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ún
gāo
fèng
shí
mén
shān
zhōng
yuán
dān
qiū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xún
yōu
qián
chéng
xìng
jué
yuǎn
cāng
miǎo
nán
shè
bái
wǎn
wèi
qióng
sān
shān
qiān
wàn
zhuǎn
wén
yuán
chóu
xíng
xíng
jiàn
yún
shōu
gāo
sōng
lái
hǎo
yuè
kōng
qīng
qiū
shēn
xuě
zài
shí
duàn
hán
quán
liú
fēng
luán
xiù
zhōng
tiān
dēng
tiào
jìn
dān
qiū
yáo
xiāng
ér
shěn
suì
zào
qióng
jiān
shǐ
zhī
jìng
zhě
xián
liú
huān
yǒng
qīng
xiǎo
fāng
yán
huán

译文

没有与你约定,我去寻幽去了,兴致勃勃,不觉路远。云崖苍苍很攀登,时间过得飞快,马上就到黄昏。还没有玩遍三四座山,山路弯弯,已经历千万转。深山寂寂只闻猿声哀愁,走着走着就见云收雾散。高松上挂着佼好的月亮,空空的山谷里一派清秋肃穆。溪壑深幽有千年积雪,崖石断裂,寒泉石上流。峰峦秀丽直插中天,登极顶四望,目不暇接。元丹丘隔山遥遥相呼,突然朝我大笑起来。只有造访了这幽幽的山谷,才知道什么叫静者安闲。整夜都非常欢乐,直到拂晓才告别回家。

逐句剖析

"寻幽无前期":没有与你约定,我去寻幽去了,

# 前期:前约。

"乘兴不觉远":兴致勃勃,不觉路远。

"苍崖渺难涉":云崖苍苍很攀登,

"白日忽欲晚":时间过得飞快,马上就到黄昏。

"未穷三四山":还没有玩遍三四座山,

"已历千万转":山路弯弯,已经历千万转。

"寂寂闻猿愁":深山寂寂只闻猿声哀愁,

"行行见云收":走着走着就见云收雾散。

"高松来好月":高松上挂着佼好的月亮,

"空谷宜清秋":空空的山谷里一派清秋肃穆。

"溪深古雪在":溪壑深幽有千年积雪,

# 古雪:积年久远的雪。

"石断寒泉流":崖石断裂,寒泉石上流。

"峰峦秀中天":峰峦秀丽直插中天,

# 中天:半天也。

"登眺不可尽":登极顶四望,目不暇接。

"丹丘遥相呼":元丹丘隔山遥遥相呼,

"顾我忽而哂":突然朝我大笑起来。

"遂造穷谷间":只有造访了这幽幽的山谷,

# 穷谷:深谷也。

"始知静者闲":才知道什么叫静者安闲。

"留欢达永夜":整夜都非常欢乐,

# 永夜:长夜也。

"清晓方言还":直到拂晓才告别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是由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元丹丘为李白早年结识的道友,两人交情深厚,曾一同隐居嵩山,追求道家理想。诗中“丹丘遥相呼”即指元丹丘,体现了二人超脱尘俗的友情。整首诗以“寻幽”为主线,通过描绘山行艰险与自然奇景,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全诗以“寻幽”为主线,描绘了诗人探访友人元丹丘途中经历的山水奇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拟人:“高松来好月”中“来”字拟人化月光,将松影与月色交融的静态画面转化为动态相遇,体现李白对自然灵性的捕捉。夸张:“千万转”以数字夸张强化山路的艰险,“留欢达永夜”则通过时间的拉长,表现沉醉山水的忘我境界。

3. 分段赏析

开篇“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点明诗人随性而游的兴致,未约定行程却欣然前往。“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以夸张笔法渲染山崖险峻与时间流逝,暗喻寻道之艰辛。中间八句描绘深山奇景:“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展现松月相映的清冷意境;“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以溪水、寒泉的流动对比古雪的凝滞,动静结合,突出自然之苍凉与生机。“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以幽默笔触刻画友人隔山呼唤、相视而笑的场景,体现超脱世俗的默契与欢愉。末四句“始知静者闲”“留欢达永夜”点明主旨:唯有深入自然,方得内心宁静,暗含道家“虚静”思想。

4. 作品点评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一诗所展现的,正是李白推崇的魏晋名士那种随性自在的自然意趣。诗中的寻访友人,如同王徽之雪夜乘舟访戴逵般率性洒脱,又仿佛陶渊明笔下渔人偶入桃花源般的诗意邂逅——不问目的,只为山水相逢间的心意相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秋槿》

下一篇:唐·李崇嗣《独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