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千年事":南越国千年的历史往事,
# 南越:亦作“南粤”。古地名,今广东广西一带。《庄子·山木》:“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通典·州郡·古南越》:“自岭而南,当唐虞三代,为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亦谓之南越。古谓之雕题,非《禹贡》九州之域,又非《周礼》职方之限。”前蜀韦庄《又闻湖南荆渚相次陷没》诗:“莫问流离南越事,战馀空有旧山河。”清赵翼《啖荔戏书》诗:“昔啖荔支在南粤,食不知味为忙碌。”
"兴怀一旦来":一下子就引发了我内心的感慨与情怀。
# 兴怀:引起感触。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言念於此,慨然兴怀。”刘师培《文说·宗骚》:“推之感物兴怀,援情记兴,嫋嫋女萝,寄离忧于公子,森森桂树,望归来于王孙。”
"歌钟非旧俗":当年那歌舞宴乐的热闹场景已不再是这里的风俗了,
"烟月有层台":唯有那笼罩着轻烟月色的层层高台依旧存在。
# 烟月:云雾笼罩的月亮;朦胧的月色。唐张九龄《初发道中赠王司马》诗:“林园事益简,烟月赏恒馀。”后蜀鹿虔扆《临江仙》词之一:“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宋秦观《望海潮·越州怀古》词:“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清孙枝蔚《坐朱纫芳半舟留题》诗:“烟月每逢歌管处,波澜难到酒垆旁。”
"北望人何在":向北遥望,曾经的那些人如今都在哪里呢,
"东流水不回":那向东流去的江水一去再也不回头了。
"吹窗风杂瘴":吹进窗户的风里夹杂着瘴气,
"沾槛雨经梅":雨水打湿了栏杆,那雨是经过了梅树而来的。
"壮气曾难揖":当年的英雄壮志曾经也是难以抑制的啊,
# 难揖:一作摧抑。
"空名信可哀":可如今只剩下了空洞的虚名,实在让人感到悲哀。
"不堪登览处":实在无法忍受登上这高台游览的情景啊,
"花落与花开":看着那花儿落下又再开放。
五代闽文学家
黄滔(840?~911?),五代闽文学家。字文江,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乾宁二年进士,授官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与罗隐、林宽、崔道融、徐寅等友善,有诗文往来。其工诗善文,尤擅律赋。其诗多感慨身世、酬唱赠别之作。其文以赋、启、书、赞、碑记为多。宋洪迈称“其文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著有《莆阳黄御史集》。
1. 分段赏析
开篇“南越千年事,兴怀一旦来”:开篇直抒胸臆,“南越千年事”点明怀古的对象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南越,“兴怀一旦来”则表明诗人突然涌起对历史的感慨,为全诗奠定了怀古伤今的基调。“歌钟非旧俗,烟月有层台”:通过今昔对比,昔日的歌钟旧俗已不复存在,只有烟月笼罩着古老的越台。“歌钟”代表着南越曾经的繁华热闹,“非旧俗”暗示了历史的变迁,而“烟月”和“层台”则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氛围,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北望人何在,东流水不回”:诗人向北眺望,不禁发问,当年的人如今在哪里呢?而那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不可逆转。这两句通过写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往昔人物和岁月的追思之情。“吹窗风杂瘴,沾槛雨经梅。壮气曾难揖,空名信可哀。不堪登览处,花落与花开”:前两句描绘了眼前的景象,风吹窗棂,夹杂着瘴气,雨打栏杆,经过了梅树。这里的“瘴”和“梅”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后两句则直接抒情,感慨当年的英雄壮气难以留存,只留下空名,实在令人悲哀。最后以“不堪登览处,花落与花开”作结,诗人在这越台上,面对花落花开的自然景象,不堪忍受历史兴衰和时光流转的触动,将内心的伤感和无奈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