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hào
biǎn
xiá
zhōng
wáng
shào
biǎn
cháng
shā

朝代:唐作者:高适浏览量:3
jiē
jūn
bié
zhù
xián
bēi
wèn
zhé
xiá
yuán
shù
háng
lèi
héng
yáng
guī
yàn
fēng
shū
qīng
fēng
jiāng
shàng
qiū
fān
yuǎn
bái
chéng
biān
shū
shèng
dài
jīn
duō
zàn
shí
fēn
shǒu
chóu
chú

译文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逐句剖析

"嗟君此别意何如":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

"驻马衔杯问谪居":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 谪居:贬官的地方。,驻:停下。

"巫峡啼猿数行泪":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

# 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古民谣《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衡阳归雁几封书":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 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青枫江上秋帆远":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

# 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青枫江:地名,在花溪。

"白帝城边古木疏":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

# 雨露:指恩泽。

"暂时分手莫踌躇":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 莫踌躇:不要烦恼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为同时送别两位遭贬友人而作,以劝慰勉励为主旨,情感真挚而不消沉。全诗首联以问句开篇,总写对友人贬谪的关切;颔联分写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借“巫峡啼猿”“衡阳归雁”的典故暗喻两地荒远与音信难通;颈联以“青枫江秋帆”“白帝城古木”再分述二人所往之景,通过互文手法交织两地情境,拓展意境之阔;尾联以“圣代多雨露”宽慰友人,劝其莫踌躇暂别。全诗结构严整,地名典故自然嵌入,分合之笔兼顾双方,既显离别之怅惘,又含对未来的期许,情感交织而格调昂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旧编在《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诗后,推测为高适任封丘尉期间所作,送别遭贬的李、王二少府(唐时县尉的别称)往南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分写友人贬谪之地的不同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劝慰。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这四句情景相融,既写贬谪之苦,又含对友人的牵挂。首尾呼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呼应首联,表面赞颂盛世恩泽,实则暗含对贬谪不公的微讽。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叹息起笔,作者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嗟”字直击贬谪离别的沉痛,奠定全诗情感基调。“此别”“谪居”点明题旨,既写送别之憾,又暗含对友人遭贬的同情,其殷切珍重之情,溢于言外,一开篇就以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常侍(即高适)每工于发端。”于此可见一斑。颔联分写二人贬所之景:上句以“巫峡啼猿”暗喻李少府所赴峡中的荒僻,诗云巫峡,似当指巫山县,唐属山南道夔州,化用《巴东三峡歌》“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民谣,借猿啼之悲渲染凄凉,作者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下句以“衡阳归雁”寄望王少府(贬长沙)能多寄音信,融入苏武雁足传书典故,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暗指两地相隔遥远,归雁难递。两句虚实相生,既写贬谪之苦,又含对友人的牵挂。​​颈联转写想象中友人所见风光:上句“青枫江”(长沙浏水)以秋帆远影勾勒开阔之景,按《清一统志》:“枫浦在浏阳县南三十里浏水中,一名青枫浦。”青枫江当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这句写王少府到了长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望着那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蓝天,自然会洗尽烦恼,暗含涤荡愁绪之意;下句“白帝城”(夔州)借古木参天的萧瑟,暗示李少府可凭吊古迹以慰寂寥。此联采用互文手法,表面分写两地,实则交融共情——秋帆之远与古木之疏,既是对友人的宽慰,亦隐含诗人对贬谪境遇的深刻体察。尾联以劝慰作结,诗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圣代雨露”呼应首联“谪居”,表面赞颂盛世恩泽,实则暗含对贬谪不公的微讽;“暂时分手”点明离别之暂,以昂扬之语激励友人保持希望。全诗在这里结束,不仅与首联照应,而且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思,显示了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在古代诗歌中是难能可贵的。

4. 作品点评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七言律诗。全诗以分写两地、互文见义的独特结构,将贬谪之地的荒远与友情的深厚交织呈现。叶燮虽批评其中两联“连用四地名”有碍格律,但此诗恰恰以地名之实拓意境之阔,通过错落分写与互文映照,既化解分赠友人的叙事难度,又使全诗在工稳中见跌宕,苍劲中含温情,全诗情感不悲观,也不消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清宛流畅,不损天真。

明郝敬《批选唐诗》卷二

# 中四句指士俗所尚,末句开以早还,亦一体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 似怨似嘲,大无聊赖。

明李沂《唐诗援》

# 中联以二人谪地分说,恰好切峡中、长沙事,何等工确,目就中便含别态。末复收拾,以应起句。

明李攀龙《唐诗选》

# 中联(指中间二联)以二人谪地分说,恰好切潭峡事,极工确,且就中便含别思。

清盛传敏《碛砂唐诗纂释》卷二

# 周珽曰:脉理计线错落,自不知所内来。周敬曰:造联天然巧制,结撰相慰情真。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虽律诗八句,其实一席老炼人情世故说话也。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钞》

# “驻译衔杯”一连五句,俱承“嗟君此别”来,惟其嗟之,是以问之,而巫峡、长沙种种不堪之景况,皆足令人扼腕,是朋友之情所必至也。“圣代”“即今”二句紧照“意何如”三字。唯其嗟之,是以宽之慰之,丁宁苦诚之。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几封书”乃对“暂”字,五六则言瞻望伫立之情也。中二联工整中仍错综变换。

清何焯《唐三体诗评》

# 中四句景物如何分虚实先后?盖“巫峡”二句于景中寓事,便为实中之虚,且承谪居意下,其势宜在前;后联可不烦言而解矣。

清毛张健《唐体肤诠》

# 只似送一人,唐人高脱处(首句下)。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青枫汗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青枫江在长沙,内帝城在峡中。峡中远,长沙近;工少府先到,李少府后到。计其到时、王少府当在秋尽,故云“秋天远”;李少府当在冬初,故云“古木疏”:真做到极尽义处。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

# 唤起法,须知不可滑易。中四句不可全写景,后人便不管。第七句提振得起,到后来老杜“西蜀地形天下险”、“鱼龙寂寞秋江冷”,则更挥斥沉顿矣。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 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五六浑言之,斯善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巫峡啼猿数行汨,衡阳归雁几封书”,二联选声配色,开晚唐一派。

近代王闿运《湘绮楼说诗》

# 冯班:中二联从次句生下。何义门:中四句神往形留,直是与之俱去。结句才非世情常语,乃嗟惜之极致也。纪昀:通体清老,结更和平不逼。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 吴汝纶曰:起得丰神(首句下)。又曰:分疏有色泽敷佐,便不枯寂(“巫峡啼猿”联下)。又曰:意思沉着。又曰:一气舒卷,复极高华朗曜,盛唐诗极盛之作。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下一篇:唐·韩愈《山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