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才追问":已经错过才想起追问,
"相看是故人":仔细看才发现原来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到处都是战乱,
# 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消息苦难真":消息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拭眼惊魂定":擦一擦眼睛稳定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
# 拭:擦;抹。
"衔杯笑语频":饮着酒与朋友笑谈。
# 衔杯:谓饮酒。
"移家就吾住":请你搬到我家附近来住,
"白首两遗民":两个白了头发的遗民。
# 遗民:改朝换代后的人。,白首:头发斑白。
明清时期文学家,“江左三大家”之一
吴伟业(1609~1671?),明清时期文学家。字骏公,号梅村,别号灌隐主人、大云居士,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官至左庶子。弘光时任少詹事。入清后,官至国子祭酒。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合称“江左三大家”。其诗众体皆工,题材多样。律诗沉博工丽,格调正大,音节谐和,缠绵真挚而不失雄健,兼有杜甫、李商隐的神髓;七言歌行最为后人称道,善于将色泽浓丽的笔法融汇于铺叙之中。其诗在格律上广泛学习前人,形成自身特色,世称 “梅村体”。代表作品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二首》《永和宫词》《圆圆曲》等。另有诗文《梅村家藏稿》、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等。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明清易代后诗人与故交乱世重逢的场景,展现初逢难认、把酒倾诉、邀居为邻的过程,交织久别欣喜与沧桑悲怆,隐晦表达诗人不仕清廷、愿守平淡的坚贞气节,行文流畅,质朴蕴味。
2. 分段赏析
《遇旧友》一诗,首联便以简洁笔触勾勒出战乱后与故交偶然相逢的场景。“已过才追问”一句,生动传神,极具韵味。作为老友,本应一眼相认,却在擦身而过之后才开口询问,背后缘由令人浮想联翩。其一,自甲申、乙酉两次战乱过去六、七年,历经兵燹之祸的人们,面容憔悴、沧桑尽显,曾经熟悉的模样已悄然改变,以致难以即刻辨认;其二,战乱频仍,生灵涂炭,许多人不幸罹难,当重逢旧友时,甚至不敢相信对方仍在人世。老友情谊深厚,即便容貌有所变化,仍有似曾相识之感,故而不愿轻易错过。“追”字凸显急切求证的心情,“问”字则透露着试探与不确定,短短五字,将那种犹疑与惊喜交织的复杂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清乾隆年间诗人沈德潜对其赞誉有加,认为此句与“乍见翻疑梦”同样精妙,精准捕捉到了战乱后离散亲友重逢时特有的微妙心理。“相看是故人”,二人相互打量,眼神中满是疑惑与探寻,不仅诗人对眼前之人难以确认,对方亦同样如此。在仔细端详、反复辨认后,才终于从熟悉的神态与特征中,确定对方正是久别重逢的旧友。这两句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无穷意味,令人回味悠长。颔联深入剖析了诗人与旧友难以立即相认的根源。“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里,二人离散后便天各一方,再无相见之机,偶尔听闻的消息,也难辨真伪。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生死无常,误传错认之事屡见不鲜。“苦难真”三字,暗示着或许二人都曾听闻对方遭遇不测的传言,正因如此,才会出现首联中“已过才追问”的情景。在自身安危尚且难保的乱世之中,仍心系彼此,一个“苦”字,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展露无遗。颈联着重描绘诗人与旧友确认身份后的情景。“拭眼惊魂定”,战乱后的重逢恍若梦境,当确信眼前一切并非虚幻时,诗人擦拭眼角泪水,那颗因惊喜与不安而悬着的心,方才渐渐安定下来。“衔杯笑语频”,二人举杯畅饮,开怀畅谈,欢声笑语不断,尽情诉说着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将劫后余生、再度相聚的喜悦之情,抒发得酣畅淋漓。尾联则展现了诗人对旧友的殷切邀约。诗人并不满足于这一次短暂的相聚,而是真诚地邀请老友“移家就吾住”,足见二人情谊非同一般。从“白首两遗民”一句更可看出,二人不仅感情深厚,更在精神上高度契合,皆愿以明朝遗民的身份度过余生,坚守气节。只可惜,吴伟业后来未能坚守初心,顺治十一年被迫出仕清朝,为这段情谊与坚守蒙上了一层遗憾的色彩。
# 文字极其朴素,感情绝对真挚,文风和被称为梅村体的长篇歌行的华丽丰赡的风格迥异。
现代辽宁散文学会会长邓荫柯《中华诗词名篇解读》
上一篇:明·唐时升《紫筠居三首其一》
下一篇:明·屠本畯《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