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篱茅舍掩苍苔":枳树编成的篱笆和茅草屋遮蔽着青苔,
"乞竹分花手自栽":讨要竹子、分取花卉,亲手栽种。
"不好诣人贪客过":不喜欢拜访别人却盼着客人到访,
# 贪:一作耽。
"惯迟作答爱书来":习惯延迟回信却喜爱收到书信。
# 答:一作荅。
"闲窗听雨摊诗卷":闲坐窗前听着雨声摊开诗卷,
"独树看云上啸台":在孤树下登上啸台看云卷云舒。
# 啸台:晋阮籍常登台长啸。
"桑落酒香卢橘美":桑落酒香气扑鼻,卢橘味道鲜美,
# 卢橘:橘:一作桔。卢桔:枇杷。,桑落:美酒名。
"钓肥斜系草堂开":钓鱼船斜系在岸边,草堂门敞开着。
明清时期文学家,“江左三大家”之一
吴伟业(1609~1671?),明清时期文学家。字骏公,号梅村,别号灌隐主人、大云居士,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官至左庶子。弘光时任少詹事。入清后,官至国子祭酒。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合称“江左三大家”。其诗众体皆工,题材多样。律诗沉博工丽,格调正大,音节谐和,缠绵真挚而不失雄健,兼有杜甫、李商隐的神髓;七言歌行最为后人称道,善于将色泽浓丽的笔法融汇于铺叙之中。其诗在格律上广泛学习前人,形成自身特色,世称 “梅村体”。代表作品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二首》《永和宫词》《圆圆曲》等。另有诗文《梅村家藏稿》、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等。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描绘了梅村积篱茅舍、苔绿花繁的农家景色,展现出一派安静和谐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眷恋之情。
2. 分段赏析
“枳篱茅舍掩苍苔,乞竹分花手自栽”,开篇两句,生动呈现出初建庄园时的景象。茅屋、枳篱与苍苔相互映衬,既透露出此地的清幽静谧,也隐约可见别业初建时的荒芜模样。购置此地后,自然少不了一番修缮布置。竹子是向人求得,花卉乃他人分赠,皆无需耗费钱财,由此也可窥见诗人与周边邻里的融洽关系。这情形恰似当年杜甫在蜀地,背郭堂建成后,四处寻觅桃、竹、松、桤等植株栽种,满心沉浸于乔迁新居的喜悦之中。“手自栽”强调亲力亲为,唯有如此,方能契合心意,其间饱含着诗人对自己居所的深切热爱。“梅村”建成后,诗人仿若寻得了心灵的栖息之所,故而以此为号,诗题《梅村》也无疑是诗人自我形象的生动写照。“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此联刻画了诗人居于梅村时的心境与状态。看似与“礼尚往来”的常理相悖,却极为真切地描绘出一种独特的人生情味。当时诗人的满心兴致皆系于“梅村”,“不好诣人”应是其真实写照,但他并不排斥,甚至十分欢迎客人来访,与他一同分享这份生活的愉悦。他内心自满自足,懒于频繁的人情应酬,“惯迟作答”(不爱回信)却又并非断绝与外界的联系,相反,还期盼能多收到几封信(“爱书来”),借此了解外界的种种讯息。总之,这两句展现出的是一种顺应自然、自在闲适且未与世俗隔绝的生活之乐。“不好”与“贪”、“惯迟”与“爱”,在矛盾对立中又相互依存,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古往今来,秉持这种生活态度的人并不鲜见,但能将其中的情趣生动表达出来的诗句却并不多,因而此联格外值得品味与赞赏。“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前一联侧重对诗人心理的描摹,这两句则更倾向于展现其行为举止,而其中的意趣皆在于自得其乐。闲坐窗前,阅读诗卷是一种乐趣,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犹如大自然谱写的美妙诗篇,聆听雨声同样是一种乐趣;创作文章是一种乐趣,高空飘浮的白云,恰似大自然挥洒的墨彩,观赏白云亦是一种乐趣。诗人登高舒啸、迎风赋诗的悠然姿态,在诗句中栩栩如生,跃然眼前。“桑落酒香卢橘美,钓船斜系草堂开”,据刘绩《霏雪录》记载:“河东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时节,取水酿酒,酒味醇厚甘美,故而得名桑落酒。”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提到:“卢桔夏熟。”注释称:“卢桔即枇杷。”如此,上联所描绘的便是“梅村”的美味佳肴;下联“钓船斜系”更暗示着此地作为水乡,鱼类资源的丰富。由此可见,“梅村”之乐,足以让人安享余生。“草堂开”三字最终点明诗题,表明这是新居落成时所作的题咏。无论是“草堂”二字,还是整首律诗的风格,都不禁让人联想到杜甫漂泊西南、定居成都期间所创作的七律,二者在某些韵味上有着相通之处。
# 自写名士风流,渐入宋格矣。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
# 温柔敦厚,视平日雄丽,又变一格矣。
清林昌彝《海天琴思录》
# 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
清赵翼《瓯北诗话》
上一篇:清·德隐《新秋晚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