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o
niá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qīng
yún
shào
nián
xié
dàn
zhāng
tái
zuǒ
ān
biān
kāi
liú
xīng
guò
jīn
wán
luò
fēi
niǎo
qióng
lóu
shì
rén
shǒu
西
shān
è
饿

译文

一个青云贵公子,挟金弹而在章台下射猎。鞍马四蹄奔腾着,宛如天上的流星般掠过。白天用金丸射落飞鸟,夜晚进入琼楼醉卧。伯夷、叔齐是谁?何必独守首阳山,挨饿受冻。

逐句剖析

"青云少年子":一个青云贵公子,

# 青云少年子:青云少年子:即贵公子。青云,喻官高爵显;少年子,古称青年人。年少:一作少年。

"挟弹章台左":挟金弹而在章台下射猎。

# 挟弹章台左:形容贵公子带着弹弓在大街上游玩。章台,汉长安街名。

"鞍马四边开":鞍马四蹄奔腾着,

# 鞍马四边开:形容贵公子的仆从众多。四边开:四蹄奔腾。

"突如流星过":宛如天上的流星般掠过。

# 突如:宛如。

"金丸落飞鸟":白天用金丸射落飞鸟,

# 鸟:《文苑英华》作“肉”。

"夜入琼楼卧":夜晚进入琼楼醉卧。

# 琼楼:华丽精美的住所。,入:《文苑英华》作“深”。

"夷齐是何人":伯夷、叔齐是谁?

# 夷齐是何人: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其父遗命立叔齐为嗣,叔齐让伯夷,伯夷以父命不受,两人共逃至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武王灭纣后,二人耻食周粟,逃至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后成为贤人的典型,常与盗跖相对。

"独守西山饿":何必独守首阳山,挨饿受冻。

# 西山:这里指首阳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少年子》乃唐代大诗人李白所撰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半部分,仅六句便将贵公子放浪形骸的游冶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诗中展现出的贵公子,全然沉浸在肆意享乐之中,其放纵之态跃然纸上。后半部分,笔锋陡然一转,以简洁的两句诗描绘了伯夷、叔齐坚守气节,最终饿死的情形。整首诗通过精妙的描写,将贵公子的奢靡放纵与伯夷、叔齐的高洁守节形成强烈反差,对比鲜明,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的青年阶段,确切的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对于此诗的创作渊源,胡震亨曾提出它是“拟王融”而作。然而,王融所写的《少年子》是五言四句的形式,并且押平韵,与李白这首五言八句且押仄韵的诗在体式上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之下,吴均的《少年子》(在《玉台新咏・卷六》中题目为《咏少年》),不仅在辞式上与李白此诗高度相似,就连表达的主旨也颇为相通,二者应属于同一体式的作品。由此推断,李白这首诗很可能是依照特定曲调而创作的,正如朱谏所讲的“推其意而为之歌”,即依据曲调所蕴含的意趣来进行诗歌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喻题材的诗。描绘了贵族少年骄纵放荡的生活场景,他们于章台之左挟弹游乐,以金丸射鸟,夜晚安卧琼楼,尽显奢靡。同时,引入伯夷、叔齐坚守气节、独守西山挨饿的典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描绘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贵族少年奢靡腐朽生活的批判与讽刺,以及对坚守高尚气节之人的钦佩,展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上层奢靡风气的不满与反思,揭示了不同价值观所带来的巨大差异。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前六句描绘了贵族少年“挟弹章台左”“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展现其奢华放纵、肆意享乐的生活;而后两句提及伯夷、叔齐“独守西山饿”,呈现出他们坚守气节、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强化了诗歌对贵族少年奢靡之风的批判。 贵族少年只知追求物质享受,对坚守高尚气节的伯夷、叔齐一无所知,“夷齐是何人”的反问,体现出贵族少年价值观的浅薄;而伯夷、叔齐不为世俗富贵所动,坚守自身操守。通过这种价值观的对比,诗人的褒贬之意不言而喻。用典:“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运用了伯夷、叔齐的典故。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他们反对周武王伐纣,认为这是以暴易暴,商朝灭亡后,二人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最终饿死。诗人借用此典故,含蓄地批判了贵族少年不懂得坚守高尚道德情操,只沉迷于世俗享乐的行为,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深度。细节描写:“挟弹章台左”“金丸落飞鸟”等诗句通过细节刻画,生动展现了贵族少年的行为举止。“挟弹”描绘出他们手持弹弓的姿态,“金丸”则突出其所用弹丸的昂贵,以细节展现出他们生活的奢靡与放纵,使诗歌更具画面感,让读者如临其境,深刻感受到贵族少年的骄纵形象。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四句“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生动勾勒出富贵子弟骄纵浪荡、德行缺失的形象。他们身旁的仆从,同样无视道德规范,一同沉溺于荣华之中。寥寥数语,便从本质上揭示了上层社会表面繁华背后的糜烂不堪。“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这两句,细致描绘了纨绔子弟的日常。清晨,他们以金丸射鸟,尽显奢靡地享受打猎骑射之乐;夜幕降临,便安卧于奢华的琼楼之中,尽情领略人间富贵。此景与诗的结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意味深长。最后的“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描述了伯夷、叔齐坚守气节,甘愿在西山忍受饥饿的清苦生活。这与前文纨绔子弟的奢靡形成强烈反差,有力地彰显出诗人对纨绔子弟的鄙夷,以及对伯夷、叔齐二人高尚气节的钦佩。“独守”二字,深刻凸显出二者天壤之别的人生选择,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对京城子弟豪奢之风的不屑,以及对纨绔子弟的辛辣讽刺。从这鲜明的对比中,不难感受到诗人对伯夷、叔齐二人由衷的敬仰之情。

4. 作品点评

全诗巧妙运用对比手法,不着直接褒贬之词,却意味深长。诗中以坚守气节的古贤伯夷、叔齐为参照,不着痕迹地讽刺了那些纨绔子弟。他们全然不顾德行操守,整日沉溺于浮浪游冶,尽情享受荣华富贵,恰似诗人所感慨的“鸾凤隐伏逃窜,鸱鸮却肆意翱翔”,寓意着高尚与低俗的错位。然而,换个角度看,此诗又仿佛是以一种饱含亲切的情感笔触,描绘出诗人自身气质的外在体现——“少年子”的模样。在这里,诗人热烈地肯定了少年身上那种任侠豪爽的气概以及游乐时的洒脱自在,对迂腐守旧的做派则流露出明显的厌恶之情。整首诗在这种复杂情感与巧妙对比的交织下,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深刻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①刺时之作,谓游冶而无行者也。②与(《白马篇》)“羞入原宪室”同意。

清奚禄诒《詹锳全集(卷五)》

# 此篇是刺当时贵家子弟骄纵侈肆者之作,末以夷、齐大节以相绳,而叹其有天渊之隔也。“是何人”,谓彼二人亦是孤竹之贵公子,乃能弃富贵如浮云,甘心穷饿而无悔,民到于今称之,视彼狂童,宁免下流之诮耶?

清王琦《李太白诗集注》

# 通首傅题,诗人寄托往往如此。《行行且游猎篇》亦用此格,然彼则语激而意已尽,此则语冷而意有余也。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少年子》言少年当及时行乐,奚氏(奚禄诒)未得其旨。

现代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詹锳《詹锳全集(卷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山人劝酒》

下一篇: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