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甘作万矢的":我甘愿献身,哪怕成为万千箭矢射击的靶心,也要坚定前行,
"著论求为百世师":撰写理论文章,希望能够成为流芳百世的宗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我发誓要兴起民众的权利意识,改变旧有的风俗习惯,
"更研哲理牖新知":更要深入钻研哲学道理,来启发人们获得新的知识和思想。
"十年以后当思我":十年之后,人们应当会想起我,
"举国犹狂欲语谁":可当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狂热盲目的状态时,我又能和谁倾诉我的想法呢。
"世界无穷愿无尽":世界广阔无垠没有尽头,我的愿望也同样没有穷尽,
"海天寥廓立多时":我久久地伫立在这辽阔的海天之间,思考着未来和理想。
近代维新派领袖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宏猷、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清光绪举人。他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其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早年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以“新民体”式新散文传播新学,影响巨大。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代表作品有《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著作辑为《饮冰室合集》,今辑有《梁启超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开篇便展现出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与宏大的志向。“献身甘作万矢的”,形象地表明愿意挺身而出,哪怕成为众人批判、攻击的目标,也毫不退缩,体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著论求为百世师”则表达了通过著书立说,期望能成为后世长久的榜样与指引,彰显出对知识传播、思想传承的深切担当,为全诗奠定了高远且激昂的基调。颔联“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抱负与行动方向。“誓起民权移旧俗”体现出立志要唤起民众的权利意识,改变陈旧的社会风俗,反映出对社会变革的追求与决心。“更研哲理牖新知”则强调在探索民权、变革社会的同时,深入钻研哲学道理,以开启新的知识领域,启迪人们的思想,展现出一种不断进取、深入思考的治学态度和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多方面努力。颈联“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情感上出现了一丝孤独与无奈。诗人坚信十年之后人们会理解自己的用心与努力,会在回忆中想起自己,但在当下,当整个国家还处于一种狂热、迷茫的状态时,自己满腹的感慨与想法却又无人可以诉说,流露出一种先驱者的寂寞与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也从侧面反映出其思想的超前性以及不被当时普遍理解的困境。尾联“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视野再次拓宽,由国家延伸到整个世界。面对无穷的世界,诗人有着无尽的愿望,展现出广阔的胸怀和永不停止的追求。“海天寥廓立多时”则描绘出诗人独自久久地伫立在辽阔海天之间的画面,以一种坚韧、执着的形象收尾,既表现出其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独坚守,又暗示着这种坚守将持之以恒,无论遭遇多少困难与不理解,都将如海天中的磐石一般,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行,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表达与丰富的意象呈现,生动地展现出一位有志之士的豪情壮志、深沉思考以及在时代浪潮中的复杂心境。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洞仙歌·咏黄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