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凌虚万木齐":石壁高耸,仿佛凌驾于虚空之上,众多树木生长得整齐茂密,
"依稀疑是武陵溪":恍惚间让人怀疑这里是不是那如同世外桃源般的武陵溪。
"长城旧饮纷胡骑":在过去,众多的胡人的骑兵常常在长城附近饮马,
"大漠初惊过汉鼙":广袤的大漠第一次被汉军的战鼓声所惊动。
"国士死来今已尽":那些为国家英勇献身的杰出人才,随着时间流逝,到如今好像都已不存在了,
"边机愁绝剑空携":为边境的军事局势忧愁到了极点,可我空有一把宝剑,却难以施展抱负。
"天山闻说尤佳胜":听说天山一带的景色格外优美壮观,
"欲乞君恩试马蹄":我想要请求君王的恩典,让我能够到那里去驰骋疆场,一试身手。
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
戚继光(1528~1588),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登州(今山东蓬莱)人。他组织训练了“戚家军”,在浙江、福建等地大败倭寇,解除东南沿海倭患,后镇守蓟州十六年,寇不敢犯。张居正死后,南调广东,不久罢归。万历十六年病逝,后追赐谥号“武庄”,又改谥“武毅”。其诗苍劲豪壮、慷慨激昂,既能表达戎马豪情,如“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也能表现士兵生活。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石壁凌虚万木齐,依稀疑是武陵溪”: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光。高耸的山壁凌空而立,无数树木整齐地生长着,这样壮阔又繁茂的景色,让人恍惚间仿佛置身于武陵溪畔。“凌虚”突出了山壁的高耸险峻,“万木齐”展现出树木的繁茂与整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将边塞景色与武陵溪相比,既暗示了边塞景色的优美,又让人联想到武陵溪所代表的宁静、美好的意境,与现实中边塞的紧张局势形成鲜明对比。颔联“长城旧饮纷胡骑,大漠初惊过汉鼙”:由写景转为写事,回顾了边塞的战争历史。长城曾经是胡骑频繁侵扰的地方,无数敌军在这里饮马,而辽阔的大漠也初次被汉军的战鼓声所惊动。“旧饮”“纷胡骑”说明胡骑侵扰之频繁,“初惊”“过汉鼙”则生动地表现出战争的突然性和紧张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边塞局势的严峻和战争的残酷。颈联“国士死来今已尽,边机愁绝剑空携”: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如今,那些为国家英勇献身的国士们已经逝去,边境的战事让人忧愁至极,而诗人只能空携着宝剑,却难以施展抱负。“国士死来今已尽”表达了对古代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缅怀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当今缺乏这样的英雄人物。“边机愁绝”直接写出了诗人对边塞局势的忧虑,“剑空携”则体现了诗人的无奈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尾联“天山闻说尤佳胜,欲乞君恩试马蹄”: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听说天山一带的景色尤为壮美,诗人希望能够得到君主的恩准,让自己前往天山一试马蹄,即希望能够到更广阔的边塞去建立功勋。“天山闻说尤佳胜”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将读者的视野从当前的边塞引向更遥远的天山。“欲乞君恩试马蹄”则直接表明了诗人渴望得到君主的信任和支持,到边疆去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国家效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