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在匈奴":苏武被匈奴拘押了十九年,
"十年持汉节":始终保留了汉节与对汉朝的忠诚。
# 持:保留。
"白雁上林飞":白色大雁飞到了汉武帝的上林苑,
# 上林:汉武帝的上林苑。
"空传一书札":是他利用白色大雁传信息。
"牧羊边地苦":他在遥远的北方牧羊,艰苦万分,
# 苦:艰苦万分。
"落日归心绝":回归家乡的心如同西落的太阳,几乎要绝望。
# 落日归心绝:回归家乡的心如同西落的太阳,几乎要绝望。
"渴饮月窟冰":渴了就饮用寒冷的冰窖水,
"饥餐天上雪":饿了就食用天上的飘雪。
"东还沙塞远":终于在汉武帝的关怀下,苏武可以从遥远的漠北回归长安了,
"北怆河梁别":他和李陵临河诀别,怆恻心欲绝。
"泣把李陵衣":苏武拉着李陵的衣袖,
"相看泪成血":哭尽眼泪,替之以血(苏武成为了千古忠臣,而李陵却万古蒙羞,使人扼腕出血!)。
# 相看泪成血:哭尽眼泪,替之以血。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描绘了苏武被困匈奴十年,持节不屈、鸿雁传书、艰苦牧羊,最终东归与李陵诀别的情景,体现了苏武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以及他与李陵之间复杂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增添诗歌的文化内涵,表达苏武的思乡之情和传递消息的渴望。情景交融:“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将边地牧羊的艰苦场景与苏武的归心之情相融合,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夸张:“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通过夸张手法,突出苏武在匈奴生活的极度艰苦。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开篇点明苏武被困匈奴却坚守汉节,用白雁传书典故,暗示其在异域传递消息的艰难和对故土的思念。中间四句“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生动描绘苏武在边疆牧羊的困苦生活,“归心绝”强调其归家不得的绝望,“渴饮”“饥餐”两句进一步突出环境恶劣。后四句“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写苏武终于得以东归,但路途遥远,与李陵在河梁处诀别,两人泪洒衣襟,既体现出深厚情谊,也对比了两人不同的人生选择。
4. 作品点评
《苏武》是李白诗歌中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艺术上,用典、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富有韵味且情感浓烈;情景交融的写法,让读者更能体会苏武的心境。内容上,高度赞扬了苏武的忠贞气节,同时对李陵的遭遇也有所感慨,展现出复杂的历史人物情感。全诗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体现了李白对高尚精神品质的敬仰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