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君子您难道看不见,淮南游侠的少年郎,
# 游侠客:游荡任侠的侠客。游侠,好交游、重义气、能救困扶危的人。,淮南:淮河以南地区。西汉淮南国的淮南城。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滨,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君不见:君子您难道看不见。
"白日毬猎夜拥掷":白天游猎晚上掷骰。
# 拥掷:拥众聚会和掷骰子。群聚以掷骰赌博。,毬猎:玩球打猎。毬:一作球。,白日:白天。
"呼卢百万终不惜":他们玩博戏一日,散尽百万也不惋惜,
# 不惜:不吝惜,不可惜。,终:最终。到底,总归也。,百万:百万铜钱。,呼卢:古代一种赌博游戏。共有五子,五子全黑的叫“卢”,得头彩。掷子时高声喊叫,希望得全黑,称“呼卢”。
"报仇千里如咫尺":报仇就算要行千里之远也觉得近在咫尺。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咫,古代长度单位,周代指八寸,合现市尺六寸二分二厘。,报仇:报复仇怨。
"少年游侠好经过":少年游侠,他们注重喜好的只是交往经过,
# 经过:交往。经历的过程;经历过。,好:喜好。,游侠:游荡任侠。好交游、重义气、能救困扶危的人。
"浑身装束皆绮罗":浑身上下装束华贵,遍身绮罗。
# 绮罗:轻透多彩的华贵衣服。绮,有皱纹和彩色的丝织品。罗,轻柔有稀孔的丝织品。,皆:都,全。,装束:行装和束囊。衣着打扮。,浑身:全身,满身。一身。
"蕙兰相随喧妓女":他们身边常有美女香花为伴,常光顾风月场所,
# 妓女:古代以歌舞为业的女子,以卖淫为职业的女人。,喧:喧唤。大声召唤。喧哗。,相随:互相随从。,蕙兰:一作兰蕙。兰花和蕙草。多连用以喻贤者。
"风光去处满笙歌":他们所去之处皆是笙歌飘飞。
# 笙歌:合笙之歌。吹笙歌唱。亦泛指奏乐唱歌。,满:溢满。充满。,去处:可去的处所。,风光:方言,指体面热闹。指风雅光彩。风景和光辉。
"骄矜自言不可有":他们看起来虽然骄纵但其实却很谦和,
# 自言:自己言说。对自己讲。,骄矜:骄傲自矜,傲慢自大。
"侠士堂中养来久":与他们结交的人都是高人侠士。
# 养来久:豢养(侠士)由来已久。,堂中:厅堂里。殿堂上。,侠士:侠客和士子。旧指行侠仗义之人。
"好鞍好马乞与人":自己的好鞍好马都送给友人,
# 乞与:给与。乞求给与。
"十千五千旋沽酒":遇见相投之人散尽千金也不觉可惜。
# 沽酒:买卖美酒。买酒。沽,买卖。谋取。,旋:旋即。片刻,随时。,十千五千:一万或五千。成千上万(的铜钱)。
"赤心用尽为知己":对知己绝对是一片赤诚,为了结交朋友,
# 知己:知晓自己的人,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用尽:使用穷尽。,赤心:红心。赤诚之心。指忠心或诚心。专一的心志。
"黄金不惜栽桃李":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 桃李:桃树和李树。桃花与李花。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栽:栽种。种植。,不惜:不吝惜(用来),不可惜。
"桃李栽来几度春":交朋友以来,已经过了无数个春天,
# 几度:几回度过。几次、好几次。
"一回花落一回新":每次朋友走后,又会结交新的朋友。
# 一回:一次。一个回合。
"府县尽为门下客":府县官吏都是他们的门下客,
# 门下客:门下的客人。门客,门徒,学生;弟子。,尽为:全是。竭尽成为。,府县:州府和县衙。泛指各地官府。
"王侯皆是平交人":王侯都与他们平起平坐。
# 平交:指平素之交,平等之交,平辈之交。,王侯:王爵和侯爵,也泛指显赫的爵位。王爷和诸侯。
"男儿百年且乐命":男儿生来就应该享尽人生的欢乐,
# 乐命:安乐于天命或命运。,且:并且。,百年:喻长寿。,男儿:男儿。
"何须徇书受贫病":何必要读书遭受贫穷和疾病。
# 贫病:贫穷和疾病。,受:忍受。,徇书:殉葬于读书。谓拚命读书。徇,通“殉”,殉情,献身。,何须:为何必须。犹何必,何用。
"男儿百年且荣身":男儿生来就应该豪气冲天,
# 荣身:荣耀自身。
"何须徇节甘风尘":而不是为了遵守节操而甘愿在风尘中奔波。
# 风尘:狂风和尘土。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比喻战乱或世俗纷扰。,甘:甘愿。自甘。,徇节:殉葬于节操。拼命于操守。
"衣冠半是征战士":衣服上的一半是征战时穿的,
# 征战士:征战的将士或勇士。,半是:一半是。多半是。,衣冠:穿官衣戴冠帽的。
"穷儒浪作林泉民":而穷困的读书人则像是在山林泉水中游荡的百姓。
# 民:平民。百姓。,林泉:山林与泉水。喻隐居之地。,浪作:流浪作。放浪作。白白作。浪,徒然。白白地。,穷儒:穷酸的儒生。
"遮莫枝根长百丈":尽管树木的枝干长到百丈之高,
# 枝根:树枝和树根。,遮莫:这么。尽管;任凭。莫非;或许。莫要;不必。
"不如当代多还往":但不如当代人们之间的频繁交往。
# 还往:去往和归还。“往还”的颠倒。往来。走动。往来之人。指亲朋。,当:当今或当时的时代。
"遮莫姻亲连帝城":尽管婚姻关系可以连接至帝城,
# 帝城:帝王的城邑。京都;皇城。,连:连接。,姻亲:亲族和姻亲。一作亲姻,“姻亲”的颠倒。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
"不如当身自簪缨":但不如自己亲自建立功业,获得簪缨之贵。
# 簪缨:头簪和冠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簪为文饰,缨为武饰。,自:自己。,当身:本身。当今或当时的身体。
"看取富贵眼前者":尽情享用眼前的荣华富贵,
# 眼前者:眼前之人。,富贵:富裕高贵(在)。,看取:看见取得。看到。取,助词。犹且看。
"何用悠悠身后名":何必贪图身后的声名呢。
# 身后名:指死后的名声。身后,指身体后面;背后。(末歌唱的是江南少年侠客),悠悠:长久遥远。,何用:为何用。不用。用什么。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也是一首咏侠诗。诗歌描绘了豪侠少年重义疏财、快意恩仇的形象,体现了他们自由不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凭借自身努力赢得尊重的志向。
2. 分段赏析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毬猎夜拥掷。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四句:开篇便以“君不见”领起,引出“淮南少年游侠客”的形象。“白日毬猎夜拥掷”描绘少年白天狩猎、夜晚赌博的生活,展现其生活的放纵不羁;“呼卢百万终不惜”,一个豪赌的场景跃然纸上,凸显少年挥金如土的豪爽;“报仇千里如咫尺”则刻画少年为报仇,即便千里之遥也无所畏惧,将少年的侠义与果敢展露无遗,如同李白在燕赵之地与豪杰相处时所向往的豪放生活,为少年形象定下基调。“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四句:“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从外在装扮写少年,身着华丽丝绸,尽显奢华;“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进一步描绘少年与歌女相伴,所到之处皆是笙歌燕舞,渲染出少年生活的奢靡与喧闹,刻画出一个风流倜傥、生活奢靡的少年形象,与李白回忆中风流豪爽的生活状态相呼应。“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四句:“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点明少年虽有骄矜之态,却以养侠士为乐,突出其豪爽好客;“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将好鞍好马慷慨送人,动辄花费大量钱财买酒,生动展现少年的慷慨大方,如同李白笔下希望与豪杰和谐相处、豪爽相待的期许,丰富了少年豪爽侠义的形象。“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四句:“赤心用尽为知己”体现少年对知己的赤诚之心,愿为知己倾尽所有;“黄金不惜栽桃李”表明少年不惜花费金钱结交朋友,培育人脉。“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以桃李花开花落,比喻朋友不断更新,既展现少年交友之广,也暗含对这种社交生活的感慨,恰似李白在燕赵之地广结豪杰的写照。“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两句:此句从侧面烘托少年的影响力与地位,府县官员皆为其门下客,与王侯也能平等交往,夸张地展现出少年社交圈的广泛和身份的尊贵,进一步强化了少年豪侠形象的影响力,如同李白笔下所向往的豪爽大气、备受尊崇的生活状态。“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四句:这四句以议论的方式直抒胸臆,“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认为男儿应及时行乐,不必死守书本而受贫病之苦;“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强调男儿应追求荣耀,不必为守节而甘心处于贫贱,体现出少年追求自由享乐、渴望荣耀的人生观,也暗含李白对自身生活态度的某种表达。“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六句:“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指出官场中多是征战之人,而穷儒只能隐居山林,揭示社会现实;“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强调家族背景再深厚,不如当下多结交朋友;“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表明依靠姻亲关系,不如自己获取功名,体现少年务实、追求自我成就的价值观,也反映出李白渴望凭借自身能力获取尊重与地位的想法。“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两句:结尾以直白的语言收束全诗,认为应看重眼前的富贵,不必在意身后虚名,这既是少年的人生观,也折射出李白对世俗名利的一种态度,在豪放不羁的笔调中,展现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思考,如同李白在诗中对自己年轻生活回忆时所流露出的洒脱与不羁。
上一篇:唐·王涯《秋思赠远二首》
下一篇:唐·李白《紫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