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高楼入紫清":皇宫深深楼阁高耸云霄,
# 紫清:紫微清都之所,天帝居住的地方。此指云霄。王琦注云:“紫清似为紫微清都之所,天帝之所居也。”
"金作蛟龙盘绣楹":金色的蛟龙盘旋在堂前华丽的柱子上。
# 盘绣:一作绣作。
"佳人当窗弄白日":美女们在窗前化妆打扮,
# 佳人当窗弄白日:王琦注云:“何子朗诗:‘美人弄白日,灼灼当春牖。’”
"弦将手语弹鸣筝":玉手抚动琴弦。
# 弦将手语:弦与手摩擦而成声,即以手弹奏之意。手语,手弹乐器,以乐声为语。
"春风吹落君王耳":美妙的筝声随春风吹落,传入游乐的君王的耳里,
"此曲乃是升天行":这应该是那首《升天行》吧。
# 升天行:古乐府曲名。《乐府诗集》列于《杂曲歌辞》。
"因出天池泛蓬瀛":泛舟在白莲池上,如蓬莱仙境一般,
# 泛蓬瀛:绕着湖中的假山泛游。蓬瀛,传说中的海中仙山蓬莱、瀛洲。此指天池中的小岛和假山。,天池:指御园中的池沼。
"楼船蹙沓波浪惊":楼船划破湖面急促前进,惊起阵阵波浪。
# 蹙沓:密集迫近貌。
"三千双蛾献歌笑":众多的宫女们奏起音乐唱起歌曲,
# 双蛾:这里指宫女。蛾,蛾眉,一女有两眉,故称双蛾。
"挝钟考鼓宫殿倾":敲打钟鼓的声音都要使宫殿轰倒,
# 挝钟考鼓:敲钟击鼓。挝、考,皆击也。
"万姓聚舞歌太平":这是多么壮观的天下百姓歌舞太平的场面呀。
"我无为":只要君王于民休养生息,
# 我无为:这里指无为而治。《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人自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三十六帝欲相迎":天庭上三十六个天帝要来迎接,
# 三十六帝:道教传说有三十六个天帝。这里指仙人在云中乘坐的有帷有盖的车子。
"仙人飘翩下云輧":仙人们驾着彩云翩然而下。
# 云輧:这里指仙人在云中乘坐的有帷有盖的车子。軿,有帷有盖的车子。
"帝不去":但皇帝不愿意随他们而去,
"留镐京":宁愿留在人间。
# 镐京:西周国都,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自汉武帝后遗址沦陷。这里指唐都城长安。
"安能为轩辕":皇帝岂能像轩辕氏那样,
# 安能为轩辕:《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之上,故往见之。再拜稽首问曰:“吾闻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蹷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久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窅冥之门矣。”轩辕,黄帝名。黄帝骑龙升天事,见《史记·封禅书》。
"独往入窅冥":乘龙飞天而去,不顾他的子民,独自来往于青天之上?
# 窅冥:深远幽隐的样子。窅,同“窈”。入窅冥,升天之谓也。
"小臣拜献南山寿":小臣我祝愿皇帝寿比南山,
# 南山寿:喻寿命长,为常用祝寿之语。语出《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行,如日之生,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小臣:李白自称。
"陛下万古垂鸿名":陛下的英名万古流芳。
# 鸿名:大名。,垂:流传。,陛下: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台阶。天子陈侍卫于台阶下,以御不测。群臣对天子说话,不敢直呼,呼台阶下侍卫以告天子。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宫廷题材诗。描绘了宫廷中奢华的场景,如深宫高楼、金饰蛟龙的绣楹,佳人弹奏、君王聆听,以及君王出游时楼船泛波、美人献歌、百姓聚舞的热闹画面,营造出一种繁华且奢靡的氛围。诗中借这些描写,既体现了对宫廷生活的展现,又表达了对封建帝王求仙长生行为的讽刺,同时倡导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希望君王能清静无为、治国安民,还流露出对唐玄宗成就伟业、万古垂名的企望。
2. 写作手法
夸张:“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形容宫殿高耸入天,用黄金打造的蛟龙盘绕在彩绘的柱子上,极言宫殿的奢华宏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想象:“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想象三十六位天帝前来迎接,仙人乘坐云车翩翩而下,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浪漫意境。烘托:“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通过众多美人献歌、敲钟击鼓、百姓聚舞等热闹场景,烘托出宫廷的繁华以及太平盛世的欢乐氛围,突出君王的贤明统治。
3. 分段赏析
全诗可清晰划分为三个部分。开篇六句构成第一段,描绘出帝王身处金碧辉煌、奢华至极的宫殿之中,身旁围绕着众多娇美的女子,尽享人世间的荣华富贵。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仍心生贪念,妄图通过成仙升天,获取更为超凡的境界。此段生动展现出帝王们的欲求不满,对奢华生活之外的虚幻长生之境的追逐。中间五句为第二段,呈现出一幅帝王游冶苑池的宏大场景。其间,宫女们欢声笑语,尽情献艺,钟鼓之声齐鸣,百姓也纷纷献上祝福。诗人以浓墨重彩之笔,将帝王们纵情声色的奢靡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表面看来,这是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实则在字里行间,巧妙地暗藏着讽谏的意味,委婉地揭示出这种奢靡生活背后可能隐藏的危机。最后十句为第三段,此段直接表明诗人的核心观点:试图通过求神成仙来实现长生不老,不过是虚妄的幻想,终究难以成功。毕竟,并非人人都能如轩辕黄帝那般,有幸聆听广成子的高深教诲,进而乘龙飞升。最终,帝王还是得留在京城,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唯有秉持清静无为的理念,才是治国安民的正道。诗的末二句,更是饱含着诗人对唐玄宗的殷切期望,盼其能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美名万古流芳。
4. 作品点评
在众多呈献给皇帝的诗作中,多数往往因顾虑重重而显得拘谨刻板,作者们生怕出现任何不当言辞,导致冒犯龙颜。然而,李白的这首乐府诗却别具一格,犹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其韵律婉转悠扬,读来悦耳动听,堪称佳作。诗中营造出飘飘欲仙的奇幻意境,仿若带领读者踏入超凡之境;同时,李白在诗中表达观点时,不卑不亢,既没有刻意谄媚,也未显露出丝毫怯懦。在看似奇幻美妙的文字背后,规劝之意清晰可感,巧妙地将深刻的谏言蕴含于优美的诗句之中,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在众多宫廷诗中脱颖而出。
# 此以王道讽求仙也。不直讥求仙,而曰‘帝不去,留镐京。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以反规荒废万机之失,明不如王道太平之可慕也。孰谓太白不闻道,但赋凌云飘遥之气者?
清陈沆《诗比兴笺》
上一篇:唐·韦应物《登楼寄王卿》
下一篇:唐·杜甫《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