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ǎn
jiàng
chún
·
·
hòu
gāo
tiān

朝代:清作者:王国维浏览量:3
hòu
gāo
tiān
shēn
jué
píng
shēng
zuǒ
xiǎo
zhāi
huí
xuán
liáo
shēng
qián
kūn
shuāng
lín
zuò
hóng
fēn
fēn
duò

译文

置身于高天厚地之间时,我会渐渐地觉得自己平生似乎事事都不顺。不过好在我还有个小船般的书斋,在其中可以信马由缰,任我发挥。姑且在这浮幻的人生中,暂时获得真正的自我。天地如此之大,我独自坐在经霜后的树林中,看那些红叶纷然坠落。

逐句剖析

"厚地高天":置身于高天厚地之间时,

# 厚地高天:参见《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侧身颇觉平生左":我会渐渐地觉得自己平生似乎事事都不顺。

# 左:不当,不顺;错误。,平生:手稿本、《乙稿》、陈本作“生平”。,侧身:置身。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小斋如舸":不过好在我还有个小船般的书斋,

# 舸:船。,小斋:指书房。

"自许回旋可":在其中可以信马由缰,任我发挥。

# 回旋:转动,施展。,自许:自信。

"聊复浮生":姑且在这浮幻的人生中,

# 浮生:老庄以人生在世,虚浮无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庄子·外篇·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聊复:姑且。

"得此须臾我":暂时获得真正的自我。

# 须臾:片刻,短暂。姜夔《汉宫春》:“笑人间、千古须臾。”

"乾坤大":天地如此之大,

# 乾坤:指天地。杜甫《野望》诗:“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

"霜林独坐":我独自坐在经霜后的树林中,

"红叶纷纷堕":看那些红叶纷然坠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点绛唇・厚地高天》是近现代文学家王国维的一首充满哲思与人生况味的词作。上片以“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描绘出狭小书斋中,词人觅得的相对自由之境,读书带来的精神自适跃然纸上。下片则笔锋一转,“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道尽人生虚幻无常,将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性的矛盾展露无遗,词人试图在这虚幻的人生中坚守自我,追求精神上的完善与独立,以保持高洁品格。​结句“红叶纷纷堕”以景结情,为全词增添了悠远绵长的情韵,展现出词人旷达而深邃的心境。整首词语言含蓄委婉,情感表达细腻隐晦,诸多深意皆藏于字句之间,体现出王国维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文学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现代著名学者、词人

王国维(1877~1927),近现代学者、词人。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其职业经历丰富,曾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学部图书局编辑,清华研究院教授等。王国维从事戏曲、小说、词以及西方哲学、美学的研究,主张以地下实物资料参订文献史料,提出“二重证据法”,对甲骨文、古代史、辽金元史、宋元戏曲史等研究贡献巨大。尤工词,他提倡“境界” 说,主张“自然”,所作取径南唐、北宋。著有《人间词话》《曲录》《宋元戏曲考》《静庵文集》《观堂集林》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国维的《点绛唇・厚地高天》收录于《人间词》乙稿。《人间词》乙稿整体创作时段集中在1906年5月至1907年10月,但其中也夹杂着部分1906年前的作品。学者陈《谱》根据词中“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等语句所描绘的场景与意境,推测《点绛唇・厚地高天》可能创作于王国维在苏州期间,时间大致为1904年秋或1905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哲理词。这首词以天地之广漠反衬人生须臾,在霜林独坐、红叶纷坠的苍凉意境中,既流露对生命渺小的怅惘,又暗含于有限时空中坚守自我、寻求超脱的孤傲自持。

2. 写作手法

化用:用中国古人“以‘右’为正、为尊,以‘左’为错、为卑”的习惯,以及《红楼梦评论》中“世界人生之所以存在乃是‘一时之误谬’”的观点,来解读“侧身颇觉平生左”,让读者更易理解词句背后蕴含的悲观基调,增强解读的说服力。首尾呼应:指出“乾坤大”一句与上片起句“厚地高天”相照应,分析这种呼应在结构和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即强调宇宙的广大与“我”的卑微对比,深化词作的情感内涵和主题表达。直抒胸臆:“侧身颇觉平生左”“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等句,直接表达人生坎坷、生命短暂的感慨;而“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等景语又含蓄委婉,两种表达方式相互配合,使情感表达层次丰富。

3. 分段赏析

“厚地高天”两句是开篇奠定基调之笔。“厚地”与“高天”以简括的意象构建出天地相接的宏阔空间,“厚”字赋予大地沉实凝重的质感,“高”字强化天空的垂直压迫感。动词“侧身”暗含躬身自省的姿态,“平生左”化用《易经》“左次无咎”之意,暗指人生困顿、进退失据的境遇,与天地之广阔形成强烈反差,折射出知识分子对生命价值的哲学叩问。“小斋如舸”运用精妙的空间比喻。将幽闭书斋比作漂泊江舸,既暗示物质空间的逼仄(“如舸”的狭长形态),又隐喻精神世界的动荡不安(“舟”的漂泊属性)。转折词“自许”凸显主体意识觉醒,“回旋可”以有限空间中的自我调适,展现文人以精神自由超越物理局限的生命智慧,暗含魏晋名士“一室小天地”的审美传统。“聊复浮生”句呈现存在主义式的生命观。“聊复”二字凝结着无奈与自嘲,呼应陶渊明“聊乘化以归尽”的出世情怀;“须臾我”的表述突破传统“吾丧我”的哲学范式,强调在永恒宇宙中珍视当下主体性的觉醒,与苏轼“寄蜉蝣于天地”的喟叹形成跨时空对话。“乾坤大”三字构成意境陡转。前两字延续上句的时空维度,末字“大”字如金石坠地,既收束前文对个体困境的书写,又以天地之浩瀚反衬人之渺小。这种“以小见大”的章法,深得杜甫“乾坤日夜浮”的凝练精髓,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与心理震撼。“霜林独坐”四句完成意境升华。视觉上,“霜林”以冷色调暗示秋意萧瑟,“红叶纷纷堕”的动态画面打破前文静观格局,飘零的红色既是生命热力的最后绽放,又是时间流逝的无声见证。独坐者与纷飞红叶构成动静对照,既暗含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孤绝,又超越传统隐逸书写,在“堕”落的宿命中提炼出“刹那永恒”的审美意境,体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血书者”的哲学深度。

4. 作品点评

《点绛唇・厚地高天》在创作手法上独具特色,上、下片前两句以诗化的思辨语言展开哲学性陈述,后两句或三句则转向具体形象描绘,增强了画面直观性。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仅用四十一个字,便巧妙融入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完成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与阐释。然而,受限于篇幅与表现方式,词中具象刻画稍显不足,在直观呈现与情感渲染上存在一定局限,未能充分发挥形象化表达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词,叶韵有常人难到处。“左”、“可”、“我”、“大”为韵脚字,造句难度大,而王氏运用自如。

不详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祖保泉

# 国维专攻经史,兼事考古,俱有卓识。于词则工小令,微嫌摹多创少。

不详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下一篇:清·洪亮吉《伊犁记事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