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ōng
hóu
yáo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pān
tiān
dēng
lóng
zǒu
shān
guì
jiàn
jié
jiāo
xīn
wéi
yǒu
yán
líng
guāng
zhōu
gōng
chēng
shèng
guǎn
cài
nìng
xiāng
róng
hàn
yáo
dǒu
huái
nán
chōng
xiōng
shàng
rén
xīn
ān
suǒ
cóng
rén
fāng
cùn
jiān
shān
hǎi
qiān
chóng
qīng
yán
tuō
péng
yǒu
duì
miàn
jiǔ
fēng
kāi
huā
zǎo
luò
táo
sōng
guǎn
bào
jiǔ
rén
zōng

译文

要想升天飞仙,千万不要骑龙,要想游历河川,千万不能骑着老虎。朋友相交应不分贵贱,就像东汉的严陵和光武帝一样。周公被称为大圣人,管叔和蔡叔为什么还苦苦相逼,不能相容呢?汉朝的民谣说一斗粟米,不肯给淮南王舂米。骨肉兄弟尚且如同路人,我要结交的知己哪里会有呀?朋友虽然表面上亲密无间,可是心却如同隔着千重山、千重海。和他们相交时,就像面对着九疑山一样,让人分不清真假,茫然找不到边际。许多花长在一个树枝上,必然会早早凋谢,桃李开花虽然很美丽,但不如松柏能四季常青,朋友也是一样。管仲和鲍叔牙这样彼此信任的朋友早已死去,不知道后世还有没有人像他们一样,结交朋友能够贵贱不相移。

逐句剖析

"攀天莫登龙":要想升天飞仙,千万不要骑龙,

"走山莫骑虎":要想游历河川,千万不能骑着老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朋友相交应不分贵贱,

"唯有严陵及光武":就像东汉的严陵和光武帝一样。

# 严陵及光武:据《汉书·逸民传》:严光,字子陵,会稽姚余人。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刘秀同学。光武即位,改变姓名,隐身不见。光武念其有贤德,令按其貌寻。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光武疑其是光,备车马,带礼物,遣使聘之。凡三返,而后至。帝车架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其腹曰,咄咄子陵,不肯相助耶?光眠不应。良久曰,古之帝尧有德,巢父洗耳。人故有志,何必相逼?终乘车而去。后帝与光共卧,光加脚于帝腹。翌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尔。”授予建议大夫之职,终不屈从,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延陵濑。严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余姚人。

"周公称大圣":周公被称为大圣人,

# 周公称大圣:“周公”二句:《诗集·周本纪》:武王崩,成王少,周公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不利于成王,乃携武庚以作乱。周公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周公: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管蔡宁相容":管叔和蔡叔为什么还苦苦相逼,不能相容呢?

# 管蔡: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

"汉谣一斗粟":汉朝的民谣说一斗粟米,

# 汉谣一斗粟:“汉谣”二句:语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讲的是汉文帝与淮南王兄弟之间的恩怨故事。

"不与淮南舂":不肯给淮南王舂米。

"兄弟尚路人":骨肉兄弟尚且如同路人,

"吾心安所从":我要结交的知己哪里会有呀?

"他人方寸间":朋友虽然表面上亲密无间,

# 方寸:指心。

"山海几千重":可是心却如同隔着千重山、千重海。

"轻言托朋友":和他们相交时,

"对面九疑峰":就像面对着九疑山一样,让人分不清真假,茫然找不到边际。

# 九疑峰:山名。在湖南宁远县南。其山九谷皆相似,故称“九疑”。

"开花必早落":许多花长在一个树枝上,必然会早早凋谢,

# 开花:一作“多花”。

"桃李不如松":桃李开花虽然很美丽,但不如松柏能四季常青,朋友也是一样。

"管鲍久已死":管仲和鲍叔牙这样彼此信任的朋友早已死去,

# 管鲍久已死:《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贫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天下不多(看重)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鲍: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

"何人继其踪":不知道后世还有没有人像他们一样,结交朋友能够贵贱不相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箜篌谣》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乐府诗。诗中以交友为主题,开篇用比喻强调交友慎重,接着正反举例,通过列举贵贱之交典范与兄弟不容事例,最后直接表达对结友不易的看法。写作上用古辞创新意,议论层层推进,条理清晰,虚实结合。全诗借对人际关系的探讨,展现出人心复杂,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渴望。此诗见解深刻,富有哲思,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且富含深意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箜篌谣》由李白创作,其创作缘由暂不明确,不过今人裴斐无法确定此诗具体创作时间。而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集释汇评》认为此诗创作于至德二载(757年),当时李白身处浔阳狱中。李白一生仕途坎坷,四处漂泊游历,经历诸多起伏波折,在浔阳狱中这段艰难的时期,他借用古乐府旧题《箜篌谣》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感怀诗。以交友为题材,通过正面列举典范、反面列举事例以及直接议论等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交友慎重的劝诫,以及对结友不易、真挚友情难得的感慨与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将严陵与光武间贵贱相交心不变的真挚友情,与“兄弟尚路人”中兄弟间的冷漠相对比,突出真挚友情的难得与可贵。用典:“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运用周公与管蔡的典故,借周公的贤能和管蔡的叛乱,影射人心难测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春”引用汉代民谣典故,揭示兄弟间的疏离。比喻:“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一句将朋友之间轻易托付事情,却难以猜透对方心思的情况,比喻为面对着高峻复杂的九疑峰,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人心的难以捉摸。直抒胸臆:“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直接抒发了诗人看到兄弟之间形同路人时内心的困惑与无奈,表达出对真挚情感的渴望。

3. 分段赏析

《箜篌谣》前四句,开篇“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运用比兴手法,借登龙、骑虎的危险,形象地传达出交友需慎重的观点。“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则从正面列举严子陵与光武帝贵贱相交心不变的典范,体现出真挚友情不受身份地位影响的可贵。中四句,“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和“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春”分别运用周公与管蔡、汉文帝与淮南王的典故,从反面列举兄弟间不容的事例,深刻地展现了人性在利益面前的复杂与脆弱。末十句,“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通过对比兄弟与他人关系,以夸张手法表现人心隔阂之深。“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形象地指出轻信朋友的不可靠。“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运用比喻,以桃李早落和松树常青对比,说明轻诺寡信、美言不实的道理。结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借管鲍之交的典故,直接表达对真挚友情重现的渴望。

4. 作品点评

整体来看,这首诗脱胎于古辞“结交在相得,骨肉何必亲”,却赋予了新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白之受知,明皇礼遇殊绝。当时王公贵人交游亦众,浔阳既败,莫为省记,故以严陵光武及管鲍为比,言管蔡者事之缘起如此也。卒之为白纳官赎罪者,郭子仪也,亦可以无憾矣。

清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上卷

# 此诗亦有所指,观其引管仲及淮南事,疑亦与永王一案有关。

近现代中华上编特约编辑瞿蜕园、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朱金城《李白集校注》

# 诗中引典据史,旨在发挥“结交当有终始”,“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和节概。深味诗的末句当可得之。诗中也谴责了骨肉相残的丑恶现实,只是兼及之。

现代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宗尧《李白大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武则天《游九龙潭》

下一篇:唐·刘禹锡《鹤叹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