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ēi
zèng

朝代:清作者:吴伟业浏览量:3
rén
shēng
qiān
wàn
àn
rán
xiāo
hún
bié
ér
jūn
wéi
zhì
shān
fēi
shān
shuǐ
fēi
shuǐ
shēng
fēi
shēng
fēi
shí
sān
xué
jīng
bìng
xué
shǐ
shēng
zài
jiāng
nán
zhǎng
wán
piān
piān
zhòng
bái
qīng
yíng
jiàn
pái
zhāo
shù
shàng
shū
nán
jué
sài
qiān
shān
duàn
xíng
sòng
lèi
zhǐ
liú
rén
shàng
chóu
guī
xíng
dìng
yuè
lóng
shā
xuě
huā
tuó
tuó
chuí
yāo
ěr
bái
ái
ái
jīng
zhàn
lěi
hēi
chuán
zhě
qián
yōu
měng
hòu
cāng
xué
tōu
shēng
ruò
lóu
shān
jiàn
wěi
zhāng
wéi
fēng
wéi
yuè
dào
xíng
hǎi
bái
zhòu
xiāng
féng
bàn
rén
guǐ
bēi
zāi
shēng
nán
cōng
míng
shèn
cāng
jié
liáng
yǒu
shòu
huàn
zhǐ
cóng
shū
shǐ
jūn
jiàn

译文

人生行路千万里,让人沮丧得似丢了魂的只有离别。您怎么弄到这样的地步,山不是山啊水不是水,生不是生啊死不是死。您十三岁就学遍了经史,您在江南出生,生长在富贵人家。词赋翩翩人们都无法与之相比,可是洁白无瑕的玉石,却被苍蝇所玷污,蒙受这不白之冤。被捆绑押走,给皇帝上书也难以给自己辩白。塞外边远那千山丛中行人断绝,连押送的吏役都流泪不止,被流放的人还有什么可凭倚。吏役还怕不能回去,我这次肯定已矣。可怕的是八月里龙沙堆上雪花起,雪深得没过骆驼腰和马耳朵。边塞战争的遗迹都是累累白骨,黑水河里船只顺利渡过的没有几个。前头怕遇上猛虎后面怕来苍兕,在土穴里偷生好比蝼蚁。还有那山样的大鱼不见尾,张鬐成风吐沫为雨。日月倒行沉入了海底,白昼所见半数是人半是鬼。噫嘻乎悲哉!生了聪明的男孩切莫太欢喜,仓颉造字鬼要夜哭哭得有道理,吃苦遭灾只从读书开始,君不见,我们这位吴季子!

逐句剖析

"人生千里与万里":人生行路千万里,

"黯然消魂别而已":让人沮丧得似丢了魂的只有离别。

# 黯然消魂:心神沮丧,好象灵魂离开了躯体。

"君独何为至于此":您怎么弄到这样的地步,

"山非山兮水非水":山不是山啊水不是水,

"生非生兮死非死":生不是生啊死不是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您十三岁就学遍了经史,

"生在江南长纨绮":您在江南出生,生长在富贵人家。

# 长纨绮:生长在富贵人家。 纨绮:贵重的丝织品。

"词赋翩翩众莫比":词赋翩翩人们都无法与之相比,

# 词赋翩翩:形容文采风流。

"白璧青蝇见排诋":可是洁白无瑕的玉石,却被苍蝇所玷污,蒙受这不白之冤。

# 见排诋:受到排斥和诋毁。 排诋:排挤打击。,白璧青蝇:洁白无瑕的玉石,被苍蝇所玷污,指蒙受不白之冤。陈子昂诗:“青蝇一相点,白壁遂成冤。”青蝇:苍蝇的一种。《诗经·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后来青蝇遂被用来比喻谗言。

"一朝束缚去":被捆绑押走,

"上书难自理":给皇帝上书也难以给自己辩白。

# 上书难自理:给皇帝上书也难以给自己辩白。理:伸张理由,辩释罪名。

"绝塞千山断行李":塞外边远那千山丛中行人断绝,

# 断行李:断绝行人。,千山:在辽宁省凤城县西北,即摩天岭。,绝塞:边塞极远的地方。

"送吏泪不止":连押送的吏役都流泪不止,

# 送吏:押送流放犯人的吏役。

"流人复何倚":被流放的人还有什么可凭倚。

# 倚:依靠、仰仗、凭借。,流人:被流放者,遣戍边远地区的犯人。

"彼尚愁不归":吏役还怕不能回去,

# 彼:指送吏。

"我行定已矣":我这次肯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可怕的是八月里龙沙堆上雪花起,

# 龙沙:泛指塞外之地。《后汉书·班超传》:“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

"橐驼垂腰马没耳":雪深得没过骆驼腰和马耳朵。

# 橐驼垂腰马没耳:形容雪深、雪没骆驼腰和马耳朵。橐驼:骆驼。

"白骨皑皑经战垒":边塞战争的遗迹都是累累白骨,

# 战垒:为战争构筑的工事。这里指边塞战争的遗迹。,白骨皑皑:暴露在地面上的死人骨殖白花花的。 皑皑:形容洁白。

"黑河无船渡者几":黑水河里船只顺利渡过的没有几个。

# 黑河:一说即黑龙江,一说系夜黑儿河。

"前忧猛虎后苍兕":前头怕遇上猛虎后面怕来苍兕,

# 苍兕:兽名,犀牛一类的野兽。

"土穴偷生若蝼蚁":在土穴里偷生好比蝼蚁。

# 蝼蚁:蝼蛄和蚂蚁。,土穴:住在地窖子里。

"大鱼如山不见尾":还有那山样的大鱼不见尾,

"张鬐为风沫为雨":张鬐成风吐沫为雨。

# 鬐:鱼脊。

"日月倒行入海底":日月倒行沉入了海底,

"白昼相逢半人鬼":白昼所见半数是人半是鬼。

"噫嘻乎悲哉":噫嘻乎悲哉!

# 噫嘻:感叹词。

"生男聪明慎勿喜":生了聪明的男孩切莫太欢喜,

"仓颉夜哭良有以":仓颉造字鬼要夜哭哭得有道理,

# 仓颉:传说是黄帝的史官,创造汉字的人

"受患只从读书始":吃苦遭灾只从读书开始,

"君不见":君不见,

"吴季子":我们这位吴季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悲歌赠吴季子》是清朝吴伟业所作的一首杂言古诗。此诗以炽烈笔触直抒对吴兆骞蒙冤流放的深切同情,字字泣血,将痛心与愤懑倾泻于纸端;更以含蓄笔法,暗藏对清廷打压汉族才俊的无声控诉,在委婉曲折间传递出对时代的深沉批判。在句式运用上,诗中三言、五言、七言交错使用,其间穿插散文化语句,节奏张弛有度,将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柔肠寸断,久久难以释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清时期文学家,“江左三大家”之一

吴伟业(1609~1671?),明清时期文学家。字骏公,号梅村,别号灌隐主人、大云居士,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官至左庶子。弘光时任少詹事。入清后,官至国子祭酒。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合称“江左三大家”。其诗众体皆工,题材多样。律诗沉博工丽,格调正大,音节谐和,缠绵真挚而不失雄健,兼有杜甫、李商隐的神髓;七言歌行最为后人称道,善于将色泽浓丽的笔法融汇于铺叙之中。其诗在格律上广泛学习前人,形成自身特色,世称 “梅村体”。代表作品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二首》《永和宫词》《圆圆曲》等。另有诗文《梅村家藏稿》、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等。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世祖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丁酉科场案爆发,顺天、江南乡试相继曝出舞弊丑闻。清政府借此对汉族文人推行高压恐怖政策,严令审讯涉案者,数名考官被处死,大批江南士子蒙冤遭流放。诗人的多位故交好友皆在被徙之列,如通家世交吴兆骞、孙旸、陆庆增等。其中,吴兆骞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流放宁古塔,至康熙二十年才获释归乡。此诗即为诗人在顺治十五年送别吴兆骞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的杂言古诗,诗中描写了塞外荒寒之景以及友人蒙冤流放的悲惨遭遇,抒发了作者对友人无辜遭难的深切同情、对科举舞弊案牵连无辜的愤懑,以及对清廷高压政策的无声控诉。

2. 写作手法

用典:这首诗善用典故深化情感。如“廿年作客”化用庾信《哀江南赋》漂泊之痛,暗喻吴兆骞流放岁月的凄苦;“劒花”“弧月”化用《吴越春秋》典故,以剑气冲斗象征友人才华被压抑的愤懑;“牧马群”“黄羊”借苏武牧羊典,既写塞外荒寒,又赞友人气节。典故叠加使诗歌在有限篇幅中承载历史纵深,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慨熔于一炉,含蓄而沉郁地抒发对友人遭遇的痛惜与不平。直抒胸臆:开篇“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化用江淹《别赋》,以“黯然销魂”直点离别之痛,奠定悲怆基调。“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以质问句式直剖友人遭际之惨,痛心与愤懑溢于言表。“生男聪明慎勿喜”则借对世道的痛切感慨,直斥社会不公,将对友人的同情升华为对时代悲剧的控诉。作者多处直抒胸臆,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3. 分段赏析

开篇感慨,奠定沉痛基调。“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诗人化用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千古名句,却将其拓展为“千里与万里”的空间跨度,以叠词强化距离之遥,暗示吴兆骞此去流放之地的渺远难归。“黯然销魂”本已道尽离别之悲,诗人却在其后抛出“君独何为至于此”的诘问,似质问苍天,又似自我叩问,字字饱含对友人蒙冤遭际的不解与痛惜。“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四个“非”字构成回环往复的排比句式,打破现实逻辑,营造出混沌、扭曲的意境。流放途中,吴兆骞所见的山川不再是往日江南的秀丽山水,而成了面目可憎的囚笼;生不如死的境遇,让生命失去了本该有的鲜活与尊严,这错乱的表述,将流放生活的残酷与绝望刻画得淋漓尽致,瞬间奠定了全诗悲怆、沉痛的基调。中间叙述,诉说友人遭遇。“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诗人以工整的铺陈,勾勒出吴兆骞的不凡身世与卓越才华。十三岁便潜心经史,出身江南富贵之家,词赋才华更是冠绝一时。“白璧青蝇”化用陈子昂“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的典故,将吴兆骞比作无瑕白璧,而诋毁他的小人则如逐臭青蝇,形象地揭露了小人的构陷与友人的无辜蒙冤。“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一朝”二字,道尽命运的无常,转瞬之间,友人便从江南才子沦为阶下囚,即便上书申辩,在黑暗的世道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只能被迫踏上流放之路。“绝塞千里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诗人以“绝塞千里”极言流放之地的偏远荒芜,书信断绝,音信全无;就连押送的官吏都为之落泪,可见这一路的凄惨。被流放之人孤立无援,命运如风中残烛,这种绝境的描写,让读者更能体会到友人命运的悲惨与无助。结尾描写,渲染边塞苦难。“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诗人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出边塞地狱般的景象。八月的塞外,雪花纷飞,严寒刺骨,骆驼的驼峰低垂,马耳都被积雪掩埋;昔日的战场白骨累累,黑河之上无船可渡,前行有猛虎,后有苍兕,流人只能在土穴中如蝼蚁般苟延残喘。“大鱼如山”“张鬐为风”的夸张描写,更添诡异恐怖之感,日月仿佛倒行,白昼中所见之人也似人似鬼,这一系列超现实的意象组合,将流放地的恶劣环境与生存艰难渲染到极致。“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诗人笔锋一转,从边塞的苦难景象回到对现实的反思。他以激愤之语告诫世人,生了聪明的男孩未必是喜事,仓颉造字引发鬼神夜哭,正是因为文字带来的灾祸。吴兆骞因才学而蒙冤受难,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与愤怒,深化了诗歌批判的主题,余韵悠长,令人深思。

4. 作品点评

全诗感情深沉,倾诉对吴兆骞蒙冤流放的悲悯。从痛心诘问至边塞苦难描写,尽是对其命运的痛惜。以“受患只从读书始”暗斥清廷,借才士遭际揭清初统治残暴,同情与愤慨交织,成血泪悲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汉槎极人世之苦,然不如此,无《秋笳》一集,其人恐不传。天之厄之,正所以传之也。诗格从嘉州(岑参)《蜀葵花歌》化出。

清诗人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一百六十三)》

下一篇:清·陈维崧《江村夏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