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īng
shǔ
sēng
jùn
tán
qí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shǔ
sēng
bào
绿
西
xià
é
méi
fēng
wèi
huī
shǒu
tīng
wàn
sōng
xīn
liú
shuǐ
xiǎng
shuāng
zhōng
jué
shān
qiū
yún
àn
chóng

译文

蜀僧濬怀抱着绿绮琴,他来自西面的峨眉山。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逐句剖析

"蜀僧抱绿绮":蜀僧濬怀抱着绿绮琴,

# 绿绮: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琴名“绿绮”。

"西下峨眉峰":他来自西面的峨眉山。

# 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为我一挥手":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

# 挥手:这里指弹琴。,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如听万壑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

# 万壑松:容琴声如无数山谷中的松涛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

"客心洗流水":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

# 客心洗流水:谓琴心优美如流水,一洗诗人客中郁结的情怀。客,诗人自谓。流水,用伯牙事。《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后世因以“高山流水”喻高雅的乐曲或知音难得。客:诗人自称。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馀响入霜钟":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 霜钟:指钟声。,馀响:指琴的余音。

"不觉碧山暮":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

# 不觉碧山暮:意谓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暗下来了。

"秋云暗几重":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 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秋云:秋天的云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听蜀僧濬弹琴》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听琴为主题,描绘了蜀僧濬高超的弹琴技艺。首联点明琴师来自诗人故乡四川峨眉山,表达出对同乡琴师的倾慕;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琴声比作万壑松涛,生动展现了琴声的清越宏远;颈联化用“高山流水”等典故,既写出听琴的畅快,又体现出琴师与诗人之间的知己之感;尾联以时间过得快,侧面烘托出琴师技艺高超,让人沉浸其中。全诗自然明快,在赞美琴声的同时,蕴含着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听蜀僧濬弹琴》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李白身处宣城(今属安徽),此时遇到了来自故乡四川峨眉山的蜀僧濬。或许是出于对故乡的思念,也可能是对琴艺的热爱,李白聆听了蜀僧濬的弹奏后,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介绍了诗人聆听蜀僧濬弹琴的情景,通过对琴师身份的介绍、琴声的描绘以及听琴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蜀僧高超的琴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琴艺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将蜀僧弹奏的琴声比作万壑松涛之声,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琴声的清越宏远、铿锵有力,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琴声的特点。用典:“客心洗流水”运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既实指琴音,又暗喻诗人与蜀僧通过音乐建立起了知己之感,丰富了诗句的内涵。烘托:“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侧面烘托出蜀僧琴艺的高超,让诗人沉浸其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双关:这里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3. 分段赏析

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直接点明弹琴的蜀僧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峨眉山。李白在四川长大,故乡的山水赋予他广阔的胸怀和丰富的艺术灵感,峨眉山月也多次出现在他的诗作中。所以,他对来自故乡的琴师格外亲切。“绿绮”是汉代司马相如的名贵琴,这里用来形容蜀僧的琴,既表明琴的珍贵,又因司马相如是蜀人,更贴合蜀僧的身份。短短十个字,便将琴师的气派展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颔联“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正面描写蜀僧弹琴的情景。“为我”体现了弹者与听者之间的友情。“挥手”一词源自嵇康《琴赋》,形象地描绘出弹琴的动作。诗人把琴声比作万壑松涛,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清越宏远、铿锵有力的特点。颈联“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着重写听琴的感受。“客心洗流水”,表面上是说听了琴声后内心畅快,实际上运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暗示诗人与蜀僧通过音乐成为了知己。“流水”既指琴音,又暗用伯牙善弹的故事,一语双关,含蓄自然,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馀响入霜钟”同样用典,“霜钟”出自《山海经》,点明时令,与后文“秋云暗几重”相呼应。这句诗描绘了音乐结束后,余音与寺庙钟声交融的情景,也蕴含着知音的意味,就像古人所说的“馀音绕梁”,体现出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中的状态。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写诗人听完琴后,才惊觉天色已晚,青山被暮色笼罩,秋云层层叠叠。这是以时间过得快,侧面烘托出蜀僧琴艺的高超,让诗人完全沉浸在琴声中,达到了入神的境界。

4. 作品点评

《听蜀僧濬弹琴》在写作上,此诗立意精巧,构思独特,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却又不着痕迹。诗人巧妙运用比喻、用典等手法,如“如听万壑松”以自然之景描绘琴声,“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化用典故增添内涵,还结合主观感受,使情感真挚动人。虽为律诗,却摆脱格律束缚,呈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明快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累累如贯珠,冷冷如口玉,斯为雅奏清音。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逸韵铿然、是能得弦外之音者。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此诗前半首,质言之,惟蜀僧为弹琴一语耳。学作诗者,仅此一语,欲化作四句好诗,几不知从何下笔。试观其起句,言蜀僧抱古琴自峨嵋时下,已有“入门下马气如虹”之概,紧接三、四句,如河出龙门,一泻千里,以松涛喻琴声之清越,以“万壑松”喻琴声之宏远,句法动荡有势。五句言琴之高妙,闻者如流水洗心,乃赋听琴之正面。六句以“霜钟”喻琴,同此清迥,不以俗物为譬,乃赋听琴之尾声。收句听琴心醉,不觉山暮云深,如闻韶忘肉味矣。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

# 一气挥洒,中有凝炼之笔,便不流入轻滑。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严沧浪曰:一味清响,真如松风。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阁夜》

下一篇:唐·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