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秋深可奈何":南方已到秋深时候,又有什么办法呢,
"手持红豆几摩挲":手拿着红豆子,几回细细摩挲。
# 红豆:红豆树的种子,又名相思豆、相思子。古人常常以红豆象征爱情。
"累累本是无情物":红豆子串串累累,本是无情之物,
# 无情物:指草木。,累累:联贯成串貌。
"谁把闲愁付与他":是谁人把闲愁寄托在它身上。
近现代著名学者、词人
王国维(1877~1927),近现代学者、词人。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其职业经历丰富,曾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学部图书局编辑,清华研究院教授等。王国维从事戏曲、小说、词以及西方哲学、美学的研究,主张以地下实物资料参订文献史料,提出“二重证据法”,对甲骨文、古代史、辽金元史、宋元戏曲史等研究贡献巨大。尤工词,他提倡“境界” 说,主张“自然”,所作取径南唐、北宋。著有《人间词话》《曲录》《宋元戏曲考》《静庵文集》《观堂集林》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相思的七言绝句。借南国秋深、手持红豆摩挲之景,以红豆“无情”却载“闲愁”的矛盾,探询相思寄托缘由,抒发对恋人深沉、细腻的相思与钟爱。
2. 分段赏析
首句“南国秋深可奈何”以景衬情,“南国秋深”勾勒出暮秋时节南方特有的清冷、寂寥氛围,“可奈何”直抒胸臆,将面对秋景触发的无奈、怅惘情绪托出,为全诗奠定相思难遣的惆怅基调,借季节之深暗喻情思之浓。次句“手持红豆几摩挲”聚焦动作细节,“手持红豆”点明物象,“几摩挲”以反复把玩的姿态,把抽象相思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行为,传递出对红豆的珍视,更暗示红豆承载的情思厚重,让读者透过动作,触摸到诗人内心的缱绻与纠结。第三句“累累本是无情物”从理性角度解构红豆,“累累”状红豆形态,凸显其物理属性的无情感。以“本是无情”打破传统红豆寄相思的浪漫认知,形成情感与理性的张力,为后句诘问埋下伏笔,引发对“为何寄情于物”的思考。末句“谁把闲愁付与他”以诘问收束,承接前句对红豆“无情”的判断,追问闲愁寄托于红豆的缘起。表面是对传统意象的思辨,实则深化相思:明知红豆无情,却仍忍不住寄情,凸显情思的难以自控与无奈,将个人相思升华为对“外物喻情”艺术传统的诗意探询,让情感在理性与感性的碰撞中愈发深沉。
上一篇:清·袁枚《书鲁亮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