军边塞诗,则清峻雄浑,表现出诗人豪放的气魄。代表作品有《白头吟》《从军行》《将军行》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杨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两句描绘了杨柳依依送别行人,行人向着西边的秦地前行的场景。“杨柳”自古以来便是送别意象,这里以“杨柳送行人”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青青”既写出杨柳的生机盎然,也暗示了行人行程的方向,为后文引出采桑女做铺垫。“谁家采桑女,楼上不胜春”以疑问句式引出采桑女,点明诗歌主人公。“楼上不胜春”描绘出采桑女身处楼上,被浓郁春色所包围,既展现出春日的美好,也为采桑女的出场渲染出温馨浪漫的氛围。“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绿”两句是对灞水岸边春日景色的描写。“盈盈”生动地写出灞水曲折、水波荡漾的样子,“步步春芳绿”则描绘出每走一步都能看到芳草萋萋、绿意盎然的景象,将灞水之畔的春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采桑女的容貌。将采桑女的红脸比作闪耀的明珠,绛唇比作含着的白玉,形象地描绘出采桑女面容的娇美艳丽,展现出其青春的活力与魅力。“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写采桑女回首望向渭桥东边,心中对那相同的春色充满怜爱之情。“回首”“遥怜”两个动作和情感的表达,体现出采桑女对春日景色的留恋,也暗示了她内心细腻的情感。“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进一步描绘采桑女的美丽姿态。“青丝”与落日相映,仿佛青丝在夕阳下更加娇美;“缃绮”在春风中飘动,生动展现出采桑女身着华服,在春风中身姿婀娜的模样,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携笼长叹息,逶迟恋春色”刻画采桑女的动作与情感。她手携桑笼,发出长长的叹息,缓慢前行,心中满是对春色的留恋。“长叹息”“逶迟”直接表现出采桑女的惆怅与不舍,将其情感直观地展现出来。“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运用拟人和想象的手法。采桑女看花,仿佛花儿也含情脉脉,她倚靠着树,好像娇弱无力。这两句既写出采桑女对花的多情,也通过“倚树无力”的姿态,进一步渲染出她内心的惆怅与慵懒。“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头”点明时间到了傍晚,采桑女思绪悠悠。“使君南陌头”交代了她思绪的缘由,暗示她在傍晚时分,想起了在南陌头遇到的使君,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写采桑女与使君相逢却互不相识,归家后只能在梦中回忆此次相遇。这两句既表现出采桑女的失落与无奈,也增添了故事的朦胧感与浪漫色彩,余韵悠长,引人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下一篇:唐·李白《奔亡道中五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