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yáo
shì
zhō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běn
chǔ
kuáng
rén
fèng
xiào
kǒng
qiū
shǒu
chí
绿
zhàng
zhāo
bié
huáng
lóu
yuè
xún
xiān
yuǎn
shēng
hào
míng
shān
yóu
shān
xiù
chū
nán
dǒu
páng
píng
fēng
jiǔ
dié
yún
jǐn
zhāng
yǐng
luò
míng
qīng
dài
guāng。
jīn
què
qián
kāi
èr
fēng
cháng
yín
dào
guà
sān
shí
liáng
xiāng
yáo
xiāng
wàng
huí
zhàng
líng
cāng
cāng
cuì
yǐng
hóng
xiá
yìng
zhāo
niǎo
fēi
dào
tiān
cháng
dēng
gāo
zhuàng
guān
tiān
jiān
jiāng
máng
máng
huán
huáng
yún
wàn
dòng
fēng
bái
jiǔ
dào
liú
xuě
shān
hào
wèi
shān
yáo
xìng
yīn
shān
xián
kuī
shí
jìng
qīng
xīn
xiè
gōng
xíng
chù
cāng
tái
zǎo
huán
dān
shì
qíng
qín
xīn
sān
dié
dào
chū
chéng
yáo
jiàn
xiān
rén
cǎi
yún
shǒu
róng
cháo
jīng
xiān
hàn
màn
jiǔ
gāi
shàng
yuàn
jiē
áo
yóu
tài
qīng

译文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逐句剖析

"我本楚狂人":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

# 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字接舆,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凤歌笑孔丘":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 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祸。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

"手持绿玉杖":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

# 绿玉杖:镶有绿玉的杖,传为仙人所用。

"朝别黄鹤楼":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

#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中国名山。

"一生好入名山游":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

# 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古天文学家认为浔阳属南斗分野(古时以地上某些地区与天某些星宿相应叫分野)。这里指秀丽的庐山之高,突兀而出。

"屏风九叠云锦张":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 屏风九叠云锦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峦叠如屏而得名。

"影落明湖青黛光":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 青黛:青黑色。,影落:指庐山倒映在明澈的鄱阳湖中。

"金阙前开二峰长":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

# 金阙:指黄金的门楼。这里借指庐山的石门。阙:皇宫门外的左右望楼。

"银河倒挂三石梁":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

# 三石梁:一说在五老峰西,一说在简寂观侧,一说在开先寺(秀峰寺)旁,一说在紫霄峰上。近有人考证,五老峰西之说不谬。,银河:指瀑布。

"香炉瀑布遥相望":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

# 瀑布:黄岩瀑布。,香炉:南香炉峰。

"回崖沓嶂凌苍苍":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 苍苍:青色的天空。,凌:高出。,回崖沓嶂:曲折的山崖,重叠的山峰。

"翠影红霞映朝日":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

"鸟飞不到吴天长":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 吴天:九江春秋时属吴国。“飞鸟”句意思:连鸟也难以飞越高峻的庐山和它辽阔的天空。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大江茫茫去不还":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 大江:长江。

"黄云万里动风色":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

# 黄云:昏暗的云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 雪山:白色的浪花。,白波九道:九道河流。古书多说长江至九江附近分为九道。李白在此沿用旧说,并非实见九道河流。

"好为庐山谣":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

"兴因庐山发":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窥石镜清我心":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

# 清我心:清涤心中的污浊。,石镜:古代关于石镜有多种说法,诗中的石镜应指庐山东面的“石镜”——圆石,平滑如镜,可见人影。

"谢公行处苍苔没":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 谢公:谢灵运。

"早服还丹无世情":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

# 还丹:道家炼丹,将丹烧成水银,积久又还成丹,故谓“还丹”。,服:服食。

"琴心三叠道初成":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 琴心三叠:道家修炼术语,一种心神宁静的境界。

"遥见仙人彩云里":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 玉京:道教称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先期汗漫九垓上":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

# 九垓:九天之外。,汗漫:仙人名,一云造物者。,先期:预先约好。

"愿接卢敖游太清":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 太清:最高的天空。,卢敖:战国时燕国人,周游至蒙谷山,见一古怪之士迎风而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李白先叙自身行踪,继而浓墨描绘庐山胜景,结尾倾诉隐退幽居之愿。诗作不仅生动展现了庐山的秀丽壮美与雄奇风姿,更深刻体现出诗人狂放洒脱的性格特点,以及政治抱负破灭后,渴望寄情山水的心境。诗行间,清晰流露着李白内心的矛盾与复杂,一方面,他试图挣脱世俗束缚,遁入缥缈仙境,追寻心灵的超脱;另一方面,又对现实世界难以割舍,深深眷恋人间的美好风物。整首诗风格豪放,意境雄奇,笔势变化万千。诗韵随着诗人情感的起伏多次转换,节奏跌宕,极具抑扬顿挫之美,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上元元年(760年)创作的一首古诗。当时,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重游庐山时写下此作,并寄给友人卢虚舟。创作正值李白经历人生波折之后,政治失意与个人磨难促使他更加渴望摆脱现实束缚,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通过描绘庐山壮丽景色及表达求仙学道的愿望,李白展现了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构建了一个奇幻瑰丽的艺术境界。语言豪迈飘逸,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描绘庐山的雄奇壮丽景色。同时,诗中融入神话传说,展现了诗人豪迈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写作手法

用典:起句即用典,“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夸张:“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都是庐山绝景。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来描写: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比喻:“银河倒挂三石梁”则以瀑布比喻银河,凸显其壮观景象。想象:第四段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起兴,借楚狂接舆典故直抒胸臆。相传孔子周游列国至楚时,隐士接舆曾作“凤兮凤兮”之歌讥讽其热衷仕途。李白在此以狂人自况,既暗含对政治理想的幻灭,又表明归隐山林的志趣。“凤歌”二字凝练深刻,既点明典故出处,又饱含诗人的人生感慨。随后,“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以充满仙家意趣的笔调展开行程:诗人手持传说中仙人所用绿玉杖,于晨光熹微中辞别黄鹤楼,踏遍五岳寻访仙踪,只因“一生好入名山游”。这两句既是李白漫游生涯的生动写照,更透露出他超脱尘世、寻仙访道的隐逸情怀。第二段诗人以酣畅淋漓的笔触,多角度展现庐山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开篇先以俯视视角勾勒全景:“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庐山巍然耸立于南斗星宿分野之地,九叠云屏如锦绣般铺展,山影倒映在鄱阳湖中,青翠山色与澄澈湖水交相辉映。继而转为仰视特写:“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金阙岩前双峰并峙,三叠泉瀑布似银河倾泻,与香炉峰瀑布遥相呼应,层峦叠嶂直插云霄。最后以“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作结,朝阳映照下,苍翠山色与满天红霞相映成趣,山势之高连飞鸟都难以逾越,极目远眺吴地长空,更显天地之辽阔。诗人通过远近结合、俯仰交替的描写手法,将庐山的雄奇瑰丽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段诗人以壮阔的笔触描绘登高远眺之景。以泼墨般的笔法展现长江的雄浑气势:站在庐山之巅极目远望,只见长江浩浩汤汤奔流东去,万里黄云随风翻卷,浔阳江面白浪滔天,九派支流激荡如雪山崩裂。这组意象群构成了一幅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充分展现了诗人豪迈的胸襟。面对如此壮美的自然景观,诗人的创作激情被彻底点燃:“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他闲步至传说中的石镜崖前,明净的岩面映照出澄澈的心境;遥想当年谢灵运登临之处,如今早已苔痕斑驳。这强烈的今昔对比,让诗人顿悟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进而萌发了“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的出世之念。这段描写生动展现了李白由景生情、由情入理的思维轨迹,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感悟完美融合。第四段李白将超脱尘世的向往推向极致。“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两句,展现了诗人对道家修炼境界的憧憬:服食仙丹以斩断尘缘,通过“琴心三叠”的修炼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这种对道家理想境界的追求,在“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的想象中得到具象化呈现——诗人仿佛看见手持莲花的仙人,驾着彩云飞向元始天尊所在的玉京仙境。第五段,诗人巧妙地化用《淮南子》中卢敖遇仙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李白以得道仙人的口吻,表示已与九天之外的神明有约,并邀请友人卢虚舟同游太清仙境。这一神来之笔,既呼应了诗题中的“寄卢侍御虚舟”,又以浪漫的想象为全诗画上句点。诗人凌虚御风、羽化登仙的意象,不仅展现了他对精神自由的终极追求,更让整首诗的意境在缥缈空灵中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典型特征:儒道思想的碰撞、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豪放不羁的语言风格,以及瑰丽雄奇的浪漫想象。此诗不仅是李白个人心境的写照,更成为盛唐气象在诗歌艺术中的巅峰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庐山”以下正赋。“早服”数句应起处,而提笔另起,是以不平。章法一线乃为通,非乱杂无章不通之比。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方外玄语,不拘流例。全篇开阖佚荡,冠绝古今,即使杜工部为之,未易及此,高、岑辈恐亦胁息。又襟期雄旷,辞旨慨慷,音节浏亮,无一不可。结句非素胎仙骨,必无此诗。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刘须溪曰:为此桀态。

明张含《李杜诗选》

# 辞有纯驳,强弱不一,为可疑也。

不详《李诗辨疑》

# 伯敬云:读李白诗,当于雄快中察其静远精出处。又云:太白有饮酒、学仙两路语,资浅俗人口角,言俱不谬。若如此等诗、则有雄快而无浅俗矣。

清黄周星《唐诗快》

# 先写庐山形胜,后言寻幽不如学仙,与卢敖同游太清,此素愿也。笔下殊有仙气。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 天马行空,不可羁绁。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此就山中典故铺叙,非游山之景(“庐山秀出”句下)。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吴曰:壮阔称题。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下一篇:唐·黄櫱禅师《上堂开示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