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ǔ

朝代:清作者:秋瑾浏览量:3
xiàng
dōng
fēng
chǔ
yāo
wèi
shuí
pín
hèn
wèi
shuí
jiāo
líng
qiáo
pàn
xiāo
hún
chù
lín
shuǐ
bàng
wàn
wàn
tiáo

译文

柳树在东风中翩翩起舞,它为什么这么忧愁?为什么这么娇羞?在令人销魂的潘陵桥边,临水依堤有千枝万枝柳丝在为离别人忧愁地起舞。

逐句剖析

"独向东风舞楚腰":柳树在东风中翩翩起舞,

# 舞楚腰:指柳树婀娜多姿随风轻盈摆动的样子。

"为谁颦恨为谁娇":它为什么这么忧愁?为什么这么娇羞?

# 颦恨:指皱眉发愁的样子。

"灞陵桥畔销魂处":在令人销魂的潘陵桥边,

# 销魂:形容魂魄从形体中离去。这里形容因离别而愁苦得心神不定的样子。,灞陵桥:西安灞水上有灞桥,是唐人送别之处,又名销魂桥,桥两岸多植柳。

"临水傍堤万万条":临水依堤有千枝万枝柳丝在为离别人忧愁地起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赋柳》是近代秋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借柳树来抒发情感。首句描绘出柳树独自迎着东风舞动纤细腰肢的姿态,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灵动的氛围。次句以疑问的语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仿佛柳树有着自己的忧愁和娇媚,却又不知为谁而展现。第三句点明了地点是灞陵桥畔,尾句描绘出柳树临水傍堤、数量众多的景象,既展现了柳树的繁茂,又与前文的孤独形成对比,更凸显出柳树的惆怅。全诗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人生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家

秋瑾(1875~1907),原名闺瑾,字璿卿,号旦吾,别号鉴湖女侠;留学日本时易名瑾,字竞雄,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6年为反对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而回国。次年1月在上海发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不久,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后被捕就义。其作品宣传民主革命、妇女解放内容,笔调雄健,感情奔放。有诗词作品《满江红·小住京华》《对酒》等。今辑有《秋瑾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于1903年后,彼时秋瑾居于北京,是她与朋友们聚会之际创作的。诗里提到的“灞陵桥畔”并非实指作者身处西安,而是借这一物象来寄托情怀,借物咏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独向东风舞楚腰”:“独向”强调了柳树的孤独,“东风”点明了时间和环境,“舞楚腰”则将柳树拟人化,描绘出它迎着东风舞动纤细腰肢的姿态。此句通过对柳树姿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灵动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为谁颦恨为谁娇”:“为谁”一词以疑问的语气,进一步强化了柳树的孤独感。“颦恨”和“娇”则分别描绘出柳树的忧愁和娇媚,使读者感受到柳树内心的惆怅。此句通过对柳树情感的描写,使柳树的形象更加生动,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柳树的孤独。“灞陵桥畔销魂处”:“灞陵桥畔”是一个充满离别愁绪的地方,“销魂处”一词则强调了柳树所处的环境充满了离别的悲伤。此句通过地点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柳树的惆怅,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柳树内心的悲伤。“临水傍堤万万条”:“临水傍堤”描绘出柳树的生长环境,“万万条”则强调了柳树的数量众多。此句与前文的孤独形成对比,更凸显出柳树的惆怅。同时,也展现了柳树的繁茂,使读者感受到柳树的生命力。全诗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人生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王士祯《新滩二首(其二)》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