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sài
èr
shǒu

朝代:明作者:戚继光浏览量:3
cōng
qiān
绿
yīn
féi
jiàn
shuǐ
yíng
jìng
wēi
wèi
jīng
gōu
wén
dòng
niǎo
yīn
zhì
bàng
rén
fēi
jiāng
nán
sài
běi
xiāng
bìng
jùn
sāng
gān
zǒng
wèi
guī
chóu
chàng
shí
nián
chéng
shì
jiāng
léi
xié
huī
xià
yuè
dān
yuè
xiǎn
xíng
èr
shí
wài
shuǐ
yíng
shān
bào
yǒng
niǎo
míng
chì
jiāng
nán
yǒu
zuò

译文

千里的山林苍翠繁茂,绿荫浓密丰美,溪水流淌蜿蜒曲折,一条小路隐约可见。鱼儿因为听到战鼓声而受惊逃窜,好像被钓钩惊扰一样,鸟儿因为躲避军旗而从人们身边惊飞而去。江南与塞北的风景为何如此相似,无论是并州还是桑干河一带,我都始终未能返回家乡。十年过去了,我却在惆怅中问自己,究竟成就了什么,独自牵着瘦弱的马,站在夕阳余晖之中。夏历四月,独自一人骑马穿越险峻的山路。前行二十里路后,眼前是溪水环绕、群山环抱的幽美景致,水中鱼儿畅游,空中鸟儿啼鸣,此处景致何止堪比江南,忆起昔日曾为此景写下诗篇。

逐句剖析

"郁葱千里绿阴肥":千里的山林苍翠繁茂,绿荫浓密丰美,

"涧水萦纡一径微":溪水流淌蜿蜒曲折,一条小路隐约可见。

# 微:依稀。

"鱼为惊钩闻鼓动":鱼儿因为听到战鼓声而受惊逃窜,好像被钓钩惊扰一样,

"鸟因避帜傍人飞":鸟儿因为躲避军旗而从人们身边惊飞而去。

"江南塞北何相似":江南与塞北的风景为何如此相似,

"并郡桑干总未归":无论是并州还是桑干河一带,我都始终未能返回家乡。

# 桑干:河名,流经河北。,并郡:古十二州之一,包括正定、保定、太原等府。

"惆怅十年成底事":十年过去了,我却在惆怅中问自己,究竟成就了什么,

"独将羸马立斜晖":独自牵着瘦弱的马,站在夕阳余晖之中。

# 羸马:瘦弱、疲瘠之马。

"夏四月单骑阅险":夏历四月,独自一人骑马穿越险峻的山路。

"行二十里外":前行二十里路后,

"水萦山抱":眼前是溪水环绕、群山环抱的幽美景致,

"鱼泳鸟鸣":水中鱼儿畅游,空中鸟儿啼鸣,

"何啻江南":此处景致何止堪比江南,

"忆昔有作":忆起昔日曾为此景写下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出塞(其一)》是明代戚继光创作的一首边塞诗。此诗前两联写景清新自然,独具特色,后两联抒情则充满边塞的苍凉意境,然在苍凉之中仍透出戍边武将沉郁雄浑的气概,充分体现了戚继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

戚继光(1528~1588),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登州(今山东蓬莱)人。他组织训练了“戚家军”,在浙江、福建等地大败倭寇,解除东南沿海倭患,后镇守蓟州十六年,寇不敢犯。张居正死后,南调广东,不久罢归。万历十六年病逝,后追赐谥号“武庄”,又改谥“武毅”。其诗苍劲豪壮、慷慨激昂,既能表达戎马豪情,如“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也能表现士兵生活。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明隆庆初年(1567年),戚继光奉朝廷之诏前往北方蓟门,出任神机营副将,专职训练边防士卒。次年四月,他独自骑马巡视防区,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满目生机盎然,触景生情,遂于马背上吟成《出塞》诗二首,此为其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以苍凉沉郁的笔调描绘边塞风光,暗含对戍边将士命运的慨叹。诗中既有对塞外自然景色的细腻摹写,又融入战争阴影下的肃杀之气,更通过江南与塞北的对照,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征战未息的怅惘。尾联以羸马独立斜阳的意象,刻画出英雄暮年的孤独感与历史沧桑,传递出深沉的家国之思。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起句便展现出塞北一派富饶而秀丽的景象:千里沃野,绿意盎然;山间溪水蜿蜒流淌,小径隐约其间。诗句视野开阔,意境悠远,令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之中。这里没有“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壮阔,也不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茫辽阔,诗人以一种别样的笔触,描绘出边塞之地少有的温婉与秀美,在肥沃的土地和清澈的水流中,竟透出几分江南的柔情。颔联将目光从全景转向细节,通过“鱼为惊钩闻鼓动,鸟因避帜傍人飞”的描写,巧妙地表现了山谷间的宁静与幽美。鼓声人语惊起鱼跃鸟飞,动静相生,反而突显环境的静谧安详。颈联“江南塞北何相似,并郡桑干总未归”一句,不仅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更体现出一位军人以四海为家、舍小我成大义的胸襟与担当。身为戎装在身的将领,诗人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尽管驻守的并郡、桑干距离家乡山东并不遥远,但他始终未有暇归乡。尾联“惆怅十年成底事,独将羸马立斜晖。”眼前的美景、往昔的忧思,在夕阳余晖中渐渐消散。画面定格在一匹瘦弱的马身上,孤独地站立在血色的晚霞之中。然而由马及人,字里行间所浮现的,正是一位勒马沉思、心系国家命运的英雄形象。那不是简单的落寞,而是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铁血将军对家国未来的深切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戴良《咏怀古迹》

下一篇:明·景翩翩《闺情(四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