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索响空帏":萧瑟的秋风吹荡在空空的床帏,
# 空帏:空荡荡的帐子。
"酒醒更残泪满衣":夜色将尽时酒醉已醒衣裳上流满热泪。
# 更残:夜将尽时。
"辛苦共尝偏早去":艰苦共尝你偏偏过早地去世,
# 偏早去:指妻子过早去世。
"乱离知否得同归":犹记得当年在离乱中耽心不能携手同归。
# 同归:死则同穴之意。,乱离:指顺治二年作者携眷属避难矾清湖。
"君亲有愧吾还在":有愧于君也有愧于父母的是我仍然偷生健在,
# 亲:父母。,君:皇帝,此指明末的崇祯帝。
"生死无端事总非":生死常属偶然现在已江山易主人事全非。
# 事总非:此三字包含了对国破家亡的幽愤,同时抒发了与妻子生死离别的悲伤。,无端:无因。
"最是伤心看稚女":最伤心的是看着失去慈母的幼女,
# 稚女:幼女。
"一窗灯火照鸣机":一窗灯火照着你用过的织布机也令人无限伤悲。
# 鸣机:织布机,指亡妻的遗物。
明清时期文学家,“江左三大家”之一
吴伟业(1609~1671?),明清时期文学家。字骏公,号梅村,别号灌隐主人、大云居士,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官至左庶子。弘光时任少詹事。入清后,官至国子祭酒。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合称“江左三大家”。其诗众体皆工,题材多样。律诗沉博工丽,格调正大,音节谐和,缠绵真挚而不失雄健,兼有杜甫、李商隐的神髓;七言歌行最为后人称道,善于将色泽浓丽的笔法融汇于铺叙之中。其诗在格律上广泛学习前人,形成自身特色,世称 “梅村体”。代表作品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二首》《永和宫词》《圆圆曲》等。另有诗文《梅村家藏稿》、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等。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悼亡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妻子离世后的悲痛心情和对家庭、乱世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景物、事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深悼念和对家庭、乱世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首联:“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描绘了秋风在空荡荡的帏帐间呼啸,诗人从酒醉中醒来,时已更残,泪水沾满了衣裳。秋风的萧索与空帏的寂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酒醒后的泪水则直接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悲痛,为全诗定下了哀伤的基调。颔联:“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诗人回忆与亡者一同尝尽生活的辛苦,却没想到对方偏偏早早离去,进而发出在这乱离之世,不知能否在另一个世界同归的疑问。此联将对亡者的思念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相结合,情感真挚深沉。颈联:“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诗人深感自己尚在人世,却未能尽到对君亲应有的责任,面对生死的无常,觉得一切都已改变,事事皆非。这一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愧疚与无奈,体现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尾联:“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诗人将目光转向稚女,看到她在一窗灯火下对着织布机忙碌。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出家庭变故后稚女的懂事与生活的艰辛,让诗人更加伤心,以景结情,余韵悠长,使悲伤之情在读者心中久久回荡。
下一篇:清·乾隆《御园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