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骖临野次":驾车远行的人在野外暂歇,
# 野次:野外饯别之地。次,处所。,征骖:指出行的车。
"别袂惨江垂":分别时衣袖在江边挥动,显得格外凄惨。
# 江垂:江边。“垂”同“陲”,边地。
"川霁浮烟敛":雨后天晴,河流上的烟雾逐渐消散,
# 霁:雨止天晴。
"山明落照移":随着夕阳落日的移动,山色在夕阳的照耀下变得明亮。
"鹰风凋晚叶":秋风使晚秋的树叶凋落,
# 鹰风:秋风。
"蝉露泣秋枝":清露让秋天的枝条显得凄凉。
# 泣:一作泫。,蝉露:清露。
"亭皋分远望":在水边的平地上分别时远望,
# 亭皋:亭皋即水边的平地。
"延想间云涯":心中遥想着云雾缭绕的天涯。
# 涯:边际。,延:长久地长时间地。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送别友人为背景,通过描绘野外送别时的自然景色,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鹰风凋晚叶”等,烘托出离别的凄凉氛围。诗人以“别袂惨江垂”点明离别之情,再以“蝉露泣秋枝”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哀愁。最后以“延想间云涯”收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无尽思念。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借“鹰风”“晚叶”“蝉露”“秋枝”等秋日肃杀之景,烘托出送别时悲凉感伤的氛围,含蓄地表达诗人内心的哀伤与对友人离去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首联:“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直接点明送别的场景,诗人送友人至郊外,分别时衣袖低垂,江边的景色更添凄凉。颔联:“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色,烟雾散去,山色在夕阳的映照下愈发明亮,但夕阳的移动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烘托出离别的沉重。颈联:“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以秋风、落叶、蝉鸣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与离别的哀愁。“鹰风”写出风的强劲,人的无奈。因秋风,叶要离枝凋落,这是无法挽回的事。蝉是夏季之物,露是秋季之物。蝉露,点出夏末秋初的意境,有淡淡的伤感,事过境迁,繁华不再。“泣”写出露珠在秋枝上欲滴未滴的情状,“蝉露”为秋叶离枝而泣,那么诗人呢?这“寒露”就是诗人的象征,写出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对朋友离去的无奈。尾联:“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诗人站在水边的平地上,目送友人离去,思绪飘向远方,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上一篇:唐·王维《谒璿上人》
下一篇:唐·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