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yáng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xiāng
yáng
xíng
chù
bái
tóng
jiāng
chéng
huí
绿
shuǐ
huā
yuè
shǐ
使
rén
shān
gōng
zuì
jiǔ
shí
mǐng
dǐng
gāo
yáng
xià
tóu
shàng
bái
jiē
dào
zhuó
haí
xiàn
shān
lín
hàn
jiāng
shuǐ
绿
shā
xuě
shàng
yǒu
duò
lèi
bēi
qīng
tái
jiǔ
miè
qiě
zuì
jiā
chí
kàn
duò
lèi
bēi
shān
gōng
shàng
xiào
shā
xiāng
yáng
ér

译文

在襄阳行乐之处,至今犹有人歌舞《白铜鞮》之曲。汉江之泽水回绕着江城,襄阳之花容月色实在是令人着迷。晋人山简醉酒之时,在高阳池醉态可掬。他头上反戴着头巾,倒骑着马回家样子实在是可笑。岘山依着汉江,水绿如碧,沙白似雪。山上有纪念羊枯的堕泪碑,上面的字已经被青苔遮掩,看不清楚了。姑且在习家池觅得一醉,不去山上看堕泪碑了。也学一学山公欲上马的醉态,让襄阳小儿也笑上一笑。

逐句剖析

"襄阳行乐处":在襄阳行乐之处,

"歌舞白铜鞮":至今犹有人歌舞《白铜鞮》之曲。

# 白铜鞮:歌名。相传为梁武帝所制。一说为南朝童谣名,流行于襄阳一带。

"江城回绿水":汉江之泽水回绕着江城,

# 绿水:清澈的水。

"花月使人迷":襄阳之花容月色实在是令人着迷。

"山公醉酒时":晋人山简醉酒之时,

# 山公:即山简。晋代人,字季伦。“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但他不理政务,只知饮酒游乐,故时人编了首《山公歌》。后成为流行在襄阳一带的一首儿歌。这首歌诙谐有趣,广为流传,常被游历襄阳的文人墨客所引用。

"酩酊高阳下":在高阳池醉态可掬。

# 酩酊:大醉的样子。

"头上白接篱":他头上反戴着头巾,

# 白接篱:白色的头巾。山简每喝醉了酒,总是倒戴着头巾,倒骑着马回家。

"倒著还骑马":倒骑着马回家样子实在是可笑。

# 倒著还骑马:山简每喝醉了酒,总是倒戴着头巾,倒骑着马回家。

"岘山临汉江":岘山依着汉江,

# 岘山:山名。在湖北省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

"水绿沙如雪":水绿如碧,沙白似雪。

# 水绿沙如雪:一作“水色如霜雪”。

"上有堕泪碑":山上有纪念羊枯的堕泪碑,

# 堕泪碑:在襄阳岘首山。这里用羊祜的典故。

"青苔久磨灭":上面的字已经被青苔遮掩,看不清楚了。

"且醉习家池":姑且在习家池觅得一醉,

# 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

"莫看堕泪碑":不去山上看堕泪碑了。

"山公欲上马":也学一学山公欲上马的醉态,

"笑杀襄阳儿":让襄阳小儿也笑上一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襄阳曲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组诗,通过描绘襄阳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性情与诗风。这组诗首先刻画了江边长堤上的歌舞盛景,展示了襄阳迷人的风光;接着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人物山简醉态可掬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情趣;第三首通过对岘山、汉江及堕泪碑等物景的描写,表达了时间流逝、一切终将被淹没的主题;最后一首则以习家池与堕泪碑为背景,反其意而用之,透露出诗人潇洒背后的辛酸与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襄阳曲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游历襄阳时创作的。当时李白三十四岁,正值其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他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游览了襄阳的名胜古迹,还结识了当地的名人韩朝宗,并为此写了著名的《与韩荆州书》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组诗,也是一组怀古与描绘地方风情的诗歌。《襄阳曲四首》通过描绘襄阳的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当地风土人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在《襄阳曲四首》的第一首中,李白通过描写襄阳的自然美景——绿水环绕的江城、迷人的花月——来表达人们的欢乐和陶醉之情。这种手法不仅展示了襄阳的美丽风光,也传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与赞美。象征:第三首诗中的“堕泪碑”不仅是历史遗迹的象征,更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切终将被遗忘的主题。青苔覆盖的碑石和被磨灭的碑文,寓意着世事沧桑和历史的无情,体现了诗人对时间长河中万物消逝的深刻思考。对比:第四首诗中,“莫看堕泪碑,且醉习家池”的表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选择不去看堕泪碑而选择沉醉于习家池的行为,表达了即使面对历史的沉重和人生的辛酸,依然可以选择潇洒面对的态度。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找解脱的心态。

3. 分段赏析

《襄阳曲四首》第一首:此诗以“白铜鞮”为切入点,描绘了汉水堤坝作为襄阳群体娱乐场所的热闹场景。诗中提到江城被绿水环绕,襄阳的花与月格外迷人,尤其在月圆花好的夜晚,人们在江边长堤上载歌载舞,营造出一幅生动传情的画面。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襄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此外,第三句虽然在格律上有“失粘”之嫌,但这也体现了李白不受传统格律约束的独特风格。第二首:这首诗聚焦于晋代大将山简醉态可掬的形象,通过细致描绘其酒后反戴帽子倒骑马的行为,塑造了一个豪放不羁、充满生活趣味的人物形象。阳光下系着白头巾、倒骑马的姿态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山简的个性魅力,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这种生动而具体的描绘手法,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第三首: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对岘山、汉江及其周边景物的平实描写,传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特别是堕泪碑的存在及其上的青苔和被磨灭的碑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一切终将被遗忘的主题。山依旧,水仍绿,唯有碑石上的变化提醒人们,无论多么辉煌的历史也会随时间消逝。这种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赋予了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第四首:此诗围绕习家池展开,描述了这里的自然美景和历史背景。习家池边有凤泉馆、芙蓉台等名胜古迹,群山环抱,风景清幽。西晋时期的山简常在此饮酒,并自称为“高阳酒陡”,唐代孟浩然也曾感叹襄阳昔日的繁荣。诗中还提及羊祜的堕泪碑,表达了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怀念。然而,“莫看堕泪碑,且醉习家池”的表达方式,则反映了诗人选择暂时忘却忧愁,享受当下生活的态度。这种痛苦中的潇洒,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4. 作品点评

《襄阳曲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描绘襄阳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诗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性情与诗风。这组诗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严沧浪曰:自然景,不须造作;却又非熟境,所以佳。

近代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西曲《襄阳乐》,咏大堤女郎。此咏襄阳土风,兼及羊祜、山简事,四解相承,总归于行乐,如贯珠然。

明胡震亨《李杜诗通》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不如此寄慨之深。

清清高宗《唐宋诗醇》

# 严沧浪曰:真堪堕泪。

近代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兴慨古今,言简意尽,《襄阳曲》要不出此。

明梅鼎《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下一篇:唐·张籍《咏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