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忠气色壮三屯":三屯营的忠烈之气,使新城气势雄壮,
# 三忠气色:一作“受降新筑”。
"灯火遥连十万村":新城的灯火,远远与周边千万村落相连。
"版闸层峦秦作塞":层峦叠嶂间的城防工事,如同秦代的边塞般坚固,
# 版闸:一作“障燧”。
"风云大陆蓟为门":风云激荡的中原大地上,蓟州是镇守的门户。
"东来直接山河固":向东延伸,直接与山河相连,地势稳固如铁壁,
# 东来直接:一作“东回地轴”。
"西望还依宫阙尊":向西遥望,始终仰赖朝廷宫阙的尊严庇护。
# 西望还依:一作“西拥天关”。
"百二城边过质子":在这易守难攻的城池边上,有敌方送来的人质经过,
"千秋同戴汉家恩":千秋万代人们都共同蒙受着朝廷的恩泽。
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
戚继光(1528~1588),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登州(今山东蓬莱)人。他组织训练了“戚家军”,在浙江、福建等地大败倭寇,解除东南沿海倭患,后镇守蓟州十六年,寇不敢犯。张居正死后,南调广东,不久罢归。万历十六年病逝,后追赐谥号“武庄”,又改谥“武毅”。其诗苍劲豪壮、慷慨激昂,既能表达戎马豪情,如“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也能表现士兵生活。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三忠气色壮三屯,灯火遥连十万村”:“三忠”以忠义精神赋予新城灵魂,“气色壮”三字凸显其雄浑气势;“灯火遥连十万村”则以民生视角,勾画出新城与周边村落灯火相连的温馨画面,一“壮”一“柔”,既显边疆重镇的威严,又透露出安民乐业的祥和,奠定全诗豪迈而温暖的基调。颔联“版闸层峦秦作塞,风云大陆蓟为门”:以“版闸层峦”化用秦代边塞典故,将新城比作层峦叠嶂间的坚固壁垒;“蓟为门”则以蓟州为“大陆之门”,喻指新城如门户控扼风云,承接秦塞之险,暗合戚继光对边防要塞的战略认知。诗句气势雄浑,历史纵深与地理险要交织,凸显新城的军事价值。颈联“东来直接山河固,西望还依宫阙尊”“东来”写新城向东连接山河,地势浑然天成,如铜墙铁壁;“西望”则笔锋转向京都,以“宫阙尊”暗示新城对朝廷的拱卫之责。东西方位的对照,既拓展了空间视野,又将边疆与中央紧密关联,暗含“山河固”与“宫阙尊”的政治隐喻,彰显忠君卫国的核心思想。尾联“百二城边过质子,千秋同戴汉家恩”:“百二城”化用“百二秦关”形容城池险固,“过质子”以边疆部族质子归附的意象,象征军事威慑下的边疆安定;“千秋同戴汉家恩”以“汉家”代指明朝,直抒胸臆,展望边疆与中原共沐皇恩、千秋一统的太平盛世。诗句收束全诗,将个人的功业自豪感升华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理想,尽显戍边将领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