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hè​
·
·
cǎi
lián
guī

朝代:唐作者:王勃浏览量:2
cǎi
lián
guī
绿
shuǐ
róng
qiū
fēng
làng
yàn
fēi
guì
zhào
lán
ráo
xià
cháng
luó
qún
wàn
qīng
yáo
屿
huā
tán
wàng
píng
jiāng
ōu
yuè
chuī
xiāng
xiāng
jiā
zhù
sài
wài
zhēng
yóu
wèi
huán
jiāng
nán
cǎi
lián
jīn
jīn
cǎi
lián
huā
jīn
jìn
chāng
jiā
guān
dào
chéng
nán
sāng
jiāng
shàng
cǎi
lián
huā
lián
huā
lián
huā
huā
chóu
dié
cuì
běn
xiū
méi
huā
hóng
qiǎng
jiá
jiā
rén
zài
chàng
wàng
bié
shí
qiān
huā
lián
gòng
zhé
ǒu
ài
lián
qíng
chù
suǒ
xīn
cóng
huá
西
jīn
jiāo
pèi
jiě
hái
xiū
běi
hǎi
yàn
shū
chí
cǎi
lián
yǒu
jié
cǎi
lián
wèi
xiē
zhèng
féng
hào
dàng
jiāng
shàng
fēng
yòu
zhí
péi
huí
jiāng
shàng
yuè
péi
huí
lián
xiāng
féng
yuè
fēng
róng
gòng
wèn
hán
jiāng
qiān
wài
zhēng
guān
shān
chóng

译文

采莲归去,荷花茂盛得像衣服一样盖满绿水。秋风吹起浪,野鸭大雁飞。划起莲舟到岸边,穿着丝罗裙,玉腕轻摇船桨。远远望去,小岛和深潭之间都是荷叶和莲花,传来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相思苦,相会的日子留不住。塞外征夫仍然没有回来,江南采莲现在又已日暮。现在已经日暮,采摘莲花。她们未必全是娼家女。城南大道采摘桑叶,哪比得上江上采莲花。莲花,又一片莲花,花叶是多么茂密重叠。荷叶虽然翠绿,但比起双眉却为之羞涩失色,红艳的荷花勉强比得上美丽的双颊。思念的人不在这里,怅望别离的时候。牵动了花,爱怜其两花共蒂,折断了藕,爱怜其藕丝不断。往日欢情无处寻找,眼前的荷花徒然茂盛。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赠,还忧愁北海雁书太晚。采莲歌有节拍,采莲整夜没有停歇。正碰到江风浩荡,又正值江月徘徊。月影慢慢移动,莲浦夜中相逢,吴姬越女如此之多。互相问寒江千里之外,关山的路程、征夫的消息。

逐句剖析

"采莲归":采莲归去,

# 采莲归:采莲归来。

"绿水芙蓉衣":荷花茂盛得像衣服一样盖满绿水。

# 芙蓉衣:荷花作的衣服。绣着芙蓉花的上衣。绿水湿透芙蓉衣也。

"秋风起浪凫雁飞":秋风吹起浪,野鸭大雁飞。

# 凫雁飞:凫水的大雁惊飞。凫:野鸭。,秋风起浪:秋风掀起浪花。

"桂棹兰桡下长浦":划起莲舟到岸边,

# 下长浦:沿着水边向下游去。下:顺流而下。长浦:长长的江口。,桂棹兰桡:桂兰均为船桨,此处均指船。桂棹:桂木制的船棹。棹,长的船桨。《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兰桡:小舟的美称。木兰木的桨。桡:桨,楫

"罗裙玉腕轻摇橹":穿着丝罗裙,玉腕轻摇船桨。

# 轻摇橹:一作“摇轻橹”橹: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这里可理解为船桨。轻橹:轻快的船橹。,玉腕:洁白温润的手腕。亦借指手。,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衣裙。

"叶屿花潭极望平":远远望去,小岛和深潭之间都是荷叶和莲花,

# 平:平静。平坦。尽平。,极望:远望,尽目力所及。,叶屿花潭:屿潭之间满是荷叶荷花。屿:水中洲渚。潭:水边深处。叶屿:树叶遮蔽的岛屿。花潭:开满花朵的潭水。

"江讴越吹相思苦":传来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

# 相思苦:相思的愁苦。相思,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江讴越吹:泛指南方民歌。江讴:江南的讴歌。旧指江浙一带的民间歌曲。越吹:越地的吹奏乐。讴:徒歌。吹:有乐器伴奏的歌。

"相思苦":相思苦,

"佳期不可驻":相会的日子留不住。

# 驻:停留。,佳期:这里指采莲女和征夫约会的时光。

"塞外征夫犹未还":塞外征夫仍然没有回来,

"江南采莲今已暮":江南采莲现在又已日暮。

"今已暮":现在已经日暮,

"采莲花":采摘莲花。

# 采:乐府诗作摘。

"渠今那必尽娼家":她们未必全是娼家女。

# 渠今:一作今渠。

"官道城南把桑叶":城南大道采摘桑叶,

# 把:采。,官道:大道。

"何如江上采莲花":哪比得上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莲花,又一片莲花,

"花叶何稠叠":花叶是多么茂密重叠。

# 稠叠:稠密重迭。稠:一作“重”。

"叶翠本羞眉":荷叶虽然翠绿,但比起双眉却为之羞涩失色,

"花红强如颊":红艳的荷花勉强比得上美丽的双颊。

"佳人不在兹":思念的人不在这里,

# 兹:这里。,佳人:这里指所思念的人。

"怅望别离时":怅望别离的时候。

"牵花怜共蒂":牵动了花,爱怜其两花共蒂,

# 共蒂:即并头莲,一茎有红白两花。古人常用以比喻好夫妻。

"折藕爱连丝":折断了藕,爱怜其藕丝不断。

# 丝:谐“思”,喻情思相连。

"故情无处所":往日欢情无处寻找,

# 无处所:无所寻觅。,故情:旧日的欢情。

"新物从华滋":眼前的荷花徒然茂盛。

# 华滋:长得很茂盛。,从:一作“徒”。,新物:花和藕。

"不惜西津交佩解":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赠,

# 交佩解:解佩赠与对方以表爱慕。,西津:这里作“南津”解,同“南浦”,分别之地。西:一作“南”。

"还羞北海雁书迟":还忧愁北海雁书太晚。

# 北海雁书:指塞外征夫寄来的书信。,羞:此处意为忧,怕。

"采莲歌有节":采莲歌有节拍,

# 节:节拍。

"采莲夜未歇":采莲整夜没有停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正碰到江风浩荡,

"又值裴回江上月":又正值江月徘徊。

# 裴回:一作徘徊。

"裴回莲浦夜相逢":月影慢慢移动,莲浦夜中相逢,

# 裴回:一作“徘徊”。

"吴姬越女何丰茸":吴姬越女如此之多。

# 丰茸:茂密的样子,指人多。,吴姬越女:泛指江南一带的采莲女。

"共问寒江千里外":互相问寒江千里之外,

"征客关山路几重":关山的路程、征夫的消息。

# 关山:关隘山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江南水乡采莲女的劳动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秋江暮色、莲叶繁茂的自然意象,展现采莲女子对戍边征夫的深切思念与忠贞情感。诗中既延续了南朝乐府的婉约情韵,又融入初唐诗歌的叙事性与社会关怀,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采莲曲》是王勃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前往交趾(今越南境内)探望因牵连自己而获罪的父亲王福畤,途经江南水乡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乐府旧题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采莲女的劳动场景与情感世界,以“相思苦”为核心,展现了征夫思妇的离别之痛,揭示了战争背景下普通劳动妇女的生存境遇,兼具个体情感抒发与社会现实观照的双重意蕴。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诗中通过“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等意象,将采莲女的孤寂与秋景的萧瑟结合,以景物暗示内心情感。例如“秋风起浪”既写实景,又暗喻征夫未归的动荡心绪。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描绘莲塘繁茂之景,反衬思妇“佳期不可驻”的哀愁,形成情感张力。比喻:“叶翠羞眉,花红强如颊”以荷叶、荷花比拟女子容貌,既写实又含自怜之意。用典:​​“还羞北海雁书迟”​​借用苏武北海牧羊、雁足传书的典故。采莲女以“雁书迟”表达对征夫音信渺茫的担忧,既含思念的焦灼,又隐含对战争拖延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采莲归,绿水芙蓉衣”至“秋风起浪凫雁飞”以“采莲归”起笔,却以“绿水芙蓉衣”收尾,形成倒叙结构。绿水浸湿的罗裙与荷花相映,既描绘采莲女归途的清新画面,又暗含“人面荷花”的隐喻。秋风掀起波浪,惊飞凫雁,以自然动荡暗示人物内心的不平静,为后文相思之情埋下伏笔。第二段:“桂棹兰桡下长浦”至“江南采莲今已暮”以“相思苦”三字点明主题,直言美好时光易逝,而征夫未归的残酷现实更添悲怆。“江南采莲暮”既是实景,亦隐喻青春虚度。塞外征夫的“未还”与江南采莲的“已暮”形成时空张力,凸显战争对个体幸福的摧残。第三段:“相思苦”至“江南采莲今已暮”以“相思苦”三字点明主题,直言美好时光易逝,而征夫未归的残酷现实更添悲怆。“江南采莲暮”既是实景,亦隐喻青春虚度。塞外征夫的“未还”与江南采莲的“已暮”形成时空张力,凸显战争对个体幸福的摧残。第四段:“今已暮”至“何如江上采莲花”采莲女以反问驳斥“倡家”之诬,强调自身坚守;借“城南采桑”(化用《陌上桑》罗敷典故)与“江上采莲”对比,凸显对爱情的纯粹追求。口语化表达(“何如”)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展现劳动妇女的坦率与坚韧。第五段:“莲花复莲花”至“花红强如颊”莲叶的“翠”与“眉”相映,莲花的“红”与“颊”争艳,既写自然之美,又暗喻采莲女的容颜与孤寂。“羞”“强”二字,流露自怜与无人赏的怅惘。“复”“何”等词增强节奏感,呼应采莲歌谣的韵律。第六段:“佳人不在兹”至“还羞北海雁书迟”“牵花”“折藕”的细腻动作,借“共蒂”“莲丝”象征夫妻情深,物我交融。“交佩解”反用郑交甫遇仙典故,表明无悔深情;“雁书迟”化用苏武北海牧羊事,暗含对音信渺茫的焦虑。第七段:“采莲歌有节”至“又值徘徊江上月”夜风浩荡、江月徘徊,以壮阔之景反衬采莲女的渺小与孤独,暗示思念的无尽。“夜未歇”呼应前文“今已暮”,展现从日暮到深夜的漫长等待,强化情感张力。第八段:“莲浦夜相逢”至“征客关山更几重”吴姬越女的“丰茸”与“共问”征夫行踪,展现采莲女群体的命运共鸣,个体哀愁升华为集体悲歌。未答“几重关山”,留下无尽遐想,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采莲曲》一诗为王勃所作,既承南朝民歌之韵,又开初唐诗歌新境。全篇以七言为基,杂用五言、“三五七”句式,参差错落间既有乐府的婉转情致,又显七古的铺陈气象。诗中“采莲”“莲叶”“相思”等意象蝉联复沓,如“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一句,既摹写江上莲塘的繁茂景致,又暗喻思妇缠绵不绝的情思,复沓形式与蝉联手法交织,形成回环往复的抒情韵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末叙暮归曰:“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不特迷离婉约,态度撩人。结处尤得性情之正。

明末清初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王子安七言古风,能从乐府脱出,故宜华不伤质,自然高浑矣。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沧《春晚旅次有怀》

下一篇:唐·朱仲晦《答王无功问故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