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n
yǒu
chē
xí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mén
yǒu
chē
bīn
jīn
ān
yào
zhū
lún
wèi
cóng
dān
xiāo
luò
nǎi
shì
xiāng
qīn
ér
sǎo
zhōng
táng
zuò
lùn
bēi
xīn
duì
jiǔ
liǎng
yǐn
tíng
shāng
lèi
yíng
jīn
tàn
wàn
yóu
piāo
yáo
sān
shí
chūn
kōng
tán
wáng
lüè
shòu
guà
shēn
xióng
jiàn
cáng
xiá
yīn
shēng
chén
kuò
luò
suǒ
liú
xiāng
shuǐ
bīn
jiè
wèn
zōng
dǎng
jiān
duō
wéi
quán
xià
rén
shēng
bǎi
zhàn
tuō
wàn
guǐ
lín
běi
fēng
yáng
shā
mái
zhōu
qín
yùn
qiě
cāng
qióng
níng
fěi
rén
chuàng
jìng
dào
cún
wáng
rèn
jūn

译文

门前车马喧腾,有乘着朱轮金鞍的贵宾经过。他说他从朝廷而来,见到故乡的人感到亲切。我赶紧呼唤自已的小儿子打扫中堂招待客人,坐在一起共同谈论人生的悲辛。我们相对而坐,桌上的两觞酒还没饮尽,暂时停下酒杯就泪流满面了。我哀叹自已漂泊万里,到处漫游,四方飘零了三十个春秋。可怜我的半生,空谈王霸之路,却始终没有得到过朝廷的重用。腰中的宝釗也没有派上用场,空藏在剑匣子里,任它平戎的兵书落满灰尘。在朝廷中没有人和我的意见相同,我只得像屈原一样流离到湘水之滨。问起宗族乡党的亲人们,如今多已成黄泉之鬼了。生来苦于百战,在征战中死去的人太多太多了,死去之后可以与万人做邻居。现今仍是战乱不已,北风扬着胡沙,将周、秦故地刮得天昏地暗。大王朝的命运尚且如此,何况是在茫茫苍穹间渺小的世人?心里无限伤感凄怆,又能说什么呢,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存亡随从天意吧。

逐句剖析

"门有车马宾":门前车马喧腾,

"金鞍曜朱轮":有乘着朱轮金鞍的贵宾经过。

# 朱轮:古代高官所乘之车,用朱红漆轮,故名。,金鞍:金属做成的马鞍,喻车马装饰华贵。

"谓从丹霄落":他说他从朝廷而来,

# 丹霄:天空。《北堂书钞》引贾谊诗:“青青寒云,上拂丹霄。”谓从丹霄落,称客人的突然来访好像从天而降。丹,一作云。

"乃是故乡亲":见到故乡的人感到亲切。

"呼儿扫中堂":我赶紧呼唤自已的小儿子打扫中堂招待客人,

# 中堂:指厅堂的正中。堂,古时多指正房。

"坐客论悲辛":坐在一起共同谈论人生的悲辛。

# 论悲辛: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坐客:安排客人坐下。“坐”字在这里是使动用法。

"对酒两不饮":我们相对而坐,桌上的两觞酒还没饮尽,

"停觞泪盈巾":暂时停下酒杯就泪流满面了。

# 觞:古代盛酒的器皿。

"叹我万里游":我哀叹自已漂泊万里,到处漫游,

"飘飖三十春":四方飘零了三十个春秋。

# 三十春:三十年。极言漂游之久,非实指。,飖:集作飘。

"空谈霸王略":可怜我的半生,空谈王霸之路,

# 霸王略:治国的重大策略。霸:集作帝。

"紫绶不挂身":却始终没有得到过朝廷的重用。

# 紫绶:紫色丝带,用以系印环,汉代丞相、太尉、将军金印紫绶,唐代三品官以上佩紫绶。这里借指高官。

"雄剑藏玉匣":腰中的宝釗也没有派上用场,空藏在剑匣子里,

# 玉匣:用美玉装饰的剑匣。,雄剑:春秋时吴王阖闾使干将造雌雄剑,雄为干将,雌为莫邪。这里泛指宝剑。

"阴符生素尘":任它平戎的兵书落满灰尘。

# 阴符:指《阴符经》。司马贞《史记索隐》:“阴符是太公兵法。”这里指兵法一类著作。

"廓落无所合":在朝廷中没有人和我的意见相同,

# 合:遇合。这里指君王的赏识重用。,廓落:空虚巨大而无用的东西。

"流离湘水滨":我只得像屈原一样流离到湘水之滨。

# 湘水:又名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在零陵与潇水汇合,称潇湘。东北流入洞庭湖。

"借问宗党间":问起宗族乡党的亲人们,

# 宗党:宗族亲朋。

"多为泉下人":如今多已成黄泉之鬼了。

# 泉下人:黄泉之下的人,即已故去。

"生苦百战役":生来苦于百战,

"死托万鬼邻":在征战中死去的人太多太多了,死去之后可以与万人做邻居。

"北风扬胡沙":现今仍是战乱不已,北风扬着胡沙,

"埋翳周与秦":将周、秦故地刮得天昏地暗。

# 周与秦:本谓两京,这里实指中原(即今河南省)一带。周,指洛阳。东周王城在洛阳。秦,指长安。,埋翳:隐蔽理没。这里指攻陷。

"大运且如此":大王朝的命运尚且如此,

# 大运:天运,即上天安排的无可抗拒的命运。

"苍穹宁匪仁":何况是在茫茫苍穹间渺小的世人?

# 匪仁:不仁义。匪,即非。,宁:难道。,苍穹:上天,天空。

"恻怆竟何道":心里无限伤感凄怆,又能说什么呢,

# 恻怆:悲痛伤心。

"存亡任大钧":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存亡随从天意吧。

# 大钧:古代制陶器的转轮。后用以喻制造自然界万物的工具,并代指大自然。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虞喜《志林》云:“大钧造化之神,钧陶万物,品授群形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唐代李白的《门有车马客行》是一首五言乐府,借地位显赫的家乡客来访,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回顾自身三十年逐梦历程与挫折,抒发长期漂泊的悲辛、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战乱时局、沧桑人事的伤感。诗中既叹个人怀才不遇,更将个人命运与国运衰落相联结,展现对社会的深刻认知。全篇笼罩着深沉的身世家国之痛,以苍凉笔调、幽远意蕴,尽显诗人被弃置的无奈,彰显其晚年诗歌思想成熟、关注家国命运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门有车马客行》一般被认为是乾元二年(759)李白遇赦得释后所作,武承权《李白疑案新论》则提出此诗为同年李白居当涂时所作,所待“车马客”或为其弟李台卿。获赦后,李白游历多地,虽曾请缨李光弼,却仕途坎坷,加之年迈体衰。历经流放处罚,他对肃宗朝政治的冷酷有了深刻认知,仕进热情渐消。在此心境下,他创作此诗,表达对时代价值异化的批判,以及自身理想破灭的失望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诗,描绘故友重逢场景,抒发漂泊失意、怀才不遇与忧国之情。

2. 分段赏析

“门有车马客,金鞍曜朱轮。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开篇四句点明题意,描写有车马贵客到访,金色的马鞍闪耀,朱红的车轮亮眼,诗人原以为是从天而降的贵客,没想到竟是故乡亲人。“金鞍”“朱轮”通过对车马装饰的细致刻画,凸显来客的显贵,同时“丹霄落”的想象增添了戏剧性,为下文主客交流做铺垫。“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诗人急忙呼唤儿子打扫中堂,邀请客人就坐,二人相对谈论起人生的悲苦艰辛。面对美酒,两人都无心饮下,放下酒杯,泪水沾满了衣襟。“呼儿扫中堂”的动作,展现出诗人对来客的重视与热情;“对酒不饮”“泪盈巾”则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二人心中的悲苦深沉,难以借酒排遣。“叹我万里游,飘飖三十春。空谈霸王略,紫绶不挂身。”诗人开始倾诉自己的经历,感叹自己漂泊万里,在外游荡了三十年。空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却始终没能得到重用,没能佩戴上象征高官的紫绶。“万里游”“三十春”强调漂泊时间之久、距离之远,“空谈”二字饱含无奈与愤懑,凸显出诗人壮志难酬的遗憾。“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诗人以“雄剑藏匣”“阴符蒙尘”自喻,宝剑藏于匣中,兵书布满灰尘,暗指自己的才能被埋没。自己性格豁达磊落,却与世俗格格不入,只能在湘水之滨流离失所。两个形象的比喻,将诗人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处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借问宗党间,多为泉下人。生苦百战役,死托万鬼邻。”诗人询问故乡亲友的情况,得知大多已离世。活着时饱受战争之苦,死后只能与众多鬼魂为邻。这两句从个人命运延伸到家乡亲友,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充满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北风扬胡沙,埋翳周与秦。大运且如此,苍穹宁匪仁。”北风呼啸,扬起胡地的沙尘,掩埋遮蔽了周秦故地。国家的命运尚且如此,上天难道不仁义吗?诗人由个人、家乡联想到国家命运,借景抒情,以“北风胡沙”的苍凉景象,暗示国家时局动荡,表达对国运衰微的忧虑与对上天不公的质问。“恻怆竟何道?存亡任大钧。”心中悲伤又能如何呢?生死存亡只能听凭上天的安排。结尾两句,诗人在抒发了诸多感慨后,流露出一种无奈与释然交织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现实的无力感,又似乎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为全诗增添了深沉的悲剧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陆机《门有车马客行》,太白此诗与陆机诗相出入。

元萧士赞《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本瑟调曲曹植《门有万里客行》也。陆机、张华拟辞,大率言问讯其客,备叙市朝迁谢亲友凋伤之意。白辞同,而“空谈霸王略,紫绶不挂身”等语,微寓自叹。胡沙霾翳周秦,亦咏其时事云。

明胡震亨《李诗通》

# 此非漫拟前人,正写身世之感。虽与陆机诗相出人,而笔力校劲,气象亦大。后半俯仰慨叹,所见者大,义远情深,岂徒作者!

清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沈佺期《关山月》

下一篇:唐·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