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云女子不英雄":莫要说中华女儿不是巾帼英雄,
# 漫云:徒说,不要说。
"万里乘风独向东":乘长风破万里浪独自跨海向东。
# 独:独自。
"诗思一帆海空阔":征帆上心潮起伏诗情犹如大海,
# 一帆:孤帆。
"梦魂三岛月玲珑":那岛国的玲珑月色飞进了梦中。
# 玲珑:状月色明亮、皎好。,三岛:用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个大岛以代日本。
"铜驼已陷悲回首":回顾已沦陷的祖国我忧心忡忡,
# 铜驼:《晋书·索靖传》载,索靖“先识远量”,曾指洛阳宫门外铜驼叹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以铜驼荆棘喻战乱,此言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汗马终惭未有功":惭愧的是到处奔走却未建微功。
# 汗马:战马疾驰而出汗。此喻战功。《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如许伤心家国恨":国家危亡使我已如此伤心悲痛,
"那堪客里度春风":何况又加上异国作客虚度春风。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家
秋瑾(1875~1907),原名闺瑾,字璿卿,号旦吾,别号鉴湖女侠;留学日本时易名瑾,字竞雄,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6年为反对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而回国。次年1月在上海发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不久,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后被捕就义。其作品宣传民主革命、妇女解放内容,笔调雄健,感情奔放。有诗词作品《满江红·小住京华》《对酒》等。今辑有《秋瑾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唱和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亲身感受,抒发出起女子未必不如男豪情壮志以及爱国情怀。
2. 分段赏析
首联“漫云女好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实为对日本友人石井诗作的回应。这两句以铿锵有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跨越重洋寻求救国真理的豪迈气概。“漫云”二字有力地驳斥了千百年来对女性的偏见,而“独”字则鲜明地凸显了诗人作为时代先锋的巾帼形象。颔联承接“独向东”的意象展开。诗人描绘了海上航行的壮阔景象:“诗思一帆海空阔”,以浩瀚海天为背景,展现了开阔的胸襟与澎湃的诗情;“梦魂三岛月玲珑”则细腻地刻画了对日本的神往之情,将浪漫的憧憬与理性的求学目的巧妙结合。这两句由雄浑转向清丽,完美展现了诗人兼具的英雄气概与女性特质。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的东渡并非仅为赏景怡情。在“梦魂三岛月玲珑”的遐想中,诗境陡然转为沉郁。颈联“悲回首”蕴含双重深意:既是对故土的眷恋,更是对祖国命运的忧思。“荆棘铜驼”的意象折射出对山河破碎的痛心,而“汗马终惭未有功”则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愧疚。一个“惭”字,凝聚着几代仁人志士救国图存的艰辛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尾联“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收束全诗,将家国情怀与个人抱负融为一体。这沉痛的慨叹,既是诗人复杂心绪的真实写照,也彰显了她“万里乘风”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整首诗情感跌宕,意境雄浑,充分展现了秋瑾作为革命先驱的家国情怀与巾帼英姿。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通过三次意境转换,生动展现了秋瑾初赴日本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诗中既有对异国风光的诗意遐想,又有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忧虑,更有以身许国的坚定信念,这些看似不同的情感维度,最终都统一在诗人作为“巾帼英雄”的鲜明形象之中。
# 诗中以“英雄”自许,表现了欲挽祖国危亡的一片赤子之心,洋溢着感人肺腑的爱国深情。
现代古典文学专家、诗人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
上一篇:清·钱澄之《梅花二首》
下一篇:清·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