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éng
shù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téng
guà
yún
huā
wàn
yáng
chūn
yǐn
niǎo
xiāng
fēng
liú
měi
rén

译文

紫藤缠挂在大树上,花蔓在春天里多么美丽。鸟儿在密叶中歌唱,美人留恋它的香气。

逐句剖析

"紫藤挂云木":紫藤缠挂在大树上,

# 云木:高耸入云的大树。,挂云木:挂在云端的树上,极言紫藤攀援得高。,紫藤:又名“藤萝”、“牛藤”,豆科大型落叶藤本植物。枝粗叶茂,其攀援茎势若盘龙,可伸展数十丈之高,为著名牵藤作棚花卉之一。

"花蔓宜阳春":花蔓在春天里多么美丽。

# 阳春:温暖的春天。《管子·地数》:“阳春农事方作,令民毋得筑垣墙,毋得缮冢墓。”,宜:适合。

"密叶隐歌鸟":鸟儿在密叶中歌唱,

# 歌鸟:啼叫的鸟。

"香风留美人":美人留恋它的香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紫藤树》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紫藤树的优美姿态与迷人魅力。李白借紫藤攀附云木,含蓄隐喻自身理想得以实现的壮志豪情,同时也表露了愿如紫藤树般,为世间万物遮风挡雨、送去美好与欢乐的高尚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紫藤树》创作于李白人生的一段坎坷时期。彼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前往夜郎的艰难路途中,他假道藤州。藤州的山水风光,与李白一路所见的萧瑟、困厄之景有所不同。紫藤树的出现,宛如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给诗人带来了慰藉与希望。他借笔下的紫藤树,将自己的情感、理想与追求融入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紫藤树》乃唐代诗仙李白所作的五言绝句,是一首吟咏藤州景物的诗。全诗既对紫藤树的自然之美予以热情礼赞,又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

2. 写作手法

白描:“紫藤挂云木”,简简单单五字,未做过多修饰,就将紫藤攀附大树的姿态直白呈现,让读者脑海中能迅速浮现画面;“花蔓宜阳春”也是如此,直接描绘出花蔓在春日里肆意舒展的状态,尽显自然之美,毫无雕琢痕迹,以最本真的笔触展现出紫藤树的生机与活力。倒装:从正常语序来讲,应是“歌鸟隐密叶”,可李白写成“密叶隐歌鸟”。这种倒装,一方面强调了“密叶”这一意象,突出紫藤树叶的繁茂,使读者对紫藤树的印象更为深刻;另一方面,改变语序后,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艺术效果,让诗句更具表现力。想象:“香风留美人”这一句充分展现了李白的想象力。现实中花香无形,可诗人却想象出香风让美人沉醉、流连忘返的场景。通过这一想象,把原本抽象的花香具象化,让读者更能真切感受到紫藤花那勾人心魄的迷人芬芳,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增添了浪漫色彩。

3. 分段赏析

诗起“紫藤挂云木”,一个“挂”字堪称神来之笔,精准勾勒出紫藤蜿蜒缠绕、攀附参天大树扶摇直上的动态,磅礴之势扑面而来,瞬间抓住读者目光,勾勒出一幅极具视觉震撼力的画面。紧随其后的“花蔓宜阳春”,巧妙点明时节,春日暖阳下,紫藤花蔓肆意舒展、蓬勃绽放,紫藤与春光相互交织,满溢着盎然春意,尽显大自然的和谐美妙。“密叶隐歌鸟”别出心裁,从听觉维度切入,借“隐”字凸显紫藤树叶密如织,鸟儿藏于其间婉转啼鸣,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影,于幽微处营造出神秘清幽的氛围,愈发衬出紫藤树林的静谧安宁。而“香风留美人”则从嗅觉与心理层面着墨,馥郁花香袅袅,引得美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生动鲜活地展现出紫藤花勾人心魄的迷人芬芳。

4. 作品点评

全诗语言清新质朴,摒弃雕琢粉饰,综合运用白描、想象、倒装等多样手法,巧妙构筑出奇幻美妙的意境。诗人将紫藤、花蔓、密叶、香风、美人等元素巧妙融合,短短二十字,展现出了极高的概括力与艺术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紫藤在园圃中需设大架种之,是一种庭槛之饰。诗人认为其密叶香风,大有作为。

近代廖仲安《唐诗一万首》

# 题解:《笔谈》:黄环,即今之朱藤也。叶如槐,其花穗悬,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京师人家园圃中作大架种之,谓之“紫藤花”者是也,实如皂荚。《蜀都赋》所谓“青珠黄环”者,“黄环”即此藤之根,古今皆种以为庭槛之饰。

清王琦《李白诗歌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少年行三首(其三)》

下一篇:唐·韩琮《骆谷晚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