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yuè
dào
dōng
nán
qiū
zhèng
bàn

朝代:清作者:王国维浏览量:3
yuè
dào
dōng
nán
qiū
zhèng
bàn
shuāng
què
zhōng
jiān
hào
dàng
liú
yín
hàn
shuí
shuǐ
jīng
lián
xià
kàn
fēng
qián
yǐn
yǐn
wén
xiāo
guǎn
liáng
shī
湿
fēng
miàn
zuò
ài
qīng
guāng
fēn
zhào
ēn
yuàn
yuàn
liǔ
gōng
huái
hún
piàn
cháng
mén
西
zhāo
yáng
diàn
殿

译文

秋天正半,月亮转到东南方的天中,在宫殿的双阙中间,银河在浩荡奔流。是谁起来在水精帘下窥看?在风中隐隐听到呜咽的箫管之声。寒露沾湿衣服,微风吹拂着面庞,一个人欣赏明月的清光,这月光同时照着承恩和幽怨的人。宫苑中的柳树和槐树浑然一体,长门宫西边就是昭阳殿啊。

逐句剖析

"月到东南秋正半":秋天正半,月亮转到东南方的天中,

# 东南:方位名。介于东与南之间。

"双阙中间":在宫殿的双阙中间,

# 中间:位置居中的房间。,双阙: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因两者中间有空缺,故名双阙。

"浩荡流银汉":银河在浩荡奔流。

# 银汉:天河,银河。,浩荡:广博浩大的样子。

"谁起水精帘下看":是谁起来在水精帘下窥看?

# 水精帘: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风前隐隐闻箫管":在风中隐隐听到呜咽的箫管之声。

# 箫管:排箫和大管。泛指管乐器。此句暗指皇上正和宠爱的人一起宴饮欢娱。,隐隐:不清楚、不明显的样子。

"凉露湿衣风拂面":寒露沾湿衣服,微风吹拂着面庞,

# 拂面:拂掠容面。

"坐爱清光":一个人欣赏明月的清光,

# 清光:月光。,坐:因为。

"分照恩和怨":这月光同时照着承恩和幽怨的人。

"苑柳宫槐浑一片":宫苑中的柳树和槐树浑然一体,

# 一片:表数量。平而薄的东西一张或一块。,苑柳宫槐:宫苑中的树木。比喻沐浴雨露天恩。

"长门西去昭阳殿":长门宫西边就是昭阳殿啊。

# 昭阳殿:宫殿名。汉武帝时后宫八区中有昭阳殿,成帝时赵飞燕居之。后世小说戏剧多以昭阳指皇后之宫。,长门:汉宫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是近代词人王国维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描绘秋夜宫阙景象,以明月、银汉、水精帘、箫管等意象勾勒出清冷幽邃的意境;下片借凉露、宫苑之景,抒写月光普照下的恩仇交织与历史沧桑。全词以凄清朦胧的笔触,将自然之景与宫闱典故相融,通过“长门”“昭阳”等汉代宫阙意象的对比,暗喻人世浮沉与兴衰无常,展现出婉约含蓄的抒情风格与深沉的历史哲思。词中景语情语浑然一体,典故化用无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现代著名学者、词人

王国维(1877~1927),近现代学者、词人。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其职业经历丰富,曾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学部图书局编辑,清华研究院教授等。王国维从事戏曲、小说、词以及西方哲学、美学的研究,主张以地下实物资料参订文献史料,提出“二重证据法”,对甲骨文、古代史、辽金元史、宋元戏曲史等研究贡献巨大。尤工词,他提倡“境界” 说,主张“自然”,所作取径南唐、北宋。著有《人间词话》《曲录》《宋元戏曲考》《静庵文集》《观堂集林》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是王国维所写。是一首“宫怨”词,作于1908年仲秋的北京。1908年,王国维历经近两个月的辑录工作,在中秋之际撰成《曲录》前二卷。其间,元代杂剧名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颇受他的激赏,此词的创作或受其启发。此外,关于这首词的内涵,有人认为它写宫廷之事,甚至推测或许是影射光绪与珍妃的情事,这种观点也可作为一种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是近代学者王国维创作的⼀⾸词。词以中秋月夜为背景,通过“银汉”“凉露”“苑柳宫槐”等意象勾勒出寂寥深宫图景,借“长门”与“昭阳”两座宫殿的对比,暗喻宫中女子失宠的哀怨:月光平等倾洒人间,而咫尺宫墙内的恩宠与冷落却如天堑,抒发了对封建宫廷中女子命运无常的悲悯,以及对人情冷暖、荣辱殊途的深刻洞察。

2. 写作手法

典故:“凉露湿衣风拂面”化用李白《玉阶怨》,借典故中女子形象,增添词中女子坚贞、皎洁的品质及对光明高远追求的内涵。借景抒情:“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苑柳宫槐浑一片”等句,借双阙、银河、苑柳宫槐等景色,营造氛围,抒发情感,如“双阙”“银河”营造出雄伟浩瀚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象征手法:“水精帘”象征帘下之人的聪明美丽,“风前隐隐闻箫管”中箫管声象征女子心中的忧愁疑虑,为下片抒情做铺垫。以情入理:词中先写女子的怨情,如“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后归结到“理”的思索,如“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从情到理,深化主题,将传统宫怨题材写出新境界。对比衬托:“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将君王的恩宠不均与月光的无私分照对比,突出月光的慷慨无私,衬托出失宠者的哀怨。“长门西去昭阳殿”将长门宫的寂寞孤独与昭阳殿的炙手可热对比,在月光下突出恩宠差异的虚幻,进而思考人间恩怨的价值。

3. 分段赏析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词的开篇以宏大的景象起笔:“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这一壮阔的画面并非偶然出现,王国维在《戏效季英作口号诗》之四中也曾写道“双阙凌霄不可攀,明河流向阙中间”。秋天的银河在夜空中格外清晰,巍峨的双阙仿佛承接天上银河,形成天人合一的雄浑气象。这种天上浩瀚与人间雄伟的结合,体现了王国维对特定景象的独特偏爱与深刻感悟,也为全词奠定了开阔而深沉的基调。紧接着,词人将视角转向宫廷内的人物:“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秋夜月下,有人卷起晶莹剔透的水精帘,凝望夜空,同时听到随风传来的箫管之声。这箫管声来自君王的饮宴娱乐之处,帘下之人虽未直接出现,但通过“水精帘”的意象,我们可以联想到其聪慧美丽的形象;而“隐隐”的箫管声,则暗示出她内心的忧愁与疑虑。这两句从失宠女子的视角出发,细腻地展现了其孤寂落寞的心境,为下片的情感抒发和哲理思考做好铺垫。下片继续描写女子的处境与心境:“凉露湿衣风拂面”。这一句令人联想到李白《玉阶怨》中那个在露水中伫立的女子,同样的坚贞、皎洁,同样有着对光明和高远的追求。然而,王国维笔下的女子不仅有怨情,更在怨中融入了“理”的思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明月的清辉无私地洒向人间,无论是失宠者的寂寞长门宫,还是得宠者的繁华昭阳殿,都能得到平等的照耀。这与君王有偏有向的宠爱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自然的公平与永恒,以及人间恩宠的无常与短暂。词的结尾进一步深化哲理:“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在月光的笼罩下,皇宫中的苑柳宫槐融为一体,长门宫与昭阳殿也不过咫尺之遥。这一景象暗示着,无论得宠还是失宠,恩与怨在永恒的时间和广阔的宇宙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整个皇宫乃至清王朝,都逃不过兴衰更替的命运,人间的恩恩怨怨终究是短暂而虚幻的。这种从“情”到“理”的升华,使传统宫怨词突破了单纯抒发个人哀怨的局限,展现出更为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历史感悟。

4. 作品点评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这阕词浸染着清秋孤寂情思,以“银汉”“水精帘”“凉露”“清光”等冷冽意象,勾勒出词人内心冰封的精神世界。静安先生借此构筑理想国,隔绝尘世喧嚣,坚守人格精神,追寻“般若境界”。饶宗颐以“拳拳忠悃”评之,道尽词中深沉赤诚的精神坚守,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拳拳忠悃”,让人唏嘘不已。

不详饶宗颐《人间词话平议》

# 凉露、清光,皆纪实。苑柳宫槐、长门昭阳,当感发于辑录曲目及批校唐五代诸家词,并无其他“寄托”。

不详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

# 借用宫词的体裁,以寓对“君国”的情思。封建宫廷中,专制君主和宫人的关系,纯粹是主奴关系,宫人们仰承君主的鼻息,盼望能得到恩宠,这与文人们希冀进入朝廷,谋取官位是一致的,所以历来文人宫词中的宫怨,实质上也就是文人失意时的怨愤。

不详陈永正《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