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àng
wēng
èr

朝代:清作者:梁启超浏览量:3
xiōng
zhōng
shí
wàn
bīng
bǎi
liáo
lài
shī
míng
shuí
lián
ài
guó
qiān
háng
lèi
shuō
dào
chén
píng

译文

可惜他胸中藏着万千韬略,却始终没机会施展抱负,无奈之下只能通过写诗来抒发心声。谁能理解他因爱国而流的千行泪水,一提起外敌入侵的往事,他内心的愤慨便难以平息。

逐句剖析

"辜负胸中十万兵":可惜他胸中藏着万千韬略,却始终没机会施展抱负,

"百无聊赖以诗鸣":无奈之下只能通过写诗来抒发心声。

"谁怜爱国千行泪":谁能理解他因爱国而流的千行泪水,

"说到胡尘意不平":一提起外敌入侵的往事,他内心的愤慨便难以平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陆放翁集》是清末民初思想家梁启超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陆游诗集为切入点,通过“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的诗句,揭示诗人空怀军事韬略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以及以诗抒怀的无奈。前两句以“胸中十万兵”化用陆游《弋阳道中遇大雪》诗意,暗合范仲淹“胸中自有甲兵”的典故,凸显陆游的雄才大略与现实困境的冲突;后两句“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直抒胸臆,借“胡尘”意象(陆游诗中出现数十次)概括其爱国主题,反问句式强化了对诗人遭遇的同情与时代不公的愤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维新派领袖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宏猷、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清光绪举人。他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其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早年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以“新民体”式新散文传播新学,影响巨大。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代表作品有《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著作辑为《饮冰室合集》,今辑有《梁启超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读陆放翁集》首句“辜负胸中十万兵”,化用范仲淹“胸中自有甲兵”与陆游《弋阳道中遇大雪》诗意,以“十万兵”喻指陆游卓越的军事韬略与报国之志,“辜负”二字直陈其才略未展的遗憾,为全诗奠定沉郁基调。此句以虚写实,既概括陆游生平抱负,又暗含对南宋朝廷埋没人才的隐讽。次句“百无聊赖以诗鸣”,承接首句转折,写陆游在壮志难酬的困境中,只能借诗歌抒发胸臆。“百无聊赖”凸显其精神苦闷,“以诗鸣”则点出诗歌作为情感宣泄的出口,暗合韩愈“不平则鸣”的文学观,既肯定其诗歌成就,又隐含对诗人命运的叹惋。两句形成因果递进,将陆游的人生矛盾浓缩于“兵”与“诗”的对比中。第三句“谁怜爱国千行泪”,以反问句式强化情感力度,“千行泪”极言陆游爱国情怀的深沉与悲怆。“谁怜”二字既似为诗人鸣不平,又引发读者对其精神世界的共情,将个人悲剧上升为时代性的情感共鸣,使诗句兼具感染力与批判性。末句“说到胡尘意不平”,“胡尘”是陆游诗中高频意象,代指金人南侵的战乱现实。“意不平”三字收束全诗,既呼应前句“千行泪”的哀痛,又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国家危亡的愤慨,展现陆游诗歌一以贯之的爱国主题。此句以直白语言收束,却力有千钧,将诗人的悲愤与不甘定格于对现实的控诉中,形成情感上的强烈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