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清作者:梁启超浏览量:2
xiàn
shēn
gān
zuò
wàn
shǐ
zhù
lùn
qiú
wéi
bǎi
shì
shī
shì
mín
quán
jiù
gèng
yán
zhé
yǒu
xīn
zhī
shí
nián
hòu
dāng
guó
yóu
kuáng
shuí
shì
jiè
qióng
yuàn
jìn
hǎi
tiān
liáo
kuò
duō
shí

译文

我甘愿献身,哪怕成为万千箭矢射击的靶心,也要坚定前行,撰写理论文章,希望能够成为流芳百世的宗师。我发誓要兴起民众的权利意识,改变旧有的风俗习惯,更要深入钻研哲学道理,来启发人们获得新的知识和思想。十年之后,人们应当会想起我,可当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狂热盲目的状态时,我又能和谁倾诉我的想法呢。世界广阔无垠没有尽头,我的愿望也同样没有穷尽,我久久地伫立在这辽阔的海天之间,思考着未来和理想。

逐句剖析

"献身甘作万矢的":我甘愿献身,哪怕成为万千箭矢射击的靶心,也要坚定前行,

"著论求为百世师":撰写理论文章,希望能够成为流芳百世的宗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我发誓要兴起民众的权利意识,改变旧有的风俗习惯,

"更研哲理牖新知":更要深入钻研哲学道理,来启发人们获得新的知识和思想。

"十年以后当思我":十年之后,人们应当会想起我,

"举国犹狂欲语谁":可当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狂热盲目的状态时,我又能和谁倾诉我的想法呢。

"世界无穷愿无尽":世界广阔无垠没有尽头,我的愿望也同样没有穷尽,

"海天寥廓立多时":我久久地伫立在这辽阔的海天之间,思考着未来和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励》是清代梁启超的作品,此诗开篇“献身甘作万矢的”便展现出一种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奉献精神,愿意以自身为靶子承受诸多挑战。“著论求为百世师”则表明其著书立说期望能成为后世的楷模与导师,体现出高远的志向与追求。“誓起民权移旧俗”彰显出立志兴起民众权利、改变陈旧习俗的决心,有着强烈的变革意识。“更研哲理牖新知”强调不断钻研哲理以开启新的知识领域,凸显对知识探索与传播的重视。“十年以后当思我”有一种对自身贡献在未来得到认可的期待与自信。“举国犹狂欲语谁”则流露出在举国皆狂的背景下无人可倾诉的孤独与无奈。“世界无穷愿无尽”表达出面对广阔世界有着无尽的愿望与抱负。“海天寥廓立多时”描绘出在海天辽阔之处长久伫立的形象,暗示着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沉思以及坚守信念的状态。全诗通过描写自身的志向、决心、探索、期待、孤独以及在广阔天地间的思索等,表达了诗人为了理想不惜献身的坚定意志、对社会变革与知识传播的强烈渴望、在时代洪流中孤独前行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无限未来的憧憬与展望,展现出一位有远见卓识、心怀天下且坚韧不拔的逐梦者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维新派领袖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宏猷、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清光绪举人。他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其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早年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以“新民体”式新散文传播新学,影响巨大。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代表作品有《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著作辑为《饮冰室合集》,今辑有《梁启超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开篇便展现出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与宏大的志向。“献身甘作万矢的”,形象地表明愿意挺身而出,哪怕成为众人批判、攻击的目标,也毫不退缩,体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著论求为百世师”则表达了通过著书立说,期望能成为后世长久的榜样与指引,彰显出对知识传播、思想传承的深切担当,为全诗奠定了高远且激昂的基调。颔联“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抱负与行动方向。“誓起民权移旧俗”体现出立志要唤起民众的权利意识,改变陈旧的社会风俗,反映出对社会变革的追求与决心。“更研哲理牖新知”则强调在探索民权、变革社会的同时,深入钻研哲学道理,以开启新的知识领域,启迪人们的思想,展现出一种不断进取、深入思考的治学态度和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多方面努力。颈联“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情感上出现了一丝孤独与无奈。诗人坚信十年之后人们会理解自己的用心与努力,会在回忆中想起自己,但在当下,当整个国家还处于一种狂热、迷茫的状态时,自己满腹的感慨与想法却又无人可以诉说,流露出一种先驱者的寂寞与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也从侧面反映出其思想的超前性以及不被当时普遍理解的困境。尾联“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视野再次拓宽,由国家延伸到整个世界。面对无穷的世界,诗人有着无尽的愿望,展现出广阔的胸怀和永不停止的追求。“海天寥廓立多时”则描绘出诗人独自久久地伫立在辽阔海天之间的画面,以一种坚韧、执着的形象收尾,既表现出其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独坚守,又暗示着这种坚守将持之以恒,无论遭遇多少困难与不理解,都将如海天中的磐石一般,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行,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表达与丰富的意象呈现,生动地展现出一位有志之士的豪情壮志、深沉思考以及在时代浪潮中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洞仙歌·咏黄葵》

下一篇:清·吴翌凤《玉楼春·空园数日无芳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