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襟乘石磴":一路敞开衣襟登山,终于抵达山顶,
# 石磴:台阶。,乘:登。,披襟:敞开衣襟,胸怀舒畅。
"列籍俯春泉":席地而坐,俯瞰淙淙流过的圣泉。
# 春泉:春天的泉水,指圣泉。,列籍:依次而坐。籍:一作席。
"兰气熏山酌":美酒香味醇厚,如兰气般弥漫山间,饮着美酒,酒不醉人人自醉,
# 山酌:山野人家酿的酒。
"松声韵野弦":耳边松涛阵阵,仿佛大自然奏响了旋律,为人们伴奏助兴。
# 野弦:在山野演奏的乐曲。,韵:声音相应和。
"影飘垂叶外":低垂的树叶在水中倒影随之忽高忽低,好像要飘起来,
# 垂叶:低垂的树叶。
"香度落花前":落花没入水中,它的香气却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兴洽林塘晚":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兴致和谐融洽,
# 林塘:树林池塘。,兴洽:兴致和谐融洽。
"重岩起夕烟":高峻、连绵的山崖渐渐云烟四起,迷迷蒙蒙一片。
# 夕烟:傍晚时的烟霭。,重岩:高峻、连绵的山崖。
"玄武山有圣泉焉":玄武山上有一处圣泉,
"浸淫历数百千年":流淌浸润历经了数百上千年。
"垂岩沁涌":泉水顺着山岩向下沁流涌动,
"接磴分流":沿着石阶分散流淌。
"下瞰长江":向下俯瞰长江,
"沙堤石岸":沙堤和石岸,
"咸古人遗迹也":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遗迹。
"兹乃青蘋绿芰":这里生长着青苹和绿菱,
"紫苔苍藓":遍布着紫苔和苍藓,
"遂使江湖思远":让人不禁产生对远方江湖的情思,
"寤寐寄托":这份情感在醒时和梦中都有所寄托。
"既而崇峦左峙":不久之后,高大的山峦在左边对峙,
"石壑前萦":石壑在前方萦绕,
# 壑:一作“壁”。
"丹崿万寻":红色的山崖高耸入云,
"碧潭千顷":碧绿的潭水广袤无垠,
"松风唱响":松间的风声阵阵作响,
"竹露熏空":竹林间的露水弥漫在空中。
"潇潇乎人间之难遇也":这里的景致潇潇然,实在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景,
"方欲以林壑为天属":我正想把山林沟壑当作与自己亲近的自然归属,
"琴樽为日用":把琴和酒当作日常生活的必需之物。
"嗟乎":唉!
"古今同逝":古往今来,时光流逝,
# 同逝:一作“代谢”。
"方深川上之悲":让人深切感受到孔子在川上发出的那种对时光流逝的悲叹;
"少长偕游":无论年纪大小一同出游,
"且尽山阴之乐":暂且尽情享受如山阴那般的山水之乐。
"盍题芳什":为何不题写美好的诗篇,
"共写高情":共同书写高雅的情怀呢?
"诗得泉字":这首诗以“泉”字为韵,
"诗曰":诗歌内容为: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纪游诗。通过描写诗人与众人“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的出游场景,以及“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的宴饮氛围,还有“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的自然景致,营造出欢快愉悦的氛围,赞颂了圣泉的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出游宴饮时的欢畅心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开篇便直入主题,生动描绘出一幅出游欢宴的起始画面。“披襟”一词,展现出诗人豁达洒脱的姿态,仿佛正迎着山间清爽的风,敞开胸怀,踏上登山的石磴。“乘”字更是增添了一份闲适与悠然,诗人顺着石磴拾级而上,尽显从容。“列籍俯春泉”则描绘出众人有序地围坐在泉边的场景。“列籍”表明参与欢宴之人众多,体现出热闹的氛围;“俯春泉”将视角拉低,人们俯身便可看见那清澈的春泉,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灵动与清新,同时也点明了欢宴的地点在圣泉边,直接点题,奠定了全诗轻松愉悦的基调。颔联“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此联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堪称诗中妙笔。“兰气熏山酌”着重描绘嗅觉感受,山间兰花的香气弥漫开来,仿佛将杯中的美酒都熏染上了那股清幽的芬芳。一个“熏”字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表现出兰香的醇厚浓郁,且丝丝缕缕,萦绕不散,使得饮酒之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被香气包裹的世界,不仅增添了美酒的韵味,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松声韵野弦”则从听觉角度着手,松涛阵阵,那自然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弹奏出的美妙弦音。“韵”字将松涛声与弦音相类比,赋予了松声韵律之美,宛如天籁之音在山林间回荡,与宴会上的欢声笑语相互交织,构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这两句诗虽经雕琢,却毫无斧凿痕迹,恰到好处地展现出王勃诗歌气势浩大又不失细腻的独特风格。颈联“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笔锋一转,从宏大的意境描绘转入对细微之处的刻画。“影飘垂叶外”细腻地捕捉到了树叶垂落时影子飘动的动态之美。微风轻拂,树叶摇曳,那影子也随之在空气中飘荡,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灵动。“飘”字生动地展现出影子的轻盈与变幻,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香度落花前”则将关注点落在落花上,落花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一个“度”字,将香气在落花前飘散的过程描绘得具体可感,仿佛能让人亲眼目睹那股香气悠悠地在落花间弥漫开来,为画面增添了一份诗意与浪漫。这两句诗写得逼真细腻,情趣盎然,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力。尾联“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随着时间的推移,宴会一直持续到傍晚。“兴洽”二字表明众人在欢宴中兴致极高,情绪融洽,尽情享受着这场聚会的欢乐时光。“林塘晚”描绘出傍晚时分树林与池塘笼罩在暮色中的景象,此时光线渐暗,万物都被染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为画面增添了一份静谧之美。“重岩起夕烟”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山峦,只见层层叠叠的岩石间,傍晚的烟雾缓缓升起,山峦在烟雾的笼罩下变得若隐若现,如梦如幻。这一句以景语作结,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仿佛此次欢宴的欢乐氛围并未随着夜幕的降临而消散,反而在这朦胧的暮色与袅袅的夕烟中延续下去,意味深长,让读者沉浸在诗人所营造的美好意境之中。
3. 作品点评
诗人笔触轻点,绘出山间浮动的兰香、林中松涛的声响,描摹垂叶摇曳的影子、落花飘散的芬芳,勾勒林塘暮景、重岩夕烟。借这些景致,将圣泉的秀丽风光尽情赞颂。全诗洋溢欢快情调,对仗精巧工整,用词雅致优美,音韵流转灵动。
# 三、四琢矣,然琢而不伤,其气浑浑。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此宴于圣泉而叙其景,造语极幽润秀发。大抵子安写景多臻妙境。唐仲言谓其恨少骨力,秀趣在布景中者也。顾璘曰:“乘”字、“俯”字,“熏”字、“韵”字、“影飘”、“香度”及“洽”字,观其下字,便见老成。次联风韵自别。唐孟庄曰:“熏”字佳矣,“韵”字更胜,“飘”、“度”是眼,“外”、“前”亦活,结亦有致。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诗字意颇重,以流丽而不觉。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趣绝,雅绝(“兰气”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发句上乘石噔,下临圣泉,以初至圣泉起。颔联言兰气近酒,故熏山酌;松声类琴,故韵野弦,此所叙之景以宴于圣泉承。颈联垂叶落花,照“春”字;影飘香度,写同宴诸客领取此花香叶色,以山林春兴作转。落句言林塘人晚,见宴已多时,则朋兴自欢洽,而不觉重岩前夕烟已起也,以酒阑兴洽为合。
唐皎然《诗式》
上一篇:唐·许玫《题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