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吹代马":北风吹着胡马,
# 胡风吹代马:一作“燕人攒赤月”。胡风:北风。代马:代地(今山西东北与河北蔚县一带)所产的良马。此指胡马。
"北拥鲁阳关":占据着汝州的鲁阳关。
# 鲁阳关:战国时称鲁关,汉称鲁阳,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传说鲁阳挥戈,日为之返之二舍,即此也。
"吴兵照海雪":吴越新征集的兵马冒着鄱阳湖上的大雪,
# 海:指鄱阳湖。,吴兵:吴越之地的征调之兵士,泛指江南之兵。
"西讨何时还":要西上征讨胡虏。
"半渡上辽津":吴地的官军在上辽津渡水,
# 上辽津:在豫章郡建昌县(今江西修水县),县中有潦水(即赣江)流过,入鄱阳湖。
"黄云惨无颜":黄云惨淡。
"老母与子别":老母亲和儿子分别,
"呼天野草间":一片悲天跄地的哭喊,人心愁烦。
# 呼天:指向天喊叫以求助。形容极端痛苦。
"白马绕旌旗":白马绕着旌旗,
# 白马:一作“百鸟”。
"悲鸣相追攀":悲鸣追逐。
"白杨秋月苦":白杨为之萧索,秋月为之惨淡,
# 白杨秋月苦:古辞《豫章行》:“白杨初生时,乃在豫章山。”豫章山,泛指在豫章郡内之山。
"早落豫章山":早早地落入了豫章山中。
"本为休明人":生于太平盛世,
# 休明人:太平盛世时期的人。休明:美好清明。
"斩虏素不闲":素不惯于与胡人打仗。
# 闲:通“娴”,娴熟也。
"岂惜战斗死":但不惜战斗牺牲,
"为君扫凶顽":为了尽忠报主,扫灭敌顽。
# 凶顽:凶暴愚顽。亦指凶暴愚顽的人。
"精感石没羽":其精诚可感,金石为开,
# 精感石没羽:《西京杂记》卷五:“辛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饮矢没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碳破干析而石不伤。祭尝以同杨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此用其意。
"岂云惮险艰":岂能惧怕艰险?
# 惮:怕,畏惧。
"楼船若鲸飞":楼船像长鲸一样在水中飞驰,
# 楼船:有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战船。亦代指水军。
"波荡落星湾":波涛汹涌,激荡着落星湾。
# 落星湾:即鄱阳湖西北之彭蠡湾,传说有星坠此,故又名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我这一曲悲歌,就暂停到这里,
"三军鬓成斑":再奏下去的话,三军将士的头发都要白了。
# 三军:古制天子置六军,诸侯置屯军。又称军置上、中、下三军,或步,车、骑三军。后为军队通称。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反映现实题材的诗。诗中先概写当时战局,以“胡风”暗指安史叛军的嚣张,用“照海雪”展现吴兵军容的理想状态,通过“西讨何时还”表达对战局的忧虑。接着,诗人着力描绘征人离别场景,从人、马到树,层层深入,如“半渡上辽津”等句,展现出母子、夫妻、兄弟别离时的惨痛,体现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而后以征人自述形式,如“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表现出征兵们慷慨壮烈、为国平叛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爱国激情。最后,写唐军威武出征,又转回现实的悲凉,以《豫章行》古曲不可再奏,暗示士兵们的思乡悲苦,表达出对战争中人民遭遇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黄云惨无颜”“白杨秋月苦”等景物描写,营造出悲伤的氛围,抒发诗人对征人及其家人的同情。直抒胸臆:“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等句,直接表达征人忠诚报国的决心和诗人的爱国之情。用典:“精感石没羽”运用李广射石的典故,展现征人精诚可感、不畏艰险的精神。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胡风代吹马,北拥鲁阳关。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概写战局,“胡风”暗指叛军气焰,“拥”字表现其嚣张,“照海雪”展现吴兵军容,“西讨何时还”暗示战争的不确定性与诗人的忧虑。“半渡上辽津”至“早落豫章山”刻画离别场景,“半渡”表明征人出发,“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等句,通过描写母子分别的悲痛,以及白马、白杨、秋月等景象渲染哀伤氛围,体现诗人对百姓的同情。“本为休明人”至“岂云惮险艰”以征人自述的形式,表明他们生于太平盛世,虽不擅征战,但为尽忠报国,不惜战斗牺牲,展现出慷慨赴义的英雄气概。最后四句“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前两句写唐军威武,后两句回到离别场景,强调悲伤的氛围,体现战争给人带来的伤痛。
4. 作品点评
《豫章行》是李白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突破了古辞专写别离之苦的局限。全诗情感真挚且复杂,既有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又有对征人爱国精神的赞扬,沉郁与激昂的格调相互交织,形成抑扬顿挫的结构。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展现了李白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沉郁、顿挫”是人们对杜甫诗风格的高度概括,用这四个字来概括李白《豫章行》的风格也是恰到好处的。
现代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