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dōng
tíng
zhèng
shào
è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yóu
dōng
tíng
jiàn
jūn
shā
shàng
xíng
jiāng
bái
qún
bái
xíng
shí
sàn
fēi
yòu
xuě
diǎn
qīng
shān
yún
wǎng
jīng
yuǎn
lóng
mén
yǎn
zhuǎn
juān
huā
kāi
chūn
lán
guī
xiàng
líng
yáng
diào
wǎn

译文

我游览泾溪东亭却没有见到你,在沙岸上行走与一群白鹭相伴。白鹭飞行的时候分散着飞走,又好像雪点洒落在青山白云间。想要前往泾溪不推辞路途遥远,泾溪像龙门一样水波湍急,漩涡像虎眼一样转动。杜鹃花开了,春天已经快要结束,我要回到陵阳去钓鱼,虽然时间已经晚了。

逐句剖析

"我游东亭不见君":我游览泾溪东亭却没有见到你,

"沙上行将白鹭群":在沙岸上行走与一群白鹭相伴。

"白鹭行时散飞去":白鹭飞行的时候分散着飞走,

"又如雪点青山云":又好像雪点洒落在青山白云间。

"欲往泾溪不辞远":想要前往泾溪不推辞路途遥远,

"龙门蹙波虎眼转":泾溪像龙门一样水波湍急,漩涡像虎眼一样转动。

"杜鹃花开春已阑":杜鹃花开了,春天已经快要结束,

"归向陵阳钓鱼晚":我要回到陵阳去钓鱼,虽然时间已经晚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古诗。题材属于出游寄友之作。围绕诗人游览泾溪东亭,却未见到友人郑少府谔展开。诗中先描述自己在东亭不见友人后,与白鹭相伴的情景,接着描绘白鹭纷飞的美景,而后表达自己不畏路途遥远想去泾溪寻找友人,途中感慨景色的奇特。最后以春末杜鹃花已开尽,自己准备归向陵阳钓鱼结尾,在表达对友人思念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随性洒脱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天宝十四年(755年)暮春之际,李白畅游桃花潭后,沿着舒溪逆流而上,向着陵阳山进发。当他途经龙门时,被此地景色吸引,遂停留于此,并挥笔创作了《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一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诗人通过描绘在东亭不见友人后,与白鹭为群,以及白鹭纷飞如雪花点缀青山白云的美景,借眼前之景抒发因不见友人产生的情绪,同时也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比喻:“又如雪点青山云”,将纷飞的白鹭比作雪点洒落在青山白云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青山白云背景下的美丽姿态,使画面富有美感和诗意。夸张:“龙门蹙波虎眼转”,“蹙波”“虎眼转”夸张地描绘了泾溪水流湍急、漩涡如虎眼转动的惊险奇特之景,突出了泾溪景色的独特,也侧面反映出诗人出游的兴致与勇气。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开篇点明自己游览东亭却未见到友人,只能在沙岸上与白鹭结伴。随后描绘白鹭时而飞行时而分散飞去的动态场景,将其比作雪点洒落在青山白云之间,营造出一种清新、灵动且略带孤寂的氛围,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又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捕捉与欣赏。中间两句:“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诗人表明即便路途遥远也不推辞前往泾溪寻找友人的决心。“龙门蹙波虎眼转”则着重描写泾溪水流的湍急和漩涡的奇特,以夸张的手法突出泾溪的惊险之美,体现出诗人对未知景色的探索欲望和豁达心境。后两句:“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写杜鹃花开,春天即将过去,此时诗人决定归向陵阳钓鱼,点明时间的流逝,也传达出一种闲适、洒脱的生活态度。虽未寻到友人,但诗人并未过度失落,而是顺应时节,准备享受钓鱼的悠然时光,使诗歌在情感上达到一种平和豁达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蟾《秋思》

下一篇:唐·白居易《王夫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