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hóng
lóu
yáo
lián
xiān

朝代:清作者:王国维浏览量:3
hóng
lóu
yáo
lián
xiān
chén
chén
míng
lǒng
gāo
shù
shù
yǐng
dào
nóng
chuāng
jūn
jiā
dēng
huǒ
guāng
fēng
zhī
yǐng
nòng
qiè
西
chuāng
mèng
mèng
xǐng
tiān
chuāng
wén
luò
huā

译文

遥望你住的红楼,却阻隔着纤纤的细雨,黄昏后夜色沉沉,笼罩着庭前的高树。树的影子映到我的窗前,你家方向透出灯火的光亮。清风摆弄着树枝的影子,摇动不定,仿佛我在西窗下迷离的梦境。只是梦醒时,人已远隔天涯,只有一阵阵落花飘落窗上的声音不时地传来。

逐句剖析

"红楼遥隔廉纤雨":遥望你住的红楼,却阻隔着纤纤的细雨,

# 廉纤雨:细微的小雨。唐韩愈《晚雨》:“廉纤晚雨不能晴。”廉纤:细微、纤细。,红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唐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廉纤雨:细微的小雨。唐韩愈《晚雨》:“廉纤晚雨不能晴。”

"沉沉暝色笼高树":黄昏后夜色沉沉,笼罩着庭前的高树。

# 笼:笼罩。,暝色:暮色。,沉沉:深沉貌。

"树影到侬窗":树的影子映到我的窗前,

# 侬窗:女子称自家的窗户。侬,我。此处为女子自称。

"君家灯火光":你家方向透出灯火的光亮。

# 灯火光:灯烛之光。灯火亦指代读书人读书学习。宋叶适《巩仲至墓志铭》:“宿艾骇服,以为积数十年灯火勤力,聚数十家师友讲明,犹不能到也。”

"风枝和影弄":清风摆弄着树枝的影子,摇动不定,

# 风枝:风吹拂下的树枝。

"似妾西窗梦":仿佛我在西窗下迷离的梦境。

# 西窗梦:谓卧于西窗下之梦。亦谓妇女之梦,因西窗乃妇人的居室。五代南唐冯延巳《采桑子》词:“一夜西窗梦不成。”

"梦醒即天涯":只是梦醒时,人已远隔天涯,

# 天涯:指天各一方。

"打窗闻落花":只有一阵阵落花飘落窗上的声音不时地传来。

# 打窗:一作洒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是近现代王国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出一幅充满惆怅与相思的画面。上阕中,“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红楼在廉纤细雨的阻隔下显得遥远,沉沉的暮色笼罩着高树,渲染出一种压抑、朦胧的氛围。“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树影映入“我”的窗户,而远处君家的灯火闪烁,暗示出对某人的思念,“侬”是古汉语中“我”的意思。下阕“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风吹动树枝与树影嬉戏,就像“我”在西窗下的梦境,将现实与梦幻联系起来。“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一旦梦醒,才发觉与思念之人远隔天涯,此时又听到打窗的落花声,更增添了一种凄美、惆怅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现代著名学者、词人

王国维(1877~1927),近现代学者、词人。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其职业经历丰富,曾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学部图书局编辑,清华研究院教授等。王国维从事戏曲、小说、词以及西方哲学、美学的研究,主张以地下实物资料参订文献史料,提出“二重证据法”,对甲骨文、古代史、辽金元史、宋元戏曲史等研究贡献巨大。尤工词,他提倡“境界” 说,主张“自然”,所作取径南唐、北宋。著有《人间词话》《曲录》《宋元戏曲考》《静庵文集》《观堂集林》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情词创作于1906年或1907年的暮春时节,地点是北京。彼时,王国维初至京城,任职于清政府学部。在此期间,他发表诸多教育相关论文,既有深入的理论探究,亦不乏针对现实弊病的切实建言。然而,彼时的清王朝已然日薄西山,即便有良方妙策,也难以挽救其沉疴。加之王国维仅为学部的普通小职员,空怀一腔爱国热忱,却苦无施展抱负的机会。面对官场的腐朽与黑暗,身为心系国家命运的文人,他内心被无尽的苦闷所充斥。而在这首词里,便隐晦地流露出了王国维心中那些难以诉诸言语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词。描绘了一位深陷苦恋的女子,在廉纤细雨、沉沉暝色的氛围中,遥望着隔着雨幕、高树的红楼,看到树影和君家灯火光,引发了一系列情感。营造了一种幽微深婉、凄美迷离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对所爱之人的深情渴慕,以及理想难以实现、被现实阻隔的无奈与痛苦。

2. 写作手法

渲染:“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通过对“廉纤雨”“沉沉暝色”“高树”等景物的描写,极力渲染出男女双方阻隔不通的忧伤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描绘出一种带有诗意和温馨的画面,树影摇曳、灯火映照,看似是美好的景象。然而,女子与所思念的男子之间却被雨、树、暝色等层层阻隔,这种美好的景象反而更衬托出女子无法与男子相见的悲伤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其中“红楼”指代女子心心念念的男子居所。红楼本应满含美好,却与女子遥不可及,横亘其间的,是细雨与高树。细雨如丝,缠绵悱恻,最易勾起人的愁绪;高树挺立,位于男子所居红楼之前,已然构成一层阻碍。而词人笔锋一转,又添“沉沉暝色”,暮色渐浓,如一张无形的大网,缓缓将一切笼罩。这两句词,一方面极力铺陈出男女双方被重重阻隔、无法相通的忧伤氛围;另一方面,透过字里行间,仿佛能看到一双饱含忧伤却又执着坚定的眼睛,始终在凝望。随着暝色愈发深沉,这凝望似乎已近乎绝望,然而,转机却在刹那间降临——“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此前浓重的隔绝氛围,在此刻被男子家楼上透出的灯光瞬间冲破,楼前高树的影子,突兀地映在了女子的西窗之上。这黑暗中乍现的光明与希望,足以让忧愁之人精神为之一振。“君家”与“侬窗”对举,亲昵之感扑面而来;一个“到”字,仿佛将所有的阻隔与距离瞬间抹去,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贴近感。先见“树影到侬窗”这一结果,而后才恍然是“君家灯火光”所致,这般安排,又多了几分出乎意料的惊喜。只是,细品之下便会发现,此前的种种阻隔实则并未真正消散,这份对“君家灯火”的惊喜与贴近,不过是“影”带来的虚幻之感。这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女子对楼中男子如痴如狂的渴慕与思念,又将这份希望的虚幻与渺茫展露无遗。​下片“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尽管只是树影,可因是由心爱男子楼中的灯光投射而来,在这痴情女子眼中,自然别具一格。楼外,树枝随风摇曳,窗上树影婀娜多姿,那“弄”字,仿若树影在自顾自地舞动,尽显美丽。而这树影在西窗上的曼妙舞姿,恰似女子在西窗下入眠时所做的美梦,梦里,愿望得以实现。紧接着“梦醒即天涯”,一语道破这美好只能存于梦中,一旦梦醒,她与男子之间,依旧被世间无数阻隔所分隔。即便“西窗”与“红楼”近在眼前,可想要互通往来,却仿若远在天涯海角。女子深知,自己这苦恋,唯有在梦中才能得到些许回应,所有的快乐,也只能在梦境里寻觅。“打窗闻落花”,一个“打”字极为精妙。花瓣轻柔,本无需用这般有力之词,词人却偏用“打”。客观而言,在万籁俱寂的深夜,落花被风吹至窗上,声音清晰可闻,仿佛有股力量在敲击窗户。而“打”字又极易让人联想到打击与伤害,枝头繁花凋零,女子青春梦想破灭,皆是对美好事物的无情摧毁。花的凋零,预示着春天的离去;梦的破碎,象征着青春的虚度。这般沉重的悲伤,唯有“打”字这般有力度的字眼,方能与之匹配。“打”字不仅给人以美丽理想被击碎的痛感,还带着一股将人从梦幻中强行拉回现实的力量。​

4. 作品点评

全词勾勒出一位深陷苦恋泥沼的女子形象。尽管理想难以照进现实,可她对恋人投注的炽热深情,以及对冲破重重阻隔的执着渴盼,无不触动读者的心弦,令人在感同身受中,既对其处境心生怜惜,又为她这份坚贞不渝的爱所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词人在这里当有寄意。青年时代的静安,也总是在追求他的美好的理想,他没有找到政治上正确的出路,他的理想也如梦影般破灭流散了。

现代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正《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

# 词曰“笼高树”“到侬窗”,皆吴越俗语。通首浑朴自然,情趣盎然,有古吴歌韵致。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陈维崧《临江仙·寒柳》

下一篇:清·释弘仁《黄山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