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yǒu
rén

朝代:唐作者:黄滔浏览量:1
xiāng
féng
yòu
yuàn
jiē
shí
nián
piāo
zài
jīng
huá
cháo
duō
shì
hái
tíng
guó
jīng
huāng
wèi
yǒu
jiā
niǎo
dài
yáng
tóu
yuǎn
shù
rén
chōng
xuě
wǎng
biān
shā
mèng
hún
kōng
xiāo
xiāng
àn
yān
shuǐ
máng
máng
wěi
huā

译文

为与友人相逢而欣喜,却又忍不住悲叹感慨,我已在京城漂泊了整整十年。朝廷动荡多事,科举考试也被迫停止,故乡历经战乱灾荒,至今我仍无安身之处。夕阳下,倦鸟带着余晖飞向远方的树林,寒冬里,友人迎着腊月的风雪奔赴边远的沙原。我的梦魂空自牵挂着潇湘岸边的故乡,那里只有烟水茫茫和摇曳的芦苇花。

逐句剖析

"已喜相逢又怨嗟":为与友人相逢而欣喜,却又忍不住悲叹感慨,

"十年飘泊在京华":我已在京城漂泊了整整十年。

"大朝多事还停举":朝廷动荡多事,科举考试也被迫停止,

"故国经荒未有家":故乡历经战乱灾荒,至今我仍无安身之处。

"鸟带夕阳投远树":夕阳下,倦鸟带着余晖飞向远方的树林,

"人冲腊雪往边沙":寒冬里,友人迎着腊月的风雪奔赴边远的沙原。

"梦魂空系潇湘岸":我的梦魂空自牵挂着潇湘岸边的故乡,

"烟水茫茫芦苇花":那里只有烟水茫茫和摇曳的芦苇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友人》是唐代诗人黄滔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与友人相逢后的喜悦与嗟叹,道尽十年漂泊京华的羁旅之苦;颔联从个人际遇延伸至社会现实,“大朝多事”“故国经荒”暗指晚唐战乱频发、科举停办、故乡残破的时代困境,将个人漂泊与家国离乱相勾连。颈联以“鸟带夕阳”“人冲腊雪”的画面,勾勒出暮色中倦鸟归树、寒冬里旅人奔赴边沙的苍凉场景,自然景物的萧瑟与人生的动荡形成互文;尾联“梦魂空系”四字,写尽对潇湘故园的魂牵梦绕,却以“烟水茫茫芦苇花”的空濛意象收束,将思乡之情融入浩渺天地,更显归乡无着的怅惘。全诗融个人离愁与时代悲怆于一体,通过“夕阳”“腊雪”“烟水”等系列冷色调意象的叠加,营造出苍凉孤寂的意境,既展现了乱世文人的命运浮沉,也隐含着对家国离乱的深沉感慨,情致绵邈而寄意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闽文学家

黄滔(840?~911?),五代闽文学家。字文江,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乾宁二年进士,授官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与罗隐、林宽、崔道融、徐寅等友善,有诗文往来。其工诗善文,尤擅律赋。其诗多感慨身世、酬唱赠别之作。其文以赋、启、书、赞、碑记为多。宋洪迈称“其文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著有《莆阳黄御史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以“喜”与“怨嗟”的情感对冲开篇,重逢的短暂喜悦被十年京华漂泊的沧桑感瞬间冲淡,“十年”一词以时间的纵深感强化了人生浮萍般的动荡,为全诗奠定了悲喜交织的复杂基调。颔联“大朝多事还停举,故国经荒未有家”由个人际遇转向社会现实,对仗工整的句式中,“大朝多事”暗指晚唐战乱频发、科举停办的政治动荡,“故国经荒”则直击故乡荒芜、无家可归的生存困境,将个人漂泊的根源归于时代乱离,使离愁别绪具有了深广的社会内涵。颈联“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以景写情,形成鲜明对比:倦鸟在夕阳中归向远树,构成静谧而温暖的归巢图景;友人却在腊月的风雪中奔赴边地沙原,展现出艰辛而孤寂的远行轨迹。“带”“投”“冲”等动词精准炼字,赋予画面动态张力,景物的萧瑟与人事的苍凉相互映衬,进一步渲染出离别的凄怆氛围。尾联“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以“梦魂空系”直抒胸臆,写尽对潇湘故园的魂牵梦绕,却以“烟水茫茫芦苇花”的空濛景象收束,将抽象的乡愁融入浩渺的自然图景中。“空”字凝练地传递出归乡无着的无奈,景语作情语,使思乡之情在苍茫的意境中更显绵邈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建勋《清明日》

下一篇:唐·孟浩然《他乡七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