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酒南徐":我客居南徐买酒喝,
# 南徐:南朝刘宋元嘉八年(431),以江南晋陵地为南徐州,治京口,历齐、梁、陈,至隋开皇元年(581)废。后世以南徐为镇江的代称。
"听夜雨、":耳听夜雨潇潇、
"江声千尺":江中浪声千尺高。
# 江声千尺:取自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意为夜雨潇潇、惊涛千尺,浪声澎湃,气势豪放。
"记当年、":想起当年、
# 记当年:《瑶华集》作“记当日”。
"阿童东下":王濬曾东下伐吴,
# 阿童东下:阿童是指西晋时期将领王濬,其小字阿童。《晋书·王濬传》:“太康元年(280)正月,濬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阳,克之”。又“濬上书自理曰:臣被诏之日,即便东下”。阿童东下出自此。指代清兵南下。
"佛狸深入":还有深入南侵的拓跋焘。
# 佛狸深入:佛狸深入这里指代清兵南下。佛狸,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魏国皇帝拓跋焘,小字佛狸。《南史·宋文帝纪》:“元嘉二十七年(450),魏太武(拓跋焘)率大众至瓜步,声欲渡江。都下震惧,内外戒严,缘江六百里,舳舻相接。二十八年(451),太武俘广陵居人万余家以北。”
"白面书生成底用":年轻识浅的白面书生有何用?
# 白面书生成底用:《南史·沈庆之传》:“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刘义隆)将北侵,庆之固陈不可。时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难庆之,庆之曰: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白面句用此。
"萧郎裙屐偏轻敌":萧渊藻那样的裙屐少年,偏偏又轻敌自傲。
# 萧郎裙屐偏轻敌:萧郎是指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政治人物萧渊藻,资治通鉴记载此人“萧渊藻裙屐少年,未洽治务,宿昔名将,多见囚戮,今之所任,皆左右少年……”《北史·邢峦传》载:“萧渊藻裙屐少年。”裙屐(jī),指修饰华美而无真才实学的年轻人。
"笑风流北府好谈兵":可笑掌北府兵者只爱纸上谈兵,
# 笑风流北府好谈兵:“风流”二句:北府是指东晋时期京口。山谦之《南徐州志》:“旧徐州都督以东为称,晋氏南迁,徐州刺史王舒加北中郎将,北府之号,自此始也。”东晋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将这些人招募起来,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刘裕等,建立了一支军队。史称北府军。《晋书·郄超传》:“超为桓温参军,时父愔在北府,桓温曰:‘京门酒可饮,兵可用。’”又:“谢安笑曰:郄生可谓入幕之宾矣。”以上四句,俱指代杨文骢以书生将兵在镇江抗清。
"参军客":重用的不过是自命风流的幕僚。
# 参军客:指北府参军刘牢之辈。晋秦(féi)水之战,晋方即以所谓百战百胜的北府兵为主力。
"人事改":如今的京口人事已改,
"寒云白":又被白色的寒云笼罩。
"旧垒废":旧时的营垒一片荒芜,
# 旧垒废:指古代战争的痕迹已经不多。
"神鸦集":觅食的乌鸦聚集鸣噪。
# 神鸦集:由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句化来,谓佛狸祠的祭品召来了群鸦,仍是言古今变迁。神鸦:指佛狸祠里吃祭品的乌鸦群集。
"尽沙沉浪洗":无数的兵器等尽数被沙子掩埋,被浪花冲洗,
"断戈残戟":断裂残破的戈和戟。
# 戟: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楼船,有叠层的大船、大战船。
"落日楼船鸣铁锁":夕阳余辉里只能听到,楼船上铁锁的声响,
# 落日楼船鸣铁锁:楼船,有叠层的大船、大战船。《史记·平准书》:“越欲与汉以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铁锁,《晋书·王濬传》:“拜益州刺史。武帝(司马炎)谋伐吴,诏濬修舟舰。濬乃作大船连舫,方一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太康元年(280)正月,濬发自成都……攻吴……吴人于江险琐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濬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燃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于是顺流
"西风吹尽王侯宅":寒冷的西风吹拂下,旧时的王侯宅第一片荒烟蔓草。
# 西风吹尽王侯宅: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词意。
"任黄芦苦竹打寒潮":江边的黄芦苦竹任凭大潮拍打,
# 黄芦苦竹:黄芦,秋天变黄之芦苇。苦竹,又名伞柄竹,其笋味苦。白居易《琵琶行》:“黄芦苦竹绕宅生。”
"渔樵笛":渔父樵夫吹奏笛声。
明清时期文学家,“江左三大家”之一
吴伟业(1609~1671?),明清时期文学家。字骏公,号梅村,别号灌隐主人、大云居士,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官至左庶子。弘光时任少詹事。入清后,官至国子祭酒。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合称“江左三大家”。其诗众体皆工,题材多样。律诗沉博工丽,格调正大,音节谐和,缠绵真挚而不失雄健,兼有杜甫、李商隐的神髓;七言歌行最为后人称道,善于将色泽浓丽的笔法融汇于铺叙之中。其诗在格律上广泛学习前人,形成自身特色,世称 “梅村体”。代表作品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二首》《永和宫词》《圆圆曲》等。另有诗文《梅村家藏稿》、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等。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词。全词以悲壮激烈的笔触,描绘蒜山景色,叙述历史人物与事件,展现世事沧桑巨变,表达了深沉的兴亡感慨与个人身世之叹。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通过描写落日下楼船、萧瑟西风中的王侯宅第,展现时代的变迁,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任黄芦苦竹,打荒潮,渔樵笛”,描绘出昔日战场如今冷寂、空旷、残败的景象,借景抒发对世事无常的悲叹之情。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阿童东下”一句巧用晋王浚的典故。晋武帝时,王浚小名阿童,他奉命造楼船,率水师自长江上游顺流东下,直捣吴都建业,一举灭吴。作者在此以“阿童东下”形象展现出晋王浚进军的迅猛气势,借这一历史上的军事壮举,与后续诸多战事典故并列,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变幻,暗含对历史更迭、英雄不再的深沉喟叹。比喻:“萧郎裙屐偏轻敌”:以“裙屐”比喻梁武帝等贵族子弟华而不实的装束,借服饰特征指代人物性格,暗示其因轻视军务而招致败局,形象揭露了南朝统治者的腐朽本质。寓情于景:“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任黄芦苦竹,打荒潮,渔樵笛”,落日、荒宅、黄芦苦竹、渔樵笛声等景象,融入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对世事无常的惆怅,景中含情,韵味悠长。正衬:“听夜雨、江声千尺”:以滂沱夜雨与千尺江声的磅礴声势,正衬词人怀古之际内心的激荡之情。自然之声的壮阔与历史兴衰的沉重相互呼应,用环境的雄浑强化了词人对古今变迁的深沉感慨。
3. 分段赏析
上片:“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此句描绘了在南徐之地沽酒,聆听着夜雨和千尺江声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且壮阔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记当年”引出对历史的回忆,“阿童东下”中“东下”生动地形容了晋王浚进军时那种气势磅礴的状态,“佛狸深入”里的“深入”则准确地说明了进军的程度,展现了当时紧张激烈的局势。“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偏轻敌。”“萧郎裙屐”形象地比喻梁武帝的华而不实,指出了华而不实的少年贻误国事,“白面书生”的无用与“萧郎”的轻敌,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中人物的特点和导致的后果。“笑风流北府好谈兵,参军客。”“笑”字微妙,并非简单的讥笑,“风流”有豪爽、粗犷之意,“笑风流”句说的是谢玄的北府兵晓勇善战,将领们亦好谈兵法,此句表达了对当年北府兵及其将领的感慨,当年晓勇的北府兵以及好谈兵的将领们如今何在,体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下片:“人事改,寒云白。”“人事改”极言人世沧桑变幻,历代兴亡如同白云须臾变苍狗,都只是瞬息间的事,“寒云白”以景衬情,增添了凄凉之感。“旧垒废,神鸦集。”描绘了旧时营垒荒废,神鸦聚集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历史遗迹的破败,引发对往昔的感慨。“尽沙沉浪洗,断戈残戟。”化用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之意,通过“沙沉浪洗”和“断戈残戟”,展现出历史的沉淀,那些曾经的战争痕迹在岁月中被冲刷,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落日楼船鸣铁锁”描绘了古战场在落日余晖下的景象,“西风吹尽王侯宅”意同刘禹锡《乌衣巷》诗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自然景象来显示时代的变迁,形象地表现出曾经的繁华已消逝。“任黄芦苦竹打寒潮,渔樵笛。”描绘昔日的战场如今已一片冷寂、空旷、残败,“黄芦苦竹抽打着红潮”突出风的萧瑟,江风飒飒,不知渔夫还是樵子在吹着笛子,构成了凄苦幽怨的交响,营造出一种悠远、凄凉的意境,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无尽感慨。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蒜山周边为地域核心,将不同朝代的历史事件串联成篇,时间跨度上下数百年,纵览千古风云。语言凝练而富有概括力,几乎一句蕴含一个典故,意境开阔辽远,色调偏于黯淡沉郁。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深厚情感,又依据情感选择相应景致,使词作呈现出情志豪迈、气势雄壮且悲怆激越、感人至深的艺术特质,颇具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
# 东坡词,豪宕感激,忠厚缠绵,后人学之,徒形粗鲁。故东坡词不能学,亦不必学。唯梅村高者有与老坡神似处.可作此翁后劲。如《满江红》诸阕颇为暗合。“松栝凌寒”、“满目山川”、“沽酒南徐”三篇,尤见笔意一,可见后人对吴伟业及这首词评价是很高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稼轩词、佛狸拇下,一片神鸦社鼓仿佛似之。
清孙默《国朝名家诗余》
# 涩于稼轩。
清谭献《联箧中词》
上一篇:清·黄遵宪《香港感怀十首其一》
下一篇:清·仓央嘉措《情诗(其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