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朝代:清作者:秋瑾浏览量:3
dēng
tiān
bái
lóng
zǒu
shān
kuà
měng
chì
zhà
fēng
yún
shēng
jīng
shén
fēi
rén
chǔ
shì
dāng
shén
yóu
tún
quǎn
zhū
ér
ān
jiàn
xiàng
hān
鹿
zhàn
liú
xiù
léi
zhèn
kūn
yáng
nián
yuē
èr
shí
ér
néng
xīng
hàn
chǔ
shā
rén
gǎn
dāng
wàn
shì
qīn
yīng
kuì
nián
èr
shì
shàng
kōng
shí
yōu
suǒ
xìng
zài
fēng
chén
zhì
zhōng
měi
wén
shēng
xīn
zhé
zhèn
nài
shì
qún
cái
wéi
zhù
yīn
zhī
fàn
dōng
hǎi
zhuàng
shì

译文

登上天空骑着白龙,行走在山间跨着猛虎。发出呼喊,风云为之涌动,精神四处飞扬。大丈夫在世上应当与神奇的事物交往,看那些平庸的家伙怎么能相提并论!没看到项羽在钜鹿之战中尽情呼喊着战斗,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击鼓的声音如雷震般响亮,他们年纪大约二十多岁,却能够兴复汉楚。杀敌没有人敢抵挡,万代人都钦佩他们的英勇威武。惭愧我今年二十七岁,在世上还没有做出什么贡献。白白辜负了对时局的忧虑,没有计策驱逐外敌。好在虽然身处乱世,但志气始终不会腐朽。每次听到战鼓的声音,内心就会愤怒。无奈我势力孤单,众多贤才不帮助我。因此我想要泛舟东海,希望得到壮士的辅佐。

逐句剖析

"登天骑白龙":登上天空骑着白龙,

"走山跨猛虎":行走在山间跨着猛虎。

"叱咤风云生":发出呼喊,风云为之涌动,

"精神四飞舞":精神四处飞扬。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大丈夫在世上应当与神奇的事物交往,

"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看那些平庸的家伙怎么能相提并论!

# 豚犬:猪狗。

"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没看到项羽在钜鹿之战中尽情呼喊着战斗,

# 酣呼:大声呼喊。

"刘秀雷震昆阳鼓":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击鼓的声音如雷震般响亮,

"年约二十余":他们年纪大约二十多岁,

"而能兴汉楚":却能够兴复汉楚。

"杀人莫敢当":杀敌没有人敢抵挡,

"万世钦英武":万代人都钦佩他们的英勇威武。

"愧我年二七":惭愧我今年二十七岁,

"于世尚无补":在世上还没有做出什么贡献。

"空负时局忧":白白辜负了对时局的忧虑,

"无策驱胡虏":没有计策驱逐外敌。

"所幸在风尘":好在虽然身处乱世,

# 风尘:指生活流浪,艰辛。

"志气终不腐":但志气始终不会腐朽。

"每闻鼓鼙声":每次听到战鼓的声音,

# 鼓鼙声:指战事。

"心思辄震怒":内心就会愤怒。

"其奈势力孤":无奈我势力孤单,

"群才不为助":众多贤才不帮助我。

"因之泛东海":因此我想要泛舟东海,

"冀得壮士辅":希望得到壮士的辅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失题》是晚清女革命家秋瑾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秋瑾心怀救国救民的理想。此诗中,她以豪迈的笔触,先以骑龙跨虎等意象展现自身的壮志与豪情,借项羽、刘秀等英雄事迹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同时,她感慨自己年岁渐长却未能为世所用,虽有忧国之心却无驱敌之策。尽管如此,她志气不腐,听到战鼓之声仍心潮震怒,最后因势力孤单,希望能泛东海寻得壮士辅佐自己实现理想,体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家

秋瑾(1875~1907),原名闺瑾,字璿卿,号旦吾,别号鉴湖女侠;留学日本时易名瑾,字竞雄,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6年为反对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而回国。次年1月在上海发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不久,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后被捕就义。其作品宣传民主革命、妇女解放内容,笔调雄健,感情奔放。有诗词作品《满江红·小住京华》《对酒》等。今辑有《秋瑾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泛东海歌》具体创作时间研究者说法不一。这与秋瑾两次赴日经历相关,一说是1904年夏所作,一说1905年夏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叱吒风云生,精神四飞舞。”开篇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种豪迈壮阔的景象,诗人想象自己骑着白龙登天、跨着猛虎走山,呼风唤雨,精神飞扬。这几句诗展现出诗人非凡的气魄和远大的志向,为全诗奠定了激昂的情感基调。“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此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认为有大志向的人应当与非凡的事物交往,那些平庸之辈不值得与之同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对自身的高要求。“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刘秀雷震昆阳鼓。年约二十馀,而能兴汉楚;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诗人列举项羽在钜鹿之战中酣畅淋漓地战斗、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如雷震般击鼓进军的英雄事迹,指出他们年仅二十多岁就成就了兴复汉楚的大业,其英勇无敌、万世敬仰。通过这些英雄事迹,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仰慕以及对自己也能建功立业的期待。“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笔锋一转,诗人感慨自己年已二十七,却对世间毫无贡献,徒有对时局的忧虑,却没有办法驱逐外敌。这几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尽管现状不佳,但诗人表明自己身处乱世,志气却始终不会腐朽。每当听到战鼓之声,内心就会涌起愤怒之情。这体现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爱国之心和战斗精神从未减退。“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最后诗人诉说了自己的困境,势力孤单,没有群才相助。因此希望能泛舟东海,寻得壮士辅佐自己。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助力以实现理想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彝尊《四和香·小小春情先漏泄》

下一篇:清·谭嗣同《潇湘晚景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