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度秋色远":大雁南飞,秋色无际,
# 雁度:秋雁南飞之时。
"日静无云时":晴朗的高空,静静的周围。
"客心不自得":面对此景我忽然心情惆怅,
# 客心:李白初游兖州治城瑕丘,自夏至秋,寓留数月,时为一旅客,故云。客,作者自谓。
"浩漫将何之":回顾茫茫,不知要去哪里。
# 之:去,到。,浩漫:大水浩荡貌,形容愁思的深广。
"忽忆范野人":忽然想起范居士,
# 野人:隐居于山野之人。
"闲园养幽姿":闲居田园的清幽身姿。
# 幽姿:幽雅之态。
"茫然起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顿时勃发,
"但恐行来迟":只怕现在出发晚了。
"城壕失往路":来到城池时却迷了路,
# 城壕:犹城池。
"马首迷荒陂":策马来到了荒芜的山坡。
# 陂:山坡。
"不惜翠云裘":顾不上自己珍贵的翠云裘,
# 翠云裘:饰有青云图纹的皮衣。
"遂为苍耳欺":任由它被荒坡上的苍耳弄脏。
"入门且一笑":进门后,居士忍俊不禁,
"把臂君为谁":握住我手臂问这一身苍耳为了谁。
# 把臂:握住对方的手臂,亲热的表示。
"酒客爱秋蔬":我爱吃秋天的蔬菜水果,
# 酒客:指作者自己。
"山盘荐霜梨":盘中摆上了甜甜的雪梨。
# 荐:进献。
"他筵不下箸":别的宴席我不会喜欢,
"此席忘朝饥":这顿饭却要连早餐补齐。
# 朝饥:指未吃早餐的饥饿。
"酸枣垂北郭":环顾院落,酸枣垂挂院北,
"寒瓜蔓东篱":寒瓜爬满了东边的竹篱。
# 寒瓜:泛指秋瓜。
"还倾四五酌":面对此景还要再喝四五杯,
"自咏猛虎词":情不自禁地吟起《猛虎行》。
# 猛虎词:即《猛虎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平调曲》,内容多述贫士不因环境艰险而改变其坚贞的节操。李白诗中易“行”为“词”,是为押韵。
"近作十日欢":我和你欢饮十日美酒,
# 十日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昭王……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交,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欢。’”后人常谓“平原十日欢。”以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
"远为千载期":再约一个千年的期会。
# 千载期:指友情永久不变。
"风流自簸荡":手舞足蹈都是潇洒韵致,
# 簸荡:摇荡。
"谑浪偏相宜":戏谑笑浪与我辈偏偏相宜。
# 谑浪:戏谑放浪。
"酣来上马去":醉酒后上马离开城北,
"却笑高阳池":此情此景,山简的高阳池岂能及。
# 高阳池:池名,原名习家池,在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凤凰山南麓,是东汉建武年间汉侍中、襄阳侯习郁效越国大夫范蠡养鱼所建。晋山简镇襄阳,唯酒是耽,常置酒池上,大醉而归,名其池为高阳池,盖取郦其食高阳酒徒之意。时有童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此喻指范居士住址。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寻友诗。此诗生动展现了李白在拜访友人途中迷失方向的经历,以及与友人相聚后尽情饮酒、欢快高歌的场景,展现出诗人与范居士之间情谊深厚,同时也充分彰显出诗人的豪迈气概与浪漫诗风。
2. 分段赏析
前十二句为第一部分,开篇描绘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日图景,“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大雁飞过,秋色渐远,天空宁静得没有一丝云彩。这样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悄然流逝和环境的清冷孤寂。在这看似平静的秋日里,诗人的内心却波澜起伏。“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客心”点明了他漂泊在外的身份,“不自得”直接抒发了他内心的惆怅与烦闷,他感到前途渺茫,不知该何去何从,仿佛置身于茫茫天地间,找不到心灵的归宿。就在诗人满心愁绪、不知如何排遣之时,“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他的思绪突然飘向了兖州城北的范居士。范居士那闲适的园林和优雅的姿态浮现在他的脑海中,让他心生向往。或许在他眼中,范居士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在,是他内心渴望却又难以企及的境界。于是,“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匆匆兴起了出城访友的念头。然而,“茫然”二字又透露出他内心的迷茫和不安,既有着对即将到来的相聚的期待,又担心自己行动迟缓,错过与友人相见的机会。然而,现实却给诗人开了一个玩笑。“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诗人在前往范居士居所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城壕边,他找不到原本熟悉的道路;马匹在荒坡上徘徊,仿佛也迷失了前行的方向。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出旅途的艰难和诗人内心的焦急。“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为了寻找正确的道路,诗人甚至顾不上自己珍贵的翠云裘,任由它被荒坡上的苍耳弄脏、缠绕。这一副狼狈相不仅增添了旅途的喜剧色彩,更深刻地反映出诗人急于摆脱愁绪、寻找心灵慰藉的急切心情。这一段通过前后的对比,既突出了诗人急于摆脱愁绪、寻找心灵慰藉的急切,又增添了一种喜剧效果,同时也为后文与范居士的相逢和欢乐相聚埋下伏笔。后十六句为第二部分,历经一路的波折,诗人终于来到了范居士家中。“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这一笑中包含着对终于见到友人的欣慰和与友相聚的喜悦。简单的动作和质朴的语言,生动地展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重逢时的欢快氛围。“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范居士热情地用秋天新鲜的蔬菜和经霜的梨子招待诗人。这些看似普通的食物,却饱含着主人的真诚和热情。在诗人眼中,这顿饭无比美味,“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他甚至忘记了饥饿,全身心地享受着这份与友人相聚的快乐。这种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怀。饭后,诗人漫步在范居士幽居的环境中,“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酸枣垂挂在北面的城郭旁,寒瓜的藤蔓爬满了东面的篱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风光图展现在眼前,诗人陶醉其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诗人尽情饮酒,还吟咏起陆机的《猛虎行》词。酒让他忘却了尘世的烦恼,诗让他抒发着内心的豪情壮志。此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当下的欢乐之中,与朋友相约“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不仅享受眼前的相聚之乐,还期待着能在永恒的仙境中再次相见。这份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进一步深化了他对当下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最后,“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嘲笑晋代山简在襄阳高阳池喝得烂醉的模样。山简醉酒后的放浪形骸与李白此时的豪放不羁有着相似之处,但李白的嘲笑并非贬低,而是一种自我调侃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他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世俗束缚的不屑和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如果说杜诗以作者的视线分为了过去(李白来东鲁之前)、现在(拜访范十隐居)和将来(向往今后理想)三个层次的话,李白的诗则是彻头彻尾的‘现在’表现式。在诗的开头部分,是他自身感情的喷发,冲动完之后,李白的感情又沉浸在一种变化中,不仅对山庄的主人是这样,而且对诗酒的兴趣也是如此不间断的‘现在’式的。这就是感情至上的表现。在李白的情感表现方面,时时最先表达的是他的心情,外界的世象只不过是起到了吐露他内心情感的媒介作用而已。所谓‘现在’的瞬间自我感受表达的是李白忠实的感情意识,无论是杜甫,还是盛情接待他的范居士,李白对他们的态度几乎是一样的。”从诗歌叙事和情感表达来看,李白此次访范居士或许与杜甫同行,杜甫有《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诗。李白这首诗在叙事真实、细节生动和语言幽默上胜于杜甫。李白的诗将当下的欢乐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他自由阔达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3. 作品点评
李白平素甚少采用这般写实的创作手法来写诗。而这首作品却显得格外亲切且真挚,它不但细致入微地重现了李白彼时的行动、言语、神情以及独特的气质风采,更是毫无保留地袒露了他内心深处潜藏的迷茫、懊恼以及难以承受的悲愤之情。
# 钟云:起得空远,若不涉题,然相关之妙在此(“浩漫”句下)。钟云:事妙诗妙矣,只觉多了数语,减得便好,却又不能或不肯(“遂为”句下)。谭云:是失路真境(“入门”句下)。钟云:下箸时严甚,眼中雅俗朗然(“他筵”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严云:起四句,取境远,取情近,兴致应如此。“忽忆范野人”,看他称人如此,“闲园养幽姿”,风流不枯,得闲趣。“兴”从“茫然起”,乃逸。“遂为”句说得草头无眼有心,如稚子认真,趣而不怨。严沧浪曰:失足处,政是得意处,遂使苍耳条下增一妙典。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下一篇:唐·柳宗元《箕子碑》