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líng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jìn
jiā
nán
jiù
cháng
ān
wáng
zhái
shān
wèi
lóng
pán
jīn
líng
kōng
zhuàng
guān
tiān
qiàn
jìng
lán
zuì
huí
ráo
qiě
huān
yōng
jīn
líng
shì
chéng
huí
jiāng
shuǐ
liú
dāng
shí
bǎi
wàn
jiā
dào
zhū
lóu
wáng
guó
shēng
chūn
cǎo
gōng
qiū
kōng
hòu
yuè
shàng
duì
jiāng
zhōu
liù
dài
xīng
wáng
guó
sān
bēi
wèi
ěr
yuàn
fāng
qín
shǎo
shān
luò
yáng
duō
diàn
殿
huā
cǎo
shēn
gōng
jìn
luó
bìng
suí
rén
shì
miè
dōng
shì
cāng

译文

晋朝南渡以后,在这里建都,代替了旧日的长安。这里的地形是人间帝王的住宅,山势则为虎踞龙盘。而钟山却空有壮丽的景象,长江天堑也变得清波平静不起波澜。游客在沉醉中归去,欢乐的吴歌在江上传遍。地形凭借钟山的龙盘之势,绕城有江水横流。当年六朝的权贵,夹道筑起座座朱楼。而今荒败的王宫长满了野草,旧日的离宫别馆已到处是凄凉的古丘。只有那玄武湖上的明月,照着清波,像是照耀在海上的瀛洲。面对记载着六朝兴亡的古都,三杯酒后让我为你献上一支歌。论宫苑你比长安少,比山水你和洛阳差不多。你残破的古殿中曾生长着吴王喜爱的花朵,幽暗的宫墙中曾有晋代后妃们的绮罗。这些都与前朝的繁盛一起消失,可叹的往事早已付与长江东逝的碧波。

逐句剖析

"晋家南渡日":晋朝南渡以后,

"此地旧长安":在这里建都,代替了旧日的长安。

# 长安:唐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这句是说金陵(今江苏南京)在晋朝南渡后曾作为都城。,旧:一作“即”。

"地即帝王宅":这里的地形是人间帝王的住宅,

# 地即:一作“碧宇楼台满,青山龙虎盘”。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诸葛亮称为帝王之宅。

"山为龙虎盘":山势则为虎踞龙盘。

"金陵空壮观":而钟山却空有壮丽的景象,

"天堑净波澜":长江天堑也变得清波平静不起波澜。

# 天堑: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此指长江。“天堑”一作“江塞”。

"醉客回桡去":游客在沉醉中归去,

# 回桡:掉转船头,改变航向。桡,船桨。

"吴歌且自欢":欢乐的吴歌在江上传遍。

# 吴歌:吴地之歌。亦指江南民歌。《晋书·乐志下》:“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此句一作“谁云行路难”。

"地拥金陵势":地形凭借钟山的龙盘之势,

# 金陵: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钟山。,拥:环抱的样子。

"城回江水流":绕城有江水横流。

# 江:一作“汉”。这句意为,江水绕城而流。

"当时百万户":当年六朝的权贵,

# 当时:指六朝时期。

"夹道起朱楼":夹道筑起座座朱楼。

# 朱楼:谓富丽华美的楼阁。,夹道:在道路两旁。

"亡国生春草":而今荒败的王宫长满了野草,

# 亡国:指相继灭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国,都城。

"离宫没古丘":旧日的离宫别馆已到处是凄凉的古丘。

# 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空余后湖月":只有那玄武湖上的明月,

# 后湖:即金陵城北的玄武湖,在今南京市东北。,空余:只剩下。余:一作馀。

"波上对江州":照着清波,像是照耀在海上的瀛洲。

# 江:一作瀛。

"六代兴亡国":面对记载着六朝兴亡的古都,

# 六代:即六朝。《小学绀珠》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建业。

"三杯为尔歌":三杯酒后让我为你献上一支歌。

"苑方秦地少":论宫苑你比长安少,

# 少:一作“小”。,秦地:指秦国所辖的地域。此指长安。

"山似洛阳多":比山水你和洛阳差不多。

"古殿吴花草":你残破的古殿中曾生长着吴王喜爱的花朵,

"深宫晋绮罗":幽暗的宫墙中曾有晋代后妃们的绮罗。

# 绮罗: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深宫: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

"并随人事灭":这些都与前朝的繁盛一起消失,

"东逝与沧波":可叹的往事早已付与长江东逝的碧波。

# 沧波:碧波。,与:一作“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金陵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金陵为题材,第一首写金陵城的壮险形势并寄寓感慨;第二首运用盛衰对照手法,抒发兴亡之感,警示当世;第三首以六代兴亡喻指唐王朝的盛衰。写作上,诗人以简括浓缩的笔墨,选取带象喻性的金陵景物意象,将它们衔接、映衬与对照,容纳大跨度的时空。节奏明快不平直,语意斩截不浅露,词采清丽雄健。情感上,抒发出吊古伤今、借古鉴今的情思。从整体看,这组诗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堪称李白怀古诗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手法、深刻的内涵和慷慨悲凉的情调,展现出壮阔深远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金陵三首》是李白于公元756年(至德元年)在金陵所作。当时金陵作为六朝建都之地,昔日“朱楼”“王宫”的繁华已随岁月湮没不见。李白因目睹此景,又联想到唐代天宝(742——756)、至德(756——758)年间两京残破的景象与之颇有相似,故而吊六朝遗迹,抒发兴亡之感,借古喻今以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也是一组怀古诗。描绘了金陵城的壮险形势、昔日的繁华以及如今的兴衰变化,通过“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等景象,借六朝的兴亡喻指唐王朝的盛衰,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借古鉴今的情思,以及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命运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如“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表面写金陵形势,实则暗讽长安,借六朝因恃天险不修内政而亡国,揭示唐统治者重蹈覆辙,警示当世。对比:第二首颔联写六朝兴盛时金陵繁华,颈联写亡国后荒凉衰败,“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与“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兴亡之感。

3. 分段赏析

《金陵三首》中,第一首开篇“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借西晋南渡暗指唐面临的山河破碎局面,饱含悲痛;颔联“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描绘金陵陆地形势,尽显历代繁华与山势壮观,倾注热爱;颈联“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含蓄揭示六朝兴亡秘密,暗讽长安,“空”字意味深长,也体现对平叛的思考;尾联“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运用倒卷笔法,讽刺享乐腐败世风。第二首首联倒装描绘金陵地理形势;颔联展现六朝兴盛时的繁华;颈联“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与前形成盛衰对比,感慨兴亡;尾联以“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清冷景色,抒发深沉感伤。第三首首联“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唱叹起笔;颔联将金陵与长安、洛阳联系,叹今之意藏于景中;颈联“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凭吊历史陈迹;尾联“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点明社稷存灭取决于人事,结尾意境浑茫悲凉。

4. 作品点评

《金陵三首》在文学史上颇具价值,是唐代较早以金陵怀古为题材的佳作。其写作特色鲜明,借古讽今、对比、含蓄、倒装等手法运用自如,如借六朝兴衰暗指唐王朝命运,盛衰对比突出兴亡之感。诗中虽无特别脍炙人口的名句,却以整体的艺术感染力取胜。语言风格自然流走、飘逸洒脱,节奏明快,词采清丽雄健,既描绘出金陵城的壮丽与沧桑,又深刻抒发了吊古伤今的复杂情感。从历史和文学地位来看,它对后世刘禹锡、杜牧等人的金陵怀古咏史诗影响深远,以疏宕、粗线条、大写意的笔触,在唐代诗坛留下独特印记,展现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蒋春甫曰:如此来又好。接得奇陡(“当时”二句下)。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起便有不羁之态。五、六直注向结,笔酣神舞。

清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雄迈悲凉。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盖安禄山陷两京,中原鼎沸,忧时之士不能兴念于永嘉之南渡,而又不得不隐约其词。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二评笺

# 多少悲慨!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旭《春草》

下一篇:唐·李贺《相和歌辞·神弦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