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éng
zhōu
shū
yīn
shī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lín
zhēng
qiě
tàn
yán
fāng
wèi
bào
qiū
lái
yàn
háng
lín
dōng
huí
shān
zāng
nán
xià
shuǐ
tāng
jiān
jiā
hán
qiū
yòu
líng
lóng
tòu
yáng
fēi
shì
bái
píng
zhōu
pàn
hái
jiāng
yuǎn
wèn
xiāo
xiāng

译文

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时还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真正的南方,像林邑,曲折的山势像剑戟般高耸,像牂牁,南流的水像开水一样滚烫。正是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的时候,也正是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之际。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蘋洲般的游客,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

逐句剖析

"临蒸且莫叹炎方":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

# 炎方:南方炎热之地。,临蒸:衡阳旧名,县城东傍湘江,北背蒸水。

"为报秋来雁几行":秋天到来时还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

# 雁几行:衡阳有回雁峰,相传每年秋天大雁南飞至此不再南去,到第二年春天再往北飞。这里一则劝慰卢衡州莫叹南方之炎热,一则询问秋来大雁来衡的景况。

"林邑东回山似戟":真正的南方,像林邑,曲折的山势像剑戟般高耸,

# 戟:古兵嚣的一种,长杆顶端装有月牙形的利刃。,林邑:古地名,治所北临骥州,在今越南境内。

"牂牁南下水如汤":像牂牁,南流的水像开水一样滚烫。

# 汤:热水。,牂牁:古郡名,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又,水名,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

"蒹葭淅沥含秋雾":正是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的时候,

# 淅沥:风吹芦苇的声响。,蒹葭:一名荻,即芦苇。

"橘柚玲珑透夕阳":也正是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之际。

# 柚:橘类果木,即柚子。

"非是白蘋洲畔客":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蘋洲般的游客,

# 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柳恽字文畅,河东人,工诗善琴,后贬吴兴太守,作《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还将远意问潇湘":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

# 潇湘:湖南境内的两条水名,这里代指在湖南为官的卢衡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之首联,开篇便道出友人前信中满是对衡阳之地的诸多抱怨;颔联则笔锋一转,描绘柳州地形崎岖、气候酷热难耐,相较之下,柳州环境更为恶劣;颈联笔触一柔,勾勒出衡阳一带秀丽宜人的美景;尾联巧妙引用典故,以温婉之语劝勉友人。全诗形象跃然纸上,情感深沉内敛,于宽慰卢衡州的字句间,含蓄地抒发了诗人自身贬谪远方的孤寂与苦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宋人韩醇在《诂训柳集》卷四十二中的考证,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的秋季。当时,一位曾担任衡州刺史、姓卢的友人致信柳宗元,诉说衡阳气候酷热难当。柳宗元读信后,作诗回赠,以柳州更为恶劣的环境劝慰这位身处潇湘之地的友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答诗。诗人柳宗元以诗为笺,遥寄友人卢衡州。诗中,他以柳州之境况与衡州相较,于劝慰友人勿忧炎夏酷暑的言辞间,悄然流露出自身远谪他乡的孤寂与心酸。全诗意象鲜活、情感深沉,在宽慰友人的字里行间,诗人将自己贬居远方的苦闷之情抒发得含蓄而悠长。

2. 写作手法

用典:尾联“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化用南朝诗人柳恽《江南曲》中“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的典故。柳恽曾贬吴兴太守,诗中以“白蘋洲”寄托故人相聚之思。柳宗元借此自比,既非江南游子,却以诗遥寄潇湘友人,暗含身世飘零之叹,又以典故中的温情慰藉友人,情感含蓄而深沉。

3. 分段赏析

首联“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诗人提及友人前信满是对衡阳的抱怨之词,直言难以忍受此地。诗人回信宽慰,劝其莫要悲观,秋日雁归,可托雁传情以解愁绪。颔联“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转而描述柳州地形崎岖、气候酷热,相较之下环境更为恶劣。但诗人已坦然接受此境,意在劝解友人亦应调整心态,莫再心生怨怼。颈联“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笔锋一转,以工整对仗勾勒出衡阳一带的旖旎风光,色彩明艳,既承接前文之愁绪,又开启下文之慰藉,起承转合间尽显诗思之妙。尾联“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诗人援引典故,含蓄劝勉友人,与前文相呼应,使全诗情感更加深沉蕴藉。

4. 作品点评

全诗意境跃然纸上,形象刻画鲜活灵动,情感抒发深沉蕴藉。尤为精妙的是那收束之笔,余韵悠长如丝竹袅袅,空灵意境绵延不绝,令人读罢仍觉齿颊留香,余味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首句是慰卢君,言君居此,莫嗟炎热之方。余因雁书时至,而觉山利如戟,水流如汤,雨滴蒹葭,日映桔柚,皆动吾以遐思也。念昔柳恽为治地道,贬吴兴太守,犹非绝境。今余所居非地,聊述贬谪之意而问之卢衡州耳。

明学者廖文炳《唐诗鼓吹注解》

# 一说谓卢以衡州为炎,其地犹雁所到,若我所居,则林邑、群舸之间,更为远矣。于理较通而不免多一转折,存以备考。

清文学家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 柳州谪官以后之诗,多纪岭南殊俗。此联(按指“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蚊涎”)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句,纪其风物之异也。寄友诗云:“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纪山水之异也。《峒氓》诗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墟人。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纪俗尚之异也。就见闻所及,语意既新,复工对仗,非亲历者不能道之。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罗隐《庭花》

下一篇:唐·孟郊《春雨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